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说,中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奇迹(“鸡的屁”全球第二)应该可以获得经济学奖。
我呸!
凭什么呀?你有新的经济学理论吗?你有新的方法解释经济学现象吗?
只有一些“鸡的屁”数量的实证结果,能说明经济学中的学术贡献?如果按照“鸡的屁”发奖,日本就不会到今天都没有一个经济学奖了,我看了下,他们居然在2000年前就得到了所有除经济学奖之外的五类诺贝尔奖。但是,很不幸,长期是全球经济老二的日本没一个学者有望问鼎经济学奖,甚至连可能性我都没怎么听说过。
而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经济学奖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据说诺贝尔家族是不承认的,不过,因为奖励的经济学家也算得该领域的牛人,没怎么发错过,慢慢地也就拥有了权威性,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否则,肯定有大量学者会掰扯这个名字,“名不副实”之类的指责就是现成的。
————————
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实践其实只是在不断地验证西方经济学家的那些理论是对的,仅此而已,尽管中国确实有自己的独特情况,但是也就多个案例罢了,我们的学者所做的经济学实践至少至今并没有超过经济学家们N年前就建立起来的经济学体系框架的内容。如此,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因为实践成功就得发给一个奖鼓励鼓励呢?
对于中国经济学的实践而言,是我们终于重新回到了“常识”的道路,所以我们成功了,而不是我们终于和所有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完全背离了,所以我们成功了。这是两码事!
其他领域亦然。
科学领域怎么会例外呢?我们总想使用行政化手段进行资源的偏向配置,然后把更多的钱堆到那些其实正在为怎么花钱而发愁的学者身上,并认为这是唯一的促进科学发展的手段。这一定不是在支持常识,而是在背离常识。
经济学的实践早就证明理想主义的背离常识会走向目标的反面,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但是,科学领域的实践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背离常识,要能实现目标才怪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回到常识的道路上去呢?在经济实践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了呀?!
——————
此外,什么厉股份,吴市场之类的名号,听着都觉得好玩,会让糊涂虫误以为厉是世界上提倡股份制的第一人,吴是世界上设计出市场经济体系的第一人呢,其实他们只是在贩卖常识而已,一点自己的货都没有。而今天重新考虑这样的学者居然可以爆得大名,中国往常识路上走的过程是多么艰难啊!
而各类人才计划,更是不断地在背离常识,而这样的“背离”对于计划设计者而言是明知故犯的,这也正是中国的科学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没有希望的原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