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现代应急”学术沙龙报告集萃【一】

已有 3861 次阅读 2009-3-7 11:18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崔玉泉教授的报告DEA基本模型研究及应用》

2009228日早上8:50,“现代应急及相关问题”学术沙龙在北科大厦5层会议室召开。应邀而来的崔玉泉教授做了第一场专题报告:《DEA基本模型研究及应用》。

整个报告共分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背景知识,简单介绍了DEA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部分,教授阐述了DEA方法的基本模型——C2R模型。

第三部分是DEA的研究进展,教授主要从DEA模型的进展、DEA相关理论的进展、DEA应用的进展三个方面予以了阐述。

第四部分构建了评价决策单元DEA有效性的双目标DEA模型。

第五部分是阐述了区间DEA模型下的决策单元排序。

第六部分对综合DEA模型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七部分建立了一个逆DEA模型。

第八部分主要回顾了利用DEA确定最大生产规模的两种常见方法。

第九部分阐述了DEA方法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问题。

报告结束后,陈安老师对这次报告做出了精彩的评议,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

首先,他从这个报告拓展开来,谈到管理学与数学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管理学重在转换问题,以求解决问题;而数学是追求一种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点是关于评价的。他说,在众多的多属性多指标的评价方法中,都可以找出一个反例来证明其荒谬性。评价方法很多,但存在困境,其解决不是方法上所能完成的。

第三点谈及报告中的综述,条理清楚,对DEA各种方法及发展理得很清楚。

第四点表达了对逆DEA的一点想法。他觉得很有趣,给了他一些启发,对于一个问题,可以先考虑是如何发展到未来这个状态的,因此,如果不想出来未来的这个状态,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阻止其发展。

第五点谈及应用。他表示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就需要运用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方法论。

最后他还简要的说了自己的工作,是找新的问题,再借用传统的方法论去解决它。

评议过后,与会人员又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

【整理人:陈蓉】

二、朱伟博士的报告《大型公共区域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研究——以北京动物园为例》

2009年3月1日,在北科大厦五层会议室,来自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朱伟博士就他刚刚完成的项目,做了题为《大型公共区域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研究——以北京动物园为例》的专题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动物园安全现状调查。他对动物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辨识,通过数据显示,得出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突发大客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场所人群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保障人群安全的措施。

第二部分是动物园人员安全行为分析与评价。他分别从组成情况、游览目的、季节特征和游览特征四方面对动物园游客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以新熊猫馆游客为例做了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是典型场馆游客行为的计算机模拟。他首先对模拟原理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然后同样以新熊猫馆为例,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可容纳能力计算、设计了模拟方案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

第四部分是典型场馆建议分析。在前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他最后对典型场馆建设就游客密度极限、游览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点位控制提出了建议。

 之后,来自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子洋博士对报告做了点评。

(一)、报告选例具体、场景固定在室内、场馆面积小、光线暗、园中路径比较容易迷路,应急工作不好做,是一个挑战,故选题非常有意义。

(二)、报告中运用了计算机仿真软件。他对事故仿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称仿真手段有积极意义。因为事故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性,一般无法重现事故的发生过程,有仿真软件即可解决这个问题。但仿真软件也有不足,通常都是在模型的基础上才可。应急事故很多都是复杂巨系统,机理、变量都很复杂,仿真的效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随后,大家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整理人:陈蓉】

三、戚桂杰教授的报告《信息技术架构的支持:灾难恢复计划—从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看应急管理》

2009年3月1日下午1:00,“现代应急及相关问题”学术沙龙主题四—“现代应急平台及应用”在北科大厦五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戚桂杰教授作了题为“信息技术架构的支持:灾难恢复计划—从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看应急管理”的报告。

报告主要有四个议题:应急管理更应注重规划;应急管理研究与应用中的专业性机理分析及业务导向;应急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共享及资源共享;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整合。

在第一部分中,戚教授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内容,指出设计和构建正确的IT结构框架是组织成功的关键,而制定有效的灾难恢复计划等是对信息技术架构的有力支持。在第二部分中戚教授主要介绍了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害恢复计划时应考虑的两点:备份信息的地点、实际设备的可操作性;在第三部分,戚教授介绍了应急计划制定的时间选择,指出应在整个IT结构规划时同时制定应急计划,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按计划演练。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戚教授认为应针对不同系统分类考虑应急管理问题以及其中的规划,规划时应考虑规划的组织、规划的方法,应用系统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最后戚教授总结了四个应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业务导向、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戚教授报告结束后,陈安博士做了点评,在即兴阐述了一段关于科研中“顶天”、“立地”的看法之后,结合戚教授的报告,从BCM、数据备份、灾难恢复角度介绍了目前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应急的现状及下一步的发展,最后陈博士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与戚教授相互交流,推进其发展。

【李季梅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18892.html

上一篇:《现代应急管理》第三讲——机理分析方法
下一篇:刘家壮教授谈如何做科研及华氏经济数学模型与发展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