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tuhy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jtuhyg

博文

交通大学西迁始末

已有 985 次阅读 2024-2-3 12:1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交通大学西迁始末

霍有光

 

西部穷白盼引贤,

明知孔雀爱江南[1]。

祖国召唤别繁庶,

砥砺登攀著史编。

  注[1]:交大迁校30多年后,改革开放,东南经济率先蓬勃发展,西部人才外流,被戏称不仅孔雀东南飞,而且麻雀也东南飞。西安交大的“孔雀”继续艰苦创业,不辱使命,依然是国家屈指可数的985大学。

  

  1954年,由于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中央作出了关于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战略决策。1955年4月初,高教部根据中央决策,形成部务会议文件——《1955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将上海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彭康校长迅速在校党委会和校务委员会上传达了中央关于交通大学“全部西迁”的决定;4月中旬,总务长任梦林、基建科科长王则茂前往西安踏看并选择校址。5月中旬,彭康校长电请朱物华、程孝刚、周志宏、钟兆琳、朱麟五等著名教授、系主任来西安,共同察看、商议并选定校址;5月下旬,通过了《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1955年和1956年入学班级以及该等班级的教师和相当的职工,于1956学年度起在西安新址进行教学;其余的师生员工于1957年暑假前基本完成搬迁任务。”

  历史名城西安出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建校景象。1955年8月,交大在西安成立办事处,开展迁校征地和筹建新校区工作;10月26日,交大西安新校园首批工程破土动工,兴建的项目包括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中心教学大楼和饭厅等。交大新校址开始了大规模、高速度的基建工作,人们惊异地发现,一幢幢高楼大厦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忽然拔地而起。11月,《交大》校刊正式公布《交通大学迁校方案(摘要)》,共包括10个部分。《方案》要求:“在1955——1957两学年内,分批将全校师生员工、器材设备无损失、安全地迁往西安(其中电讯工程系迁往成都),并保证自1956年起开始在西安招生,以及准时地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也就是除造船系(并入上海造船学院)留在上海外,交大所有的系、专业必须西迁,按“55~56学年暑期、56~57学年寒假、56~57学年暑假”分为三批,将机械系、动力系、运起系、电力工程系、电制系、电讯系等6个系(包括42个教研室)的全部教师及24个实验室迁往西安。共计西迁教职工1472人(其中教师632人,职员390人,工人450人),学生2812人。

  1956年6月,张鸿副教务长、苏庄副校长率领第一批教职工及家属由上海徐家汇出发,乘专列迁往西安新校址。9月10日,交大西安部分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开学典礼,陕西省与西安市主要负责人以及专程从上海来西安的几位系主任等参加了大会。苏庄副校长在开学典礼讲话中宣布:“我校——首批一、二年级——的内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新学年就要在新校址——西安市——开始了。……我们对它(西安)已经向往很久了,预祝学校在此安家立业,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预祝学校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因此而更加丰富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至此,一二年级和夜大学的4000位同学,开始在新校址上课,其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年级注册新生2137人(机械类1357人,电机类464人,动力类316人),夜大学学生160余人。

  不难看出,从踏勘校址到学生如期开课,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交大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西北激情的鼓舞下,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交大速度”!基建、搬迁、教学同步展开,迁校工作如精确运行的钟表,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但是,进入1957年,交大西迁却出现了曲折。3~5月,全校联系迁校问题,讨论学习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的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部分师生员工的思想出现了波动,并“‘鸣放’出来一些意见”来:有的认为迁校不正确,不该迁;有的认为在西安设分校;有的认为可以缓迁;有的认为在上海设分校;有的认为宣传工作有偏差,光讲事情有利的方面,《校刊》在迁校宣传中有夸大和片面之处;甚至,在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得出了大多数人的“综合意见”,即:①根据情况的变化,现在大家认为以不迁为宜,同时西安部分有步骤地迁回上海;②高教部如果认为需在西安设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交大可进行支援。5月20日,国务院、高教部召开专门会议讨论交大迁校问题。国务院曾为此召开了两次常委扩大会议。5月28日,周总理听取了交大领导汇报之后,当晚又找几位老教授到中南海交谈,座谈会从晚7时一直开到深夜2时。6月4日,周总理先在西华厅寓所召集包括交大彭康、苏庄在内的少数领导同志开会,接着在国务院召开的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会议上作了长篇精辟的讲话。随后,交大西安部分与上海部分,立即传达了周总理的讲话精神。6月7日,高等教育部杨秀峰部长专程飞沪,亲自传达周总理关于迁校问题的讲话,并负责处理交大迁校事宜。然而,关于迁校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中央把本该是一个小范围讨论的问题,不得不公之于全国。在前后10天左右的时间里,发生了交大人应该永远珍惜的历史回忆:

  ●6月19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同时全文发表新华社上海18日电(即《解放日报》与《文汇报》18日刊登的消息):《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在上海谈周总理对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全文共有6个小标题:①交大迁校问题应该周密考虑。②院系调整是必要的。③上海支援外地义不容辞。④交大全搬西安虽有困难,但好处多。⑤交大搬回上海有好处,也有不少困难,但支援西北的方针不变。⑥迁西安,回上海,由交大师生研究考虑。同日,《人民日报》在一、二版全文刊发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

