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军
由清华老讲师被解聘想到的 精选
2014-7-29 15:37
阅读:10728

  近日,大家在网上热议清华大学淘汰一名9年基本只有教学,没有科研,不能晋升副高的老师。该老师据说教学不错,学生评价很高。

   网上的讨论,其实归结起来,无非是几个主题,其一,是大学老师到底该干什么?其二,大学老师是否应该末位淘汰;其三,老师好不好,到底是谁评价,怎么评价最合理。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无数大学章程,大学老师的职责(我参加工作时,岗前培训就学了)都告诉我们大学老师应该有三个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显然,只有教学的老师,后面两个职责是没有的。这样的老师在一些低水平的教学任务繁重的二本学校,现阶段让其存在还可以理解,但在清华,这样的老师显然应该离开。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低水平的重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20年内,这样老师以后在二本都应该绝迹。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这个都不认可,还要争论。

 第二个问题其实也很明显,大学老师当然应该末位淘汰。没有淘汰落后,优秀的怎么进来?大学编制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张。只有落后的走了,才能为优秀的年轻博士腾出位置。现在每年有6万博士毕业,留学的博士也多达几千,他们中很多优秀人才也需要找地方。大学只有建立良性的淘汰制度,不断实现人才队伍的更新换代,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反观我们的很多高校,近亲繁殖厉害,学术思想单调,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窘境,可这里人际关系复杂,水都泼不进去。

   我们的大学离发达国家还差很远,特别是科研上,差距天壤之别。按理我们应该更努力,老师应该更积极探索,我们自进校起,就应该有远大的学术理想。清华这样的学校,每个教职工,进校时起,就应该树立起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的学术理想。达不到这个目标,就应该离开,不要站着位子不拉屎,让其他优秀人才失去了机会。大学不是养老院,不是福利院,对落后的仁慈,就是对优秀的残忍。清华有6000多教职工,每年淘汰5%,也就是300,同时引进300优秀年轻人才,那将是提高学校实力,追赶国际水平的最有效手段。每年6万博士毕业生和数千国外留学博士,其中优秀的10%应该去优秀高校,有接近1万多人,现在国内优秀高校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了,他们只有淘汰一些人走,才可能吸纳新人。

       我们还应该看到,大学老师中有一个不小的群体(特别是二本的老师),对科研探索兴趣索然。讲一门课,几十年教案不改变,对待学生过分迁就,考试提前过分辅导,给学生高分,以博得学生的喜欢和高评价。他们真的把时间都投入到教学中去了吗?非也,她们很多人忙得很,考证(现在证书挂靠值钱)、兼职、开公司、帮爱人打理公司业务,干这些事情比搞科研来钱快,容易很多。科研想破了头,发再多论文,拿再多项目,也没有几个钱。据我所知,重点大学的上课任务并不是很重,一个星期,很少超过8节课的,他们不能搞科研,没有成果,究竟干什么去了,应该不难想到,打着清华的牌子好忽悠,好赚钱呀。

    第三,对老师的评价,即使是教学的评价,也不应该只看学生的评价,如前所述,有些老师不给学生压力,只讨好学生,学生对这样老师的评价,未必客观。老师的评价,最主要的还应该是同事和同行,学生评价可以做为参考。

   

 

相关专题:清华解聘教师争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建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6075-81557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