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junp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unpeng

博文

滴水不漏

已有 1674 次阅读 2023-2-20 09:50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滴水不漏

 《朱子语类·易三》中,滴水不漏(Watertight)的字面意思是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人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和无懈可击,也形容人将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参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滴水不漏/1153997)。在社会生活(做人和做事)中,我们对滴水不漏的字面意思和引申意思比较熟悉。在高校学习中,硕士生、博士生比较关心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滴水不漏。 

为了帮助硕士生、博士生能够撰写出滴水不漏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20195月,英国社会科学家迈克·波特瑞(Mike Bottery)和奈杰尔·赖特(Wright Nigel)合著了《Writing a watertight thesis: A guide to successful structure and defence》一书。时隔一年,也就是20206月,由毕唯乐翻译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发布了该著作的中文版《滴水不漏: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整本指南短小精悍,覆盖三个部分(动笔之前、写作之中和完成之后)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正如学位论文写作的一场旅行。

 “动笔之前”部分很重要,因为这个阶段需要明确你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计划。为了鉴定你是否适合研究某特定问题,需要回答好以下四个漏斗式问题:

问题1:我对    主题感兴趣,因为   

问题2:我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是    ,因为   

问题3:我非常适合研究这个问题,因为   

问题4:在这份研究计划中,我将   

回答好以上四个问题,你就可以完成开题报告的初稿了。要想完成滴水不漏的开题报告还需要不断与导师、同行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反复讨论和征取意见,能说服他们则表明该开题报告具有信服力。 

开题报告的通过预示着你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计划得到了肯定,接下来就进入了“写作之中”部分。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一般分为导论、研究资料、研究子问题1、研究子问题2、研究子问题3、总结和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在这场写作旅途中,你需要对你的旅途做出概述,明确论文的目的地在哪、方向是否正确,知晓中途在哪里停靠,以便收集材料,意识到你的读者也需要知道上述信息。在“写作之中”部分,你需要经历中期报告,以借助答辩专家的力量明确论文的目的地在哪、方向是否正确。 

经历了漫长和枯燥的写作过程,你终于完成了学位论文的初稿。要想完成滴水不漏的学位论文,你还需要不断对学位论文进行打磨和抛光,毕竟学位论文是修改出来的。因此,需要进入“完成之后”部分。在这部分,你需要搞清楚评阅人对结构清晰性的需求(因为学位论文需要外审)。在这里,导师(也是外审专家)就是很好的把关人。在“完成之后”部分,你需要经历预答辩报告和外审,并且还需要为正式答辩进行充分准备。 

整本书的动笔之前、写作之中和完成之后三个部分都配有练习,这些练习其实是研究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回答好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厘清思路。总之,《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图1)是一本通俗易懂并且很好实践的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时间和学习成本较低。当然,你的很多疑惑也将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 

image.png 

1《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书籍

 

最后,正如作者们所说:学位论文只是你人生某一阶段的成果。是你这一阶段学术思考和研究的总结。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让你明白整个研究过程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这就是你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迈克·波特瑞(Mike Bottery, 奈杰尔·赖特(Wright Nigel),毕唯乐译. 滴水不漏: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2] Bottery M, Wright N. Writing a watertight thesis: A guide to successful structure and defenc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 May 2. 

以往推荐如下:

1. 研究是一门艺术

2. 如何做好文献综述?

3. 走进数据挖掘

4. 怎样做开题报告?

5.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1917-1377072.html

上一篇:技术和计算进步推动高通量肿瘤学发展
下一篇:因果涌现普遍存在于各种因果关系测量中
收藏 IP: 39.128.55.*|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