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lx9037 位卑心忧天下读书神交古人

博文

朱子和他的归义军系列

已有 2517 次阅读 2011-1-23 08:2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朱子和他的归义军系列:
假期到了,终于有时间来写一点心灵的历史,因为我写的那些历史人物中有我的影子。我是用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思考方法来构思,然后把它转换为文字的心灵语言的,算是比较笨的方法吧,这种方法我把它归纳为结构化思维方法,就像结构化编程一样。

                   历史如此沉默!——一个人和一段历史

咸通十三年,即公元872年八月,在京师长安左街宣阳坊,一位74岁的老人死了,他其实是作为一名高级人质死的。朝廷照例诏赠太保,赐葬长安素滻南原。他再也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敦煌。在那里,有他的青春的足迹,史书说他“少喜读书,素有大志,有韬略。善结交,好游历。”也许就从那时起,他的心里一定藏了一个梦,这个梦给了他力量,也使他寝食难安,折磨着他的躯体,也激励他默默成长。这个梦伴随了他的一生,已经成为他灵魂的注释。在这个梦里,他长大了,史书说他“后,每居家,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吴、白起之精见,每以国事忧怀,有安边之志。盘桓卧龙,候时而起。州里贤之,有令名。”他找到了实现这个梦的切实方式。埋藏起他的梦,他等待着,忍耐着,成长着,史书说他“阴结豪俊,密谋归唐。”这一等就是大半生,五十而知天命,他终于等来了梦圆的这一天。史书记载“大中二年,议潮窥以蕃虏势衰,欲驱之....一旦,帅众被甲噪于州门,唐人皆应之,吐番守将惊走,乃踞沙州。义潮遂摄州事,为众首。后,义师攻瓜州,与蕃虏战。破吐蕃之围,白刃交锋,横尸遍野,残烬星散,雾卷南奔。一战而席卷瓜、沙二州,陇右震动。宣宗闻河西捷至,叹曰:“关西出将,岂虚也哉!”由是海内壮之。”也许这一刻,他才真正长大了,成长为他梦想中的那个人,一个真正的唐人,一个英雄―――张仪潮.  

一、吐蕃岁月

大唐贞元十五年,即公元799年,在沙州敦煌县神沙乡的一个豪族之家,一个男婴降生了,明亮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奇异而陌生的世界:那些奇特的服饰,那些奇特的言语,那种奇特的氛围,那种奇特的习俗.......他感到了一种异样,一种压抑,一种不得已,一种无奈,也感到了一种蕴藏着的力量和希望―――沙州已陷吐蕃多年。他的父亲

叫张谦逸,祖籍南阳.此前他已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名叫张义潭,姐姐叫做张媚媚.此时他一定不知道出生在这个豪族之家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可以享受到一个普通汉人孩子难以享受到的尊严和快乐.在父亲的呵护,哥哥的陪伴,姐姐的疼爱下,他一天天长大着.渐渐的,他开始理解并正视这个眼前的世界。和他一样的汉人,走在大街上必须弯腰低头,不得直视吐蕃人;吐蕃权贵视汉人如奴隶,大肆盘剥,甚至随意侵害他们的生命;这些野蛮的吐蕃人他们究竟高贵在什么地方?他们为什么要强迫别人遵从他们的习俗,穿他们的服装?为什么一样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待遇和遭遇?他看到了和他一样的其他人:有和他们家一样豪强的汉人家族,索家,阴家,李家,阎家,汜家,曹家;还有和他们家不一样的富豪家族:安家,令狐家......他们或屈从于吐蕃为官,坚毅隐忍;或遁身空门,致身高位,修身养志。他们用智慧和希望小心守护着他们的家族和同类,暗中积蓄着力量。他们的父辈们也默默注视着下一代的成长,那是他们的信念所系和希望。他们或许也特别注意到了这个“喜读书,有大志,有韬略,善结交”的孩子。带着种种困惑和疑问,他刻苦学习,寻求解答。大唐宪宗元和十年,即公元815 , 也就是在他十七岁那年,曾抄写一首《无名歌》来表达他的疑惑和愤懑:“天下沸腾积年岁, 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 磨折不充十一税。舞女庭前厌酒肉, 不知百姓饿眠宿。君不见城外空墙框, 将军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衂惶处, 段段芋花如柳絮。海燕衔泥欲作巢, 空堂无人却飞去。” 这种追寻给他带来了刻骨铭心的痛苦和伤害,也是他迅速觉醒和成长起来。他十分崇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被宦官边令诚陷害的著名将领封常清,曾亲笔抄写过《封常清谢死表闻》:“......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他似乎已经走进那些大唐先贤们的心里。“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多少个不寐的日日夜夜,多少个萧瑟的凄厉黄昏,多少次绝望的无奈和困顿,那些先贤们的伟岸身影和不朽勋业滋润着他迷茫疲惫的心灵,那些先贤和祖先高贵文明的基因已潜藏在他的血脉里流淌。只是“匈奴马正肥”,这一切需要时间。

