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关于全国招募《科研写作:MAXQDA从入门到精通》合作撰写者的通知

已有 2425 次阅读 2021-1-5 18:58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关于全国招募科研写作:MAXQDA从入门到精通合作撰写者的通知

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走向多元,其中质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质性研究已经被不同学者应用在不同学科中,其自身也处于发展之中。质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受到学科情境、研究范式、研究者等不同要素的协同影响,特别是质性研究软件可以显著提高质性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姚伟团队欲撰写“科研写作:质性研究软件之二”:《科研写作:MAXQDA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

MAXQDA是用于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的软件包,并且是在WindowsMac上提供相同功能的QDA文件。它是该领域中全面的程序之一,被数千名研究人员使用。MAXQDA可以分析的数据类型包括访谈记录、报告、表格、在线调查、焦点小组讨论、视频、音频、文献、图片等。

在《科研写作:Nvivo从入门到精通》撰写过程中(《科研写作:Nvivo从入门到精通》已经和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正在进行稿件校对),充分利用社会学术资本,全国招募合作者,有效提升了书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科研写作:MAXQDA从入门到精通》在总结和完善《科研写作:Nvivo》撰写经验的基础上,为提升撰写的深度和质量,充分利用社会知识资本,现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撰写合作者。

一、撰写初衷

质性研究软件多来自国外,并处于不断发展中。然而,相关简体中文的质性研究软件教程存在数量少、更新慢、易用性差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帮助国内学者了解和使用质性研究软件,本团队欲撰写《科研写作:MAXQDA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

二、合作方式

1.章节写作:参与书目章节思路、章节题目、章节逻辑、框架和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结论讨论等环节。

2.参考文献甄选:参与书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甄选过程,并撰写简介与评价。

3.参考文献翻译:参与书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翻译工作。

4.引言和序:参与书中引言和序的撰写工作。

5.培训支持:为撰写者提供MAXQDA等质性研究软件使用的培训和支持。

三、合作条件(以下条件非必选项,具体视合作者情况而定)

1.合作意愿方面:对质性研究软件有浓厚兴趣,并致力于推动质性研究软件应用的同仁。

2.软件使用方面:精通MAXQDA软件应用的人员;优先考虑使用MAXQDA软件发表论文的同仁。

3.学科背景方面:本书籍撰写招募成员专业背景不限,有志于合作的研究者加入。

四、其他事项

1.书籍内容写作过程严格遵照有关科研诚信的要求,杜绝科研学术不端行为(至关重要)。

2.在全国范围招募精通MAXQDA软件应用的合作者7-10名,择优选择。

3.定期进行相关进度的汇报和交流,以便增加合作的透明度。

4.有意者请将简历发送至:y_wenxi@126.com,主题是:MAXQDA撰写合作。 

五、团队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姚伟

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科大智慧供应链研究院成员,走出丛林·天科学社发起人之一,CSSCI期刊评审专家,工信部认证高级数字分析师。天津市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SCIC)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天津市应急管理学会会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臻赢律师事务所知识管理顾问、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关村管委会驻区企业知识管理顾问等。

在《科学学研究》(国家自科认定A类期刊)、《情报学报》(国家自科认定A类期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收录。专著1部并获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市政府颁发,省部级),获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共2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九届全国商科教育教师教学竞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知识管理》1本(排名第一)。编著《科研写作:NVivo从入门到精通》1本。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局级项目3项。拥有相关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

应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中国、滨海新区管委会等高校及企事业单位邀请,主讲学术讲座96场。

 联系人:姚  伟  邮箱:y_wenxi@126.com

       2021年1月5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265830.html

上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20)——在学术生活中点亮哲学理论
下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21)——学术哲学中的“有无相生”
收藏 IP: 220.114.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