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517h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517hy

博文

象形工具体验

已有 2825 次阅读 2011-8-13 17:04 |个人分类:象形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引言  象形工具体验

 

象形工具是一种用象形方法表示实践过程的工具。主要包括象形基元、(象形)汉字形理,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象形基元用如下的图形表示:

象形基元表示的是一个完整实践过程或者阶段的共性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或者阶段由原因、结果,互相联系的虚条件、实条件,以及与这两条件相匹配的做为(行动)这五部分共性构成。直观地看,象形基元由“五环图”与其中标注的汉字构成。从整体上讲,象形基元是表示实践过程的最小单元。

汉字形理顾名思义,指汉字字形构造的原理,表现为拆分汉字的一种原则。应用这些原则拆分汉字,可以进一步表示象形基元中的五个部分(五环图)的含义。在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者表示象形基元的构成部分所表示的行为细节时,可使用汉字形理。例如,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上面象形基元图中的“因”与“果”部分时,可以把“因”拆分为人、一、口;把“果”拆分为人、一、口(在上方)、十(“口”中的形,其中的“”联通到了下方)。“人”表示实践主体,“一”表示原则或基础,“口”表示环境。“果”比“因”多了“十”,表示坐标。以实践的立场看,“因”表示实践的起始条件,包括人的想法(用“人”表示),确定的基础资源(用“一”表示),当时的环境(用“口”表示);“果”表示基于“因”的条件,遵从明确的规则(用“十”表示,坐标的意义就是明确的规则)行动而得到的产物。比较“呆”与“果”,“呆”比“因”增加了“”,而且,“丨”在环境(用“口”表示)外,表示人执著于某个方面的状态,脱离环境(实际),而形成不了成果。汉字形理是象形思想与数学原则相结合的产物,使用汉字形理需要掌握一些入门知识,请参见本书象形定义章节。

象形工具适用于将行动或者实践过程清晰、明确地表示为显形的知识,以示例说明。例如,我们在时常生活中的买菜、做饭,开车过程,一般人都能做,但是较难用规范的知识将自己的经验表示给别人,以使别人能够精确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就是说,这些行为的“程序”隐藏在我们的头脑中,缺少工具规范地表示出来。下面是初次接触象形工具后,四个同学所做的作业。

1、买菜

王同学与彭同学

 

张同学与钟同学

 

2、做饭

王同学与彭同学

 

张同学与钟同学

 

3、开车

王同学与彭同学

张同学与钟同学

 

从作业的情况看,对象形基元图形的记忆,以及对虚、实、做这三部分的理解,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就可做到,对因、果部分的理解需要掌握新知识,前面有了对“因”、“果”理解的文字表达,还可以将其用“公式”表达,应用汉字形理,“因”与“果”的变化公式是:

“因”+“十”=“果”,其中的“十”直观看是坐标,引申为规则理解。

根据上面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来试着理解这个公式。

在买菜案例中,“因”中的“人”指买菜的你或者他;“一”指确定的、分类的商品菜,“口”指商场或者集市,“十”表示买菜的规则(公平交换规则),“果”指“买到的菜”。“因”由三部分组成,在图中用“商品菜”表示的“一”代表,“十”表示“购买”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图中是隐形的。

 

在做饭案例中,“因”中的“人”指做饭的人,“一”指饭材,就是做饭所用的材料,包括米、水与配料(如八宝饭、煲仔饭需要添加的东西),“口”指做房的环境,通常指厨房。“十”指在做饭过程中遵守的规则,或者程序。“果”指做成的熟饭。

 

在开车案例中,“因”中的人指驾驶员,“一”指车钥匙,“口”指开车的环境,如公路、天气状况等,“十”指驾驶汽车必须遵守的规则,“果”指行驶。

对比作业与答案,可知一般人习惯于分别操作有明确定义的对象。在我们以往掌握的知识中,缺乏从操作出发对“因”与“果”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因果的定义:原因和结果。原因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结果指在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即缺乏从“因”到“果”变化过程的明确表示。还有,就是在符合某个原则下出现多选时,不知道怎样优选,例如,在开车案例中,在实部分,同学们确定的燃料、驾照、道路都符合“实”原则,也是开车所需要的条件,我们还可以例举出更多的条件。我们可以说,这些条件在开车时必须具备。这时,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模式,想一想我们这样表示的目的是什么。前面提到过,用象形基元表示实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将以往隐形的知识表示为显形的知识,以使别人可以分享我们的经验。假如,我们想请朋友开自己的车到机场帮接客人,你会给这个朋友什么条件,告诉他到哪等,给他车钥匙就行了,其他的条件都是这个开车的朋友能够保证的,不用你提供。

