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川游记】之五——杜甫的草堂 精选

已有 4190 次阅读 2009-1-24 23:47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去成都前向我爸爸汇报了一下,我爸爸第一句话就是,“要去看看杜甫草堂。”

??应该说,我至今仍然喜欢在一些问题上和我爸爸商量,因为我爸爸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很有看法,而且看法还总是能够与人稍有不同,而我自己在做的所谓科研工作也是在不断寻求创新的,于是,找不同观点就成了自己的一个习惯,我爸爸在某种意义上和我的这个不得不养成的习惯有相通的地方。

??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我爸爸的推荐,之前我对成都的概念也就是杜甫草堂了,另外一些如诸葛不亮的武侯祠也是可以想见的,但是总是不如杜甫草堂的名气大了,所以,这次去成都我无论如何也是要去草堂的,应该说,我自己的选择也会必然地暗合我爸爸的推荐。

??这次看杜甫草堂让我吃了一惊,因为门票太贵了,60元一个人,而根据网上有人在我文章后面跟贴的说法,6月底的价格还是30元呢。我在北京去过的最贵的地方也就故宫什么的,最近一次去好象门票才45元,这样比较起来,草堂现行的价格是有点高了。

??不过,有些景点就是要的这一锤子买卖,因为它主要考虑到的问题就是一次性的事情,比如象外地游客,一般就是去一次罢了,象草堂,我这样的游客就是肯定要去的,大概100块钱都仍然会前往,而我这样的人又不太可能成为草堂的回头客,那么,定价再高也就没有关系了,现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景点都采用的这个基本战略,有的还要更贵,而真的到那里去了的人也没有办法,99%的情形是要直接掏钱的。

??前段时间因为北京的景点涨价听证的问题还引发过网络大讨论,实际上,别的城市或乡村、森林景点早就这样干了,并没有和任何外人商量,应该说,在这件事情上,北京的人够傻的了。

??我达到草堂门口的时候,朋友早买好了票等我,让我很不好意思,因为这60元的高价,也因为我因为出租车司机不熟悉路而造成的迟到。我们这次进的是北大门,因为门票上有杜甫草堂的地图,进入北门后我们很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地图,不过却没有找清楚旅游的路线,就顺其自然地沿路前行。

??于是,我们直到最后才到达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小型博物馆——唐代遗址。进入大门后,里面的主体部分是个比地面降了1米多的大坑,边上立牌上的文字说明这就是最近挖出来的唐代遗址,四周封闭的玻璃柜子里则是一些相对完整的文物,包括日常使用的瓦罐器具和铜钱什么的。后来,我从买的那本杜甫草堂史话里知道其实就是这些东西了,里面还谈到这里发现的东西没有什么奢侈品,看来的确是杜甫在自己诗里描述的“草庐状态”,附近也住的多是些穷人。

??因为这次2001年完成的考古发现里没有什么文字资料,只有这些破瓦罐什么的,所以,真实的价值其实是不大的,不过佐证了这里确实是唐代的一个村落而已,杜甫住在这里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很多,而这些证据也只能算作间接证据了,还不如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关于杜甫草堂的文字资料更直接些呢。

??我们进入北大门之后,先过了一览亭,本来以为会有一条进入的路,却发现这个三层的塔的门锁着,所以也就围着塔绕了一圈走了,这座“一览亭”我想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由此可以看到整个园子里的所有景观。

??整个园子应该说景点比较集中,出了一览亭很快就过了陈毅题写匾额的“怡受航轩”,现代的一位数学教授何鲁题写的“水槛”,现代的国画家潘天寿题写的“柴门”,然后到了诗史堂,一路走开,可以说是到处楹联,处处名人墨客的痕迹,不过可惜一点的是,多数的匾额是现代人题写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杜甫草堂虽然有一个从历史向下传承的清晰脉络,但是却是被毁了又建再次被毁再次重建的。

