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在我的几位在职研究生学位授予典礼后的话

已有 3435 次阅读 2008-7-6 13:45 |个人分类:事论

我是个好为人师的人。

所以如此,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读了一些书,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除了些微的理论价值之外,还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发挥了比较积极正面的作用。这样,就总想把这些想法和做法告诉更多的人,而告知更多的人的途径,除了去授课之外,就是作为导师带完研究生的论文了。

论文的选题、解题的过程如果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导师和学生都能够用心,就可以把导师以往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体现在论文中。

唐锡鹏、王敏、吴国强、于力、孟繁这五位同学应该说在整个的在职研究生学位的攻读过程中,都是用心的,也在各自的研究主题上做出了硕士应该完成的工作,而3年后的今天,就是他们收获一个小小的证明的日子,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

小唐的论文言及总部经济模式,且对于这一模式下的企业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王敏则从房地产项目的建筑策划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吴国强来自于煤炭行业,他研究的主题就是煤炭行业的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问题,提出了新的“可挽救性”度量的概念并部分地讨论了煤炭行业的事故救援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而于力由于来自发改委,所以我给了她一个科技奥运产业化促进政策的题目来做,也还得心应手,而孟繁最为曲折,她本人的工作是建筑造价,但是却有心做“火灾应急管理”的研究,除了我之外,还多次请教了中国人民武装部队学院专门做“火灾调查”的刘义祥教授,最后终于完成了论文。

这五篇论文均经过我手多次,同时他们五个人除了吴国强之外,都受过我特别严苛的批评,尤其是孟繁,我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论文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比价熟悉,尽管也会有不太满意的地方,但是,相对于自己看到过的某些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的论文,我认为他们是超级够格的,甚至有的论文在理论上的水准不低于全职的学生,更不要说应用与实践方面了。

尽管由于我没有被学院专程通知参加学生们的学位授予,没有能够亲临现场看到他们终于在努力之后有所收获的喜悦,但是,我还是可以想象的。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里程碑,抛开所有人的不同,几个大的里程碑就有出生,开始上学进入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上大学并同时成为一个成年人,工作,结婚,生孩子,死亡。每个里程碑过后,人的生命就完全不同了,至少迥异于以往的日子了。

而对于这五位同学来说,选择在职研究生教育并通过努力最后取得学位,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是他们自己找来的,过程很艰难,但是也很丰富。结果自然是可喜的,也许里面也有心酸的成分。

孟繁就屡次把2-3岁的娃娃送回老家,而小唐也是在照顾孕妇和娃娃之余用了很多的时间来完成论文,吴国强同学则是不断穿梭于北京和工作做在地河南之间,王敏的答辩则是带着3个月的身孕上场的,于力自然也不轻松,在单位积极加班追求进步的同时完成了论文,都相当地不容易。作为导师来说,我深为他们骄傲。

研究有时候是要追求一个结果,如定理的证明,理论的被实验验证,或实验推翻了旧理论。但是,有时候则是追求一个过程,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我个人认为追求过程更胜于追求结果,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人员,而是能够带了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和能够应用研究思维去解决问题的思想去工作的人。

小唐和王敏在年前完成了答辩,而后面的三位同学则是不久前完成了答辩,并不在同一时间,这里就带了深深的在职研究生培养的痕迹,也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不过,不管怎样,都顺利完成了论文并最后通过了答辩,并在今天顺利去参加了学位授予典礼,算是功德圆满,以后也许他们有的还会继续读博士,有的则可能获得的就是最高学位了,以后就是工作的问题了,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心存好学之意,并能够在未来时不时追忆一下以往的学习岁月甚至不停地重温一下学习的感觉,就都很不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31437.html

上一篇:研究生学位集体授予典礼不应该通知导师参加吗?
下一篇:《南游记》之九——澄蓝色的海洋,海水倒灌河及其他2
收藏 IP: .*| 热度|

1 刘旭霞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