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g10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zg101

博文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

已有 2615 次阅读 2011-5-17 06: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活, 中国人, 英语课, 英语教学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2011-02-08 )
 

        如果说,改变许多中国人命运的最重要的外语是什么,那一定是英语。但是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限制大学的英语教学,给其它外语一个发展的空间。

        我依然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上的第一堂英语课,那是90年代,是一位男老师,从他的工资待遇一直说到校长的管理水品,骂了两节课。感谢上帝,让我在大学的第一节英语课有了逃课的想法,在上课最后的五分钟,这位老师问我们,你们谁能保证自己能过四级,就不用来上我的课,oh,My God ,我们宿舍的三个人立即写了保证书。第二天,突然发现,一周除了几节化学和数学课之外,就没课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去处,图书馆,大一的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逮着什么书就看看什么,有时早上起来没事,就去体育场,遇到一个大二的女生在打网球,就想认识,那时是带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于是,从每个月200块的生活费预算扣除100元,花600元买了一个网球拍,几个网球,就主动上去认识,虽然,不久就知道她有男朋友,只好认她做姐姐,顺带就认识了一堆姐姐。她们是学国际贸易的,有时没事干就跑去她们的教室听课,大一,就在这样一种糊糊涂涂状态下混过去了。最搞笑的是,大一下学期考四级,全班就我们三个没去上课的人人过了。到了大二上期,又报了六级,本来想好好准备一下,但那时学校搞辩论赛,连专业课都免了我们去上,天天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辩题,我们系一路过关斩将,一场场下来,半决赛居然干掉了法律系,杀进了决赛。虽然我作为替补,一直没有机会上场,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现在想起来是受益终生。到了考六级的前一天,班长问我是不是报了六级,才想起明天还要考六级,光脚不怕穿鞋的,上,可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缘故,结果62,过了,考四级的有几个悲剧哥们58、59、59.5每次总差一点点,到最后考英语成了他们的心魔,越考越差。

        大二开始上专业课,不知道是不是书读多了打开了思路,还是不用学英语的缘故,专业课考前从不复习,怎么考都是前几名。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所有科目最后总平均分我第一,同宿舍的哥们第二,还有一个女生第三,评委是班委会成员,本来一等奖学金有两个名额,我那哥们是评委,那女生也是,虽然那哥们帮我说话,架不住他们人多,硬是从宿管科找到我有一次晚归记录,扣了0.2分,这下好了,本来领先第三名0.19分,反而少了0.01分,那次好象是陪同宿舍的恋爱失败的哥们喝酒去了,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是最牛的.所以,到了大三,我也就改变了策略,专业课pass就可以了,也不知道是问题问多了,老师觉得有培养前途,有些课老师直接就不用我上了,把我赶去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去了。这样,又认识了一帮本校的研究生。到了大三下学期,有个同学去科学院的研究所做项目,做了两天,受不了,跑过来问我,愿不愿去,我反正是闲得无聊,就去了,每周三个下午,从切胎盘制备样品开始,到检测中国人抗艾滋病的基因是否存在,是一个中美合作的项目,我这一组和它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总共做了数千个左右样本,总共上万个样本,最后结果是零。前后因为考研中断了一段时间,持续了一年时间。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已写完了,也没什么课程了,考研也考上了,就跑去听大二的计算机课程去了。

       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有必要学那么多英语么?把时间花在其他的事情上不更好么,毕竟刚开始学英语是出于政治的考量,就像以前中学学俄语一样,而且中国现在有2000多所大学,是不是除了211,985的大学主学英语外,其他的大学可以自行选择其它外语为主,比如说法语、俄语、德语及欧洲、南美洲其他国家的语言,非专业学生教一点基础和口语就可以了。也许,那些靠英语谋生的人会砸我板砖,你们也可以去教其他外语么?现在网络的时代,学语言是最方便的,但一定要有一点基础。毕竟,中国受英美文化影响太深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要改变大学千校一面的的局面,每所大学选择一门外语作为主要外语,进而带动和其母国高校的合作。英美国家太过于实用主义,太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整个人类的发展。而且美国的国民也是来自于世界各国。而且,语言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如果我将来能当上大学校长,我肯定会选择法语和德语。十年前,在科学院读研和工作的时候,我也曾在自己去北大学过一段时间的俄语。学不同的外语可以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在这个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需要,还有什么比放开外语教学更好的方式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中国人出国不需要翻译的那一天,也许中国会重新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8091-444932.html

上一篇:从南科大去行政化所想到的(续)
下一篇:等待的日子
收藏 IP: 124.227.62.*| 热度|

2 王晓明 张鹏举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