他知道这条路将来一定能成功,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条路能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走成功。因为这是一条既需要接力又需要机遇的路。往事历历,如在目前:就在吐蕃刚刚占领沙洲不久,驿户汜国忠等就举行了一次起义。起义者夺取了战马铠甲,迫使吐蕃贵族纵火烧屋,“伏剑自栽,投入火中,化为灰烬。”起义者在三夜之间就越过了从酒泉到敦煌之间的重重关卡要塞,使得“东道烽烟,烟尘莫知”,“蕃官慢防,不虞祸至,人力散乱,难于力争。”与此同时,沙洲玉关驿户张清也同时发动起义,与之相呼应。但终归失败,起义者遭到残酷报复。往事并不如烟!后来者岂可鲁莽?父辈们已经怀着未竞的希望和梦想,在做完了他们的毕生努力后,遗憾地走了。他们已经站在了父辈们的肩膀上!是啊!父辈们的肩膀承载过太多的屈辱和重量!据历史记载“沙洲城破后,“丁状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赢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这是他们永远的耻辱和隐痛。他们甚至终身都带着面具生活,在希望和绝望中煎熬。他们牺牲过他们的尊严,他们的爱情(去和大族联姻,为确保安全),甚至他们的人格;他们曾经被迫违心的站在敌人一方,卑躬屈膝,甚至腰肢可能被压迫弯曲过,直立起来有些艰难;但他们顽强地撑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把积蓄的力量和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代。他们坚信,他们的后代会懂得他们的心,当他们的子孙用数代人积蓄的力量和信念实现他们的遗愿时,不会鄙视他们,讳言他们,遗弃他们。

凌厉的大风在寂寞的荒原上刮过,将历史沉埋入大漠纵深处。也许将来会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艰难和奋斗,屈辱和抗争,他们将被无情的风沙吞噬,甚至无法留下一点痕迹。不管怎样,他都会像父辈那样一如既往地昂起倔强的头颅,顽强地挺直腰干向前走去!严酷的风沙可以抹平历史的痕迹,但无法削平烈士额头的棱角,那是他的长剑,继承自祖先的血脉,已经延续了数千年。

他匆匆的走着,如履薄冰,背影寂寞而孤单,眼前不时闪烁出亲人们期盼的目光,那目光使他温暖,却也使他恐慌。他能肩负起这沉重的热望吗?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吐蕃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炉,五千里间赤地以尽。”此情此景,历历如在眼前,他岂能让亲人再遭涂炭?这伤痕使他锥心的痛,却也使他的心灵快速成熟和成长。将滴血的伤心潜藏起来,他又疾步走在这条遍布荆臻的路上。

他明白了很多很多,他的家族,父亲精心编织的巨大的网,一个无时不在心里却又从来都深藏的梦想.......

 

 他接过了父辈们的接力棒,目睹着吐蕃统治的残酷,也接受了父辈们的生存之道:结交大族,委身吐蕃为官。尽管史书均讳言其事,但我以为这不是耻辱。最终使他成长为一个大人英雄的或许正是这种选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3967-407032.html

上一篇:忆梅.难逢
下一篇:密信使张仪潮彻夜难眠(1)
收藏 IP: 58.253.94.*| 热度|

2 魏玉保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