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转移癌:需要新的思路

已有 2333 次阅读 2014-6-11 16:37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乳腺癌, 卵巢癌, 沼泽地

上期“转移癌”笔谈引起了读者较大兴趣,不少读者希希望我就此问题结合临床经验,多作些介绍。据笔者的经验,对于转移癌,往往需要新的思路,要以多个环节切入,才能“柳暗花明”。

笔者认为,临床上,转移癌大致可分成几类:一类是西医手术化放疗结束后,后续没能跟上,1~2年内又出现转移灶;二是肿瘤康复3~5年后,意外发现有新的转移灶的,这种转移或因于重大事件产生心理或生理应激,或由于过大意。这两类情况如病人总体情况尚可,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恰到好处运用中医“零毒化疗”等方法,常能化凶为吉,走出沼泽地;三是某些肿瘤特别容易远处播散或周边浸润,常一边化放疗,一边出现不断转移,如某些卵巢癌患者、某些鳞癌或小细胞肺癌患者等;四是一开始即呈爆发态,所有治疗过程对其似乎均罔效,后两者常较为棘手,更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有时,必须改变思路。

笔者有一位已成为好朋友的患者,技校教师,8年前刚退休发现患乳腺癌,手术后即行化疗,第四次化疗时出现剧烈干咳,发现两肺转移;换了化疗方案又做了4次,咳嗽有缓解,但两肺病灶仍稍有增大,只是增大趋势减缓。此时,患者出现严重的化疗性肝损伤,头发全秃,身体状态极差,动辄虚汗,低热,彻夜失眠,情绪极为低弱,反复诉说“生不如死”。其夫是个高级科研人员,身兼重要领导职务,好生安慰,并转来上海求治。显然,化疗“此路不通”,两肺弥漫性转移灶,放疗又不可行。只有华山一条路——中医药治疗,故1999年初,找到了我。鉴于两位的文化修养很高,“治病先治心”,我苦口婆心地先予以开导,并牵线让与她同样的几位乳腺癌转移经我治疗却已康复或接近康复的患友交朋友,相互多多沟通;同时,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帮助患者确认“只要自己不倒,必能战胜病魔”的信心。这些非常重要。

在疏以中药及零毒化疗制剂的同时,我还主张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患者体型本即偏胖,因病而亲友们又送许多营养品,每天蛋白粉之类不停摄入,体重没减反增。我便好言相劝:其实,乳腺癌与营养过剩有一定关联,肥胖可促使复发,过食某些蛋白制剂,有增加雌激素水平之虞。知书达理之人,一听说理便欣然接受。在给予中医零毒治疗之前,我还与她共同了制定康复目标。首先,半个月到20天,严重虚汗,应先止住,以免“元气”大耗;一月内低热消解;二月内潮红升火基本消失;3~4月内肝功能必须大部分恢复正常。三个月后CT检查,如病灶稳定或稍有增大,乃生物学“惯性”使然,不用太惊慌。6月后病灶应不再增大或有缩小之趋势(因为中医取效常缓慢,但却十分持久)。但如6月后还有增大之势,不妨再补做1~2次化疗。我要求患者必须积极配合,乐观向上,不要再盯着病灶不放。患者全部应允,向所“约定”康复目标迈进,大都如期实现。患者一年半后,两肺病灶完全消失,从那以后,她每年检查一次,已重复了5~6次,一切正常,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笔者总结认为:这得益于全新的综合康复思路。我们不能说第二次化疗一点都无效,也许,它一定程度遏制了癌细胞疯长的态势。但若不变化思路,该患者必定死于化疗;盲目停用,肺部肿瘤势必仍将疯长。我们巧妙地把化疗作为“二线”替补方法,先以中医综合调整,零毒抑瘤;不行再考虑补用化疗。并从多方面着手,故才有佳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00-802517.html

上一篇:数学方法的传统与发展
下一篇:百合,治疗白血病和肺癌的佳品
收藏 IP: 116.226.25.*| 热度|

4 郑永军 蔡小宁 王桂颖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