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项目管理通俗演义》第七回节选(1)

已有 4314 次阅读 2008-10-2 14:09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前几天尘埃落定的“汉芯”丑闻让人很难释怀,上海交通大学错误地从海外引进了一个项目经理——陈进,然后陈进又错误地管理不好自己的项目,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更是一塌糊涂,居然因为内部有人告密而使整个丑闻充分外露,想盖都盖不住了。这是项目经理本人的失败。以至于有人这样想:如果陈进能够摆平自己项目组里的成员,也不至于败得这么彻底,毕竟,在中国大学里纯粹在为人民币服务而不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学者多了,从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到一般的大学教授博士都又,怎么就他倒霉到这种份上呢?我认为,不懂得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是很重要的原因。
??
??经验常常告诉我们:牵涉到人的问题往往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也是最最关键的问题。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牵涉到搭架子、选人员和如何将人员按合理的顺序码到架子里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容易在开始时就被打倒的弱点,起初的不经意很可能导致后面的严重后果,甚至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这时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只是徒劳一场。人力资源管理是贯穿项目始终的东西,因此,掌握比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一个项目得以及时完成的关键,那么,寻找最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在以成都为三大项目基地之一的《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领导者在建设国家这一大项目中使用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这已经成为现代学者所研究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各种说法和言论层出不穷,这也足以说明三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确是各有特色。下面主要从蜀国刘备做复兴汉室项目中在选材、聚才以及诸葛亮用才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缺点阐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期望读者能有所感悟和思考。
??
??一:复兴汉室的重要人力资源哪里来?
??
??一个好的项目本身就是一面富有吸引力的活字招牌,它可以吸引到各方面的“蝴蝶”和“蜜蜂”来萦绕其中。好的人力资源环境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另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但这个外部条件是由内部条件决定的。
??作为蜀国这一后来的实业主体董事长的刘备要匡复名存实亡的汉室,除了要拥有必要的物力、财力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力。通常人们都认可这样一种说法,曹操依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时”建立魏国,孙权依仗长江天险这一地利建立吴国,刘备依仗四通八达的人际关系建立蜀国。由此可见刘备所营造的良好的“人和”环境的分量有多重。当然,也可以说“人和”这一因素在三个国家的建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所谓“人和”其实可以认为就是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环境、人员有所要求,也对团队内部的合力有所要求。刘备在运筹兴复汉室这一大项目中,利用其礼贤下士的特长,获取了重要人力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任用亲信或亲戚中较有能力者。包括关、张,以及刘备的两位舅哥糜竺、糜芳。
??(2)亲自聘请关键人物——项目经理诸葛亮,并及时得到了来自四川的关键人力资源张松。
??(3)挖人及招降,赵云是刘备从公孙瓒手中挖来的,黄忠、马超都是被战败而招降的;之后,刘璋手下的济济人才也都归顺了刘备,使得人力资源的储备极大地丰富,像李严、法正、蒋琬、费祎等都是足智多谋之士,为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稳固后防做出了突出贡献。
??(4)内部培养和提拔。包括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之子关兴等。
??(5)公开招聘。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获取人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但在刘备甚至到后来诸葛亮时期,大规模的公开招聘聚揽人才的举措似乎少之又少,仅仅在刚刚取得西川和汉中时似乎稍有提及,也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才涌现。
??反倒是曹操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在曹操成功的“挟天子已令诸侯”之后,屯田之余,广泛开展了招募活动,于是郭嘉、程昱、荀彧等谋士和典韦、于禁、乐进等武将纷纷慕名而来。
??
??第二节:孔明是不是完成汉室复兴项目最需要的人力资源?
??
??毫无疑问,诸葛亮在整个蜀汉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很多人认为是诸葛孔明一手开辟了蜀汉的基业,他无疑是汉室复兴项目需要的人力资源,但是不是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是一个值得商榷和探讨的问题。