一般来讲,初步体验象形工具,需要理解一个“公式”,改变一个习惯立场。就是要理解前面提供的“因”“果”变化公式,将原来习惯的“从我着想”的立场改变到“为人着想”的立场。实际上,象形工具是能够帮助我们从线性思维模式转变到更高维度思维模式的工具。

应用象形基元,有助于我们将习惯的分立(分离)线性(一维)思维转变到系统(整体)高维思维模式(作者称之为核育思维,也可以根据象形基元的图形特征称为五环思维),下图表示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线性思维与核育思维(五环思维)的区别

 

买菜、做饭、开车过程的一般思维表示

 

用象形基元表示的系统立体思维模式把在实践过程中,平时隐形的,或者认为没有必要表示的“虚”、“实”部分显形了,或者表示了出来。就简单的行为来讲,用象形基元表示过程,比一般思维的表示增加了内容,实际上,因于将原来隐形的内容显了出来,显示的内容更精细了。工具是供人选择使用的,对于个人熟悉的过程,使用简单的方式就行了。当目的是让别人分享我们的经验,以及要清晰表示复杂实践过程,诸如多人参与,或者多环节的实践过程时,象形工具就是一种较“好用”的工具。

对初次接触象形工具的人来讲,记住了“因”“果”变化方程,能够换位思考以后,就能够比较靠谱地使用象形基元了。这时,对虚、实、做部分是靠经验认识与确定的,下面规范一下象形基元的体验步骤:

1、记忆象形基元图,助记词为:前因后果,上虚、下实、中做。

2、理解“因”“果”变化方程:“因”+“十”=“果”。

3、理解虚、实、做所表示的行为。这是前面没有讲的,下面是理解步骤

1)虚、实、做转换为繁体汉字:虛實做(“因”“果”的简体与繁体相同,在上一步骤不用表现)。

2)虛,由“业”与“虎头”(虎字的上部分)构成,“业”做事业看,“虎头”做注目的、注意的式样、目标讲。以触觉为判据,就是“摸不着”的想法、欲念、目的等。“虚”一般用非物名词表示。

3)實,从下向上看,由八、目、十、口、冖、丶构成,“八”表示可收集的,“目”表示可视的,“十”表示规则,“口”表示可分的,“冖”表示规矩,“丶”表示标识。联合起来理解,就是可收集、可看见,可用某种规则(工具)分割,可用某种规矩标识的东西。以触觉为判据,就是“摸得着”的物品、器件、材料等。“实”一般用物品名词表示。

4)做,从右向左看,由文、古、人构成,“文”直接表示为文字,引申为明确的、可操作的步骤,“古”表示过去的,引申为经验,“人”表示有人可做的,即自己或者别人可以操作的。“做”用动词表示。

4、根据经验罗例出符合因、果,虚、实、做定义的关键词。

5、如果各部分出现多选关键词,先尝试根据经验优选,在掌握了更多判断标准后,可试用多个标准确定后(因果虚实做的汉字形理只是一种判断标准,《象形学》将提供更多的的标准及其使用方法),再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象形基元的概念就好比数学中的自然数概念,当我们用文字工具去了解它们时,感觉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甚至认为多此一举。当我们应用这些新概念表示具体的事物时,特别是用这些新概念的演算发现新内容时,就会体会到这些概念的价值。所以,当我们用习惯的语文工具体会了这些概念的应用后,不要急于用原来的工具批评或者排斥这些新概念。而应进一步了解基于这些概念的变化原则,在实践中体会与检验这些概念及其原则的价值。

例如,我们一般以语文(言辞)工具为参照学习数学,在表示数的基本概念时,语文用文字表示为一、二、三(壹、贰、叁)……,数学表示为123……,这时是可以将对应的表示符号互换或者翻译的。在表示公式、模型这些数学特有的概念时,用语文工具就显的繁琐,乃至难以胜任。

当我们用语文工具为参照理解象形工具时,与学习数学时遇到的情况类似,在理解象形基元与汉字形理时,可以用语文工具表示,在表示象形工具特有的象形方程、象形模型时,仅用语文工具就不适合了。

学习象形工具与学习数学工具一样,最好的路径就是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多用,多练,在认识与实践的循环中体会其价值。

请试用前面介绍的象形基元与汉字形理知识,表示学习,读书,工作,成家,立业,做人的过程(参照方案在书后)。在学习了象形学基本知识后,你可以用多个象形基元表示这些过程的多个环节,优化出最适合自己的成功“方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3895-474831.html

上一篇:“因”“果”变化“方程”
下一篇:《象形学》的学科定位
收藏 IP: 222.210.187.*| 热度|

1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