??很有趣的是,后期的反复建设杜甫草堂基本是按照杜甫的诗里描述来设计的,因为杜甫是诗据说很有图象效果,比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仔细一想,还是能够体会到一种图景的,其他的诗里有些还有更细致的描述。

??杜甫草堂如果从整体上看现在已经看不到草堂的意思了,而是很气派的景象,占地300多亩的草堂那里是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待的地方啊,简直就是一个刘文彩般的大地主了,所以,在很多人的强烈要求下,杜甫草堂后来还是根据四川民居的样子建设了起来,就当作是老杜原来住的房子的样子了,我看文字上的介绍,有人认为四川的民居(茅屋类型的)其实现在也越来越少了,在杜甫草堂这里搞上一个其实也有把当下的四川民居的样式永久保存下来的意思了。我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我们从北门经过了主要的景点之后就到了正门,此时差一点就到中午了,因为早餐在宾馆吃的自助餐,所以吃得很多,也没有觉得饿,就没有想着走出草堂的门去,看到正门和大榭之间的东侧有个休憩的地方,就过去到小石凳上喝水闲扯,看着边上的青竹高如乔木,不禁惊叹起来,毕竟,在北方的竹子多属于观赏类的,没有这么高,所以每次到南方看到高耸入云的竹子都会让我驻足。不过,杜甫是有过“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还须斩万竿”的说法的,我也知道这是比拟的说法,不过还是有点费解为什么杜甫会对成都四处可见竹子有这样的憎恨,说不定是是挡了草堂的阳光的缘故呢,所以,信手写来,就把苏轼后来高声赞颂的“不可居无之,无之则俗”的竹子给贬低到必欲杀之而后快的地步了。这自是诗人的情怀了,其实,杜诗里同样也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这样咏竹的表扬类型的句子。

??坐在竹影下,感觉着初秋的来临,草堂让人亲近的同时也有了些哀愁的感觉,季节的变换之间总是让人因为一时的不适应而生出些不同的情绪来。我在竹影摇曳里偶尔会有一阵眩晕的感觉,那不是高血压的症状,分明就是初秋的美丽伴了轻移的竹影带来的温暖的问候,这样的温暖让我眩晕。

??就这样在竹影下呆了一些时间,秋风渐起的感觉,阳光也由直射变成了下午的斜射了。一个身穿练功服的老爷子到了我们对面的石凳上坐下,而且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两眼不斜视地看着我们坐的方位,搞的我们很不自在,就抓紧走了,路上我还讲了一个老笑话,说一个人在饭店里吃饭看着店主的狗老盯着自己看,于是很疑惑地问伙计,伙计回答道:那是您用了它平时用的碗。我就对同行的朋友说,大概我们占了人家老爷子每天练功的地方,要知道有些练气功的人是要在固定的地方操练才能采到天地之灵气的。

??成都的朋友其实来草堂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我们还差一点就从草堂的正门出去了,幸好没有,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看不到不久前才建起的茅屋了,而且也看不到杜诗的木刻廊了,那里有各种书法字体的杜诗,是诗和书俱佳的东西了,虽然我对书法所知甚少,但是至少自己还是喜欢看漂亮毛笔字的。

??不过,杜甫的这座近年才按照四川民居草堂让我很困惑,尤其是那个南向的大屋檐,我觉得古人即便有不如现代人的地方,但是喜欢阳光也应该是个一般意义上的要求吧,尤其是四川这样的潮湿的地方,更应该是南向要最充分地接受到阳光,杜甫草堂的样式恰好是南向是个大屋檐,尤其是厨房的南向是个几乎要垂到地的大屋檐,在九月的阳光里,里面显得潮湿阴冷,一片旧社会的景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11526.html

上一篇:怪哉!科学网上竟还有人冒我的名?
下一篇:硕士同学陈文斌从复旦到北京
收藏 IP: .*| 热度|

1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