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察隅县丙察察线沿途采集
记录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牛泽清博士
早上7点醒来,隔窗望见察隅县城对面的山上雾气缭绕,白雾环绕至半山腰,景色甚是壮观。但如此美景却引不起我的兴趣:这样的大雾不散,我们无法去野外开展采集工作。
察隅清晨
8点我去找清涛准备去吃早餐,见他正在房间整理昨天我们采到的蜜蜂类标本,我很是感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实施以来,每年清涛都作为野外采集的主力,负责野外车辆驾驶等后勤工作,保障安全的同时,全心投入蜜蜂类传粉昆虫子课题的野外考察。他对工作一向认真负责,让我省心了许多;作为蜜蜂类传粉昆虫子课题负责人,我打心底里感谢他对子课题工作的付出。
整理标本
吃罢早餐,我们与达娃老师团队的成员一起出发,沿丙察察线开始今天的采集工作。
现在丙察察线的路况较我和清涛2017年的时候已大为改观:虽然还是沙石路面,但行车已十分顺畅。可惜今天天气不作美,我们出了察隅县城后天空就开始下起了小雨。我们一直开车到了明旗村了,雨也没有停,只好在明旗村藏民老乡开的小商店停下来等着雨停。明旗村开小商店的藏民夫妇与清涛很熟。他家的女儿现在在西安上大学,一直与清涛保持着联系。我和清涛2017年来的时候,他家的女儿还在上高中。女孩很懂事,知道我们今年进丙察察线沿途采集会路过她家,还特意电话告诉她父母说见到我们后要好好招待我们。其实我们对女孩也没有额外的照顾过,只是2017年的时候鼓励过她要好好学习,希望她要考上大学。如今她已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了,还心怀感恩于我们,倒使得我们感到汗颜了。
和老乡合影
小雨下个不停,我和清涛也无法采集蜜蜂类昆虫,留下彩玲在附近搜寻蚜虫。我和清涛与达娃老师团队的成员开车去往古拉乡方向,希望古拉乡沿途会有好的采集点。
我和清涛驱车前往古拉乡,沿途的山上有大片的杜娟正在开花,心想应该会有蜜蜂类昆虫吧。可我和清涛驻车察看时发现,杜娟花上并没有访花的蜜蜂类昆虫,倒是有一些双翅目的蝇类在活动。我和清涛感到很纳闷,但仔细想来也觉得正常:气温低、海拔高,天空还不时地下着小雨,蜜蜂类昆虫不访花、不活动也很正常。没办法,我和清涛只好继续驱车前行。
兴安杜鹃
车已行至古拉乡道路的垭口了,海拔升至了4800米左右。路旁已是大片的冰川了,我们已不可能发现蜜蜂类昆虫了。只好看看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冰川,拍几张照片得瑟一下。驱车原路返回明旗村藏民小商店了。
谷拉乡垭口冰川
回到明旗村藏民小商店,已是下午1点半左右的时候了,热情的藏民夫妇给我们一行准备好了午餐:大米饭,烩菜,还有藏民夫妇自己做的腊肠,味道甚是一绝。彩玲收获不错,已采到不少号的蚜虫,令我和清涛羡慕不已。
饭后,我们告别了藏民夫妇,驱车返回察隅县城。路过桑久村时,天空的小雨停了下来。彩玲还想再采几号蚜虫,于是清涛将车停了下来。我和清涛停车后便努力地寻找起蜜蜂来,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蜜蜂类昆虫的影子,倒是看到了植物上的正在交配的叶甲、觅食的蚂蚁、静息的蝗虫。我也只好拿出手机拍摄他们,以慰我没采到蜜蜂类昆虫而受伤的心。
采集并记录蚜虫
蚂蚁放牧蚜虫
桑久村叶甲
桑久村蝗虫
今天的丙察察线沿途采集,对我和清涛采集蜜蜂类昆虫可谓是失败的一天。但愿明天天气会好一些,以便我和清涛能有一些收获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5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