??如果说刘备是蜀汉企业的董事长,那诸葛亮就是蜀汉这个庞大企业的当之无愧的项目经理。
??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诸葛亮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没有致力于人力资源的持续性开发,构建人才梯队,致使蜀汉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蜀汉建国初期,可谓人才济济。但后来诸葛亮穷兵黩武,忽略了人才梯队建设,致使五虎上将先后故去后,竟无再有可独当一面的大将,直到他觉得时日不多,才刻意选择了姜维作为他的接班人,可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是已经无法改变的了,蜀国的迅速败亡与这点有极大的关系。别的不说,就连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也并没有得到他的真传。可惜诸葛亮一心灭魏,专著于军事,而忽视了子女的教育,白白浪费了蹼玉。虽然后来诸葛瞻、诸葛尚都能领兵抗敌,但其谋略却远逊于魏军的邓艾和钟会之辈,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反观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他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司马懿几乎每次出兵都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事实也证明,司马昭和司马师基本继承了父亲的绝学,并且后来为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做主,丧失了给下属充分锻炼的机会。三更而睡,五更而起,上至军务粮草,下至厨房杂务,他都一手包办,如此操劳,身体又怎能忍受?任你再点多少盏“续命灯”也无济于事。作为项目经理,应将目光锁定在关乎项目生存发展的大事上,再出色的人才没有经过实战的锻炼也终究不会成其大事。诸葛亮只想让部属老老实实地按照自己说的做,从未想过去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性。
??姜维当年锐气十足,活力四射,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才。但自被诸葛亮收服后,经过一番洗脑,姜维被训得循规循矩,没了一点创造性和改革意识,成了一个被诸葛亮安装了一些程序的机器人,唯诸葛之命是从。高明的领导不仅能使差的变为好的,更重要的是使好的成为更好的。诸葛亮却使好的变成了差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除了一堆奴才、应声虫之外,诸葛帐下几乎没有一个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的幕僚。如此这样一支只靠一个人打仗的队伍,焉能不败!
??因此,诸葛亮可以说是兴复汉室项目需要的人才,但并非是最需要的人才。
??
??第三节:项目中两个人才同时出现时怎样优化配置?
??
??“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水镜先生说出的颇让刘备耿耿于怀的话,于是刘备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得到了“卧龙”,“凤雏”庞统在刘备得到荆州后也慕名而来,于是“伏龙、凤雏”皆归刘备,可谓人才鼎盛,天下大势似乎已尽在掌握。在《三国演义》庞统其人出场不多,似乎也没有显示出其高人一筹的地方,但在仅有的几次机会中,庞统可以说充分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手段。
??典型事件乳献连环计,以及在耒阳县理事期间不到半日就将百余日之事尽皆了断,是个讲究效率的干才。议取西蜀献了上中下三计,充分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与诸葛齐名的人物,假使不是过早离世,与诸葛共侍一主,又当如何安排和优化配置资源呢?实际上,二人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让二人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是摆在刘备面前的较为棘手的难题。
??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内讧,在计取西川之时刘备就有意拆开二人,让诸葛亮镇守荆州,而让庞统同自己攻取西川。假使庞统不死,诸葛、庞统二人分守荆州和西川,互为犄角之势,恐怕关羽也就不会大意失荆州,蜀汉形势一片光明,顺利兴复汉室也未可知。庞统之死,不但对进占益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更迫使刘备、诸葛亮不得不改变原先的人事安排,从而也为兴复汉室战略的继续实施埋下了隐患。
??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眼光看待人才矛盾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调节和安排矛盾双方的工作和职责的问题。这类的问题通常都是非常棘手的。国外的做法通常都是选其一而伤其他人,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先生在选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就采取了三选一而让另外两人离开的办法。但是,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们看看柳传志在杨元庆和郭为之间选择事业接班人的事情,假如没有“二马分槽”的大智慧而只保留一个旗手……那么另一个肯定不会愉快地留下,那个时候就有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
??因此,当两个大人才同时出现时,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法应该按照赋予二人同样的职责和任务的基本原则进行。

【注:此回作者为唐锡鹏,这里发布的版本经过大量删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41167.html

上一篇:《川游记》之——成都的天气和成都的伞
下一篇:师妹帮我修机器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