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在职工程硕士会成为真正的硕士吗?

已有 5389 次阅读 2008-11-24 18:13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因为同时带了统招的硕士生、在职的硕士生以及工程硕士研究生,所以我总会在他们之间做比较。
??
??比如,在统招的学生里,究竟怎样才能让他们至少超过我本人当年做硕士的水平,究竟谁更有希望实现这样的超越?我都会不断地在心里做衡量比较,有时候结论里有乐观的成分,也会有悲观的时候。但是不管怎样,耳提面命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训他们几句,或者表现为不高兴,但是总的来说是抱了希望而且知道这希望是可以实现的。
??
??工程硕士其实是我用心更多的一个研究生群体,总想按照统招生的要求(实际操作起来也许会低一点)来对他们提出可以达到的标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在职生里确实有好苗子,他们的脑子很快,积极勤奋,而且加上比统招生要丰富且直接的工作经验,使他们理解起问题来有自己的独到的地方,有时候还能略胜一筹。在那一刻,我真的把部分推广到了全体,把局部直接乐观成全局了。
??
??可是,从全体的工程硕士生来说,会这样吗?他们最后真的会具备那所谓的“研究”能力吗?而不仅仅是把工作报告当成硕士论文来做学业里最后的交代?
??
??我的疑虑里主要有这样几个,有些是以前早就说过的,有的则是我新想到的:

??1、整个培养过程中,很多来上课的学生把研究生课程看成培训课程。根本不知道培训是在几天内让他们了解一类知识形象而具体的样子,而研究生课程则是一个缓慢的积累,应该说,从几个助教的看法来说,他们认为给工程硕士上课的情况要比给统招的硕士还要卖力一些,课堂的气氛也好一些。但是这些对于这些抱了比较审视的态度来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意义,因为很多人还是为了被培训而来,不是为积累知识而来。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和我名字特别类似的那个成功学讲师“陈安之”的那类培训方式,主要灌注的是怎么通过捷径达到自己知识的丰富。而太可惜的是,达到自身知识的丰富,从来没有捷径,但是中国人喜欢捷径,以为必有捷径,这也是那些大街上到处是“几周内就能成功”为主题的培训能够有市场的原因。
??
??讲课时的热闹是暂时的,而知识的本质永远是枯燥的。

??2、我已经开始带写论文的学生,所以也开始知道他们究竟能不能被培养出研究能力来,在我的几个学生里,大多数在我的鞭策(确实是鞭策)下,开题报告几易其稿,文献综述也改得面目全非,甚至PPT都被我勒令一再修改,最后总算有了个模样。

??3、我还是建议学生尽力去发表论文。除了我喜欢让学生频繁来找来问问题,最好当场来让我改文章,我还希望他们能够发表论文。前段时间,有学校可以让学生不发表论文了,说是发表论文的期刊太少,只要最后的毕业论文做得好也可以毕业。这对于研究生这个整体有价值的政策转向,美国就这样做,只要导师同意就可以毕业。但是,一定要看到另外一个方面:一个好的学生,在一个不错的学校读研究生,一般都会发表论文的,那些不发表论文而优秀的学生有,但是不多。对于发表论文的问题也是这样,发表不见得就有水平,但是,不发表的人有水平的比例肯定比发表的要少得多。

??更况且,发表论文好像应该是件简单的事情啊,只要你的论文足够优秀,即便很多刊物有人情稿,你还是会脱颖而出。

??工程硕士究竟最后几个会成为真正的硕士?这是题目里的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有一些学生可以真的具备“研究”能力。当然,其实这等于没有回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48176.html

上一篇:周光召: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和联系【转】
下一篇:《南游记》之二十六——华纳电影特技与哈里-波特【2】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