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从海城地震预报谈起

已有 9745 次阅读 2011-5-24 18:0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预测, 海城地震

依据“小震闹、大震到”的经验和明显的宏观异常,1975年海城地震被提前预测了。但该地震的预测成功主要还是靠运气成分,因为该地震不是依据科学的强震预测理论和方法做出的。基于该地震的成功预测,不少人士认为,预测地震也不是什么难事。

转眼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了,在该地震前2个月内并没有显著的前震发生,但其宏观异常很明显。有关部门没有对该震做出正式的预报,其主要依据是海城地震的发生释放了能量,在唐山地区不会发生强震(我们的研究表明,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分属两个不同的孕震区)。我想对唐山地震的预测失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时对强震机理的认识还很肤浅,责怪有关部门缺乏依据。地震预报涉及到社会的安定问题,需要非常慎重,毕竟仅靠宏观异常是不敢做出预报的。

之后,有关部门开始清理整顿、协同攻关,也总结出了一些预测方法,也成功预测出了几次中、强震。正当感觉有些把握时,汶川地震基本上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了,这次强震把有关部门打蒙了,发现过去搞出来的方法还是远离强震的孕育机制,还是未找到强震孕育的共性规律。现在好多人都不明白强震预测研究的学术方向,不知道研究什么才能解决强震预测问题。

正如任晓丹指出的“能看懂的方法预测不了地震,而自称能预测地震的方法搞科学的人看不懂”,这个有趣的说法生动地描述了地震预测的水平和现状。其实强震的发生也就是断层中“一块大石头”发生宏观破裂的结果,搞清了它的破裂机制,依靠反映破裂过程的地震活动性(地震目录)对其进行监测,预报它有何难度。

我们的研究表明,强震孕育过程不是没有规律,是太有规律了;强震不是不能预测,是太能预测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447525.html

上一篇:浅议中国科学院的学术环境
下一篇:科学研究的“内行”与“外行”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2 杨正瓴 XUKONG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