  《文汇报》发表“本报讯”,题目是:“上海各民主党派人士认为,交大迁西安方针正确,杨秀峰昨再传达周总理讲话精神”。

 

图001 周总理对交大迁校的意见(《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

  

  ●6月20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报刊全文转发《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在上海谈周总理对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陕西日报》还加了“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支援西北义不容辞”的副标题。《光明日报》发表“据新华社上海19日电(即《解放日报》与《文汇报》19日刊登的消息)”,题目是:“上海各民主党派人士主张交通大学迁西安”。

  ●6月21日,《陕西日报》发表新华社上海19日电:《上海各民主党派人士主张交通大学迁到西安》。《西安日报》发表报道:《从支援西北建设来看,从本身发展利益来看,上海民主人士主张交大应迁到西安》。《光明日报》刊登《柯庆施分析交大迁校的利弊得失》一文。

图002 支援西北是交大的责任(《解放日报》1957年6月21日)

  

  ●6月22日,《陕西日报》发表报道:《交通大学校长彭康主张交大全迁西安,他说:这对支援西北建设和学校本身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以及《西安许多工程技术界人士畅谈知心话,热诚欢迎交大全部迁来西安》。《西安日报》发表新华社上海21日电:《交通大学校长彭康主张交大全部迁西安》以及《交通大学西安部分邀请本市工程师座谈西安建设,到会的工程师们一致欢迎交大全部迁来西安》。

  ●6月23日,《陕西日报》发表《西安市二届人代大会二次会议致交大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期待交大员工全部迁来西安,携手共同建设大西北。《光明日报》刊登《西安工程技术界人士认为:“交大”全搬西安利多弊少》一文。《文汇报》发表“本报讯”,题目是:“工程界人士赞同交大西迁,上海机电工业愿与交大仍保持协作关系”。

图003 西安人民欢迎交大迁去(《解放日报》1957年6月23日)

  

  ●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西安23日电:《同西北人民一道建设新西北,西安人民欢迎交大迁往西安》。《光明日报》刊登“新华社西安23日电”,题目是:《西安市全体人民代表致书交大师生,欢迎交大全部迁往西安》。《文汇报》发表“新华社西安23日电”,题目是:“西北需要科技力量支援,西安人民热忱欢迎交大西迁,表示要尽可能对交大予以支持”。

 

图004同西北人民一道建设新西北,西安人民欢迎交大迁往西安(人民日报1957.6.24)

  

  ●6月25日,《陕西日报》发表“据上海解放日报讯”:《柯庆施在交大教师座谈会上说:交大迁西安利多弊少》。《西安日报》发表“据上海解放日报讯”:《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说:交大迁到西安利多弊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学校本身发展,希望交大师生能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图005 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说交大迁西安利多弊少(西安日报)

  

  ●6月26日,《陕西日报》发表《建设交通大学的工人座谈的意见,我们辛苦建校舍,希望交大全搬西安》、《该校扩大校务委员会上多数人一致认为,交大应该而且可以全部迁来西安》与《西安各高等学校民主党派的同志在座谈会上一致认为,欢迎交大师生全部迁来建设西北》等三篇文章。《西安日报》第一版发表头条报道:《市委邀请各院校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教师座谈,一致认为交大全部西迁利多弊少》。全文共4个小标题:①交大师生的看法。②全部西迁有什么好处。③有困难,可以克服。④欢迎交大迁来西安。《西安日报》第二版发表《交大(西安部分)扩大校务委员会讨论迁校问题意见趋于一致,大多数人认为交大应该全部迁西安》一文。全文共6个小标题:①全面考虑,交大应全迁西安。②从发展上看,专业配合科研条件西安比上海好。③迁校不致削弱师资力量,也不会降低学生质量。④迁校虽有困难,创造条件可以克服。⑤大部分意见主张全迁西安,学生看法也在变化之中。⑥苏副校长赞同迁校,并希望教师帮助同学讨论迁校问题。

图006大多数人认为交大应该全部迁西安(《西安日报》1957年6月26日)

  

  ●6月27日,《西安日报》发表报道:《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方仲如说:赞成和欢迎交大全部迁来西安,并表示愿意和交大师生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文汇报》发表“本报西安26日专电”,题目是:“交大西迁负有重大任务,西安高校民主党派人士热烈欢迎交大全部迁去,方仲如希望交大师生严肃考虑这一问题”。

  ●6月28日,《陕西日报》发表《方仲如同志在邀请交大教师座谈时说:从支援西北工业建设着眼考虑迁校问题》以及《当交大师生讨论迁校问题时,回忆建校过程是有好处的——你知道交通大学是怎样建成的》等两篇文章。《西安日报》发表《本市各高等学校学生会主席联席会议,热烈欢迎交大全迁西安,表示全市同学愿和交大同学一起建设大西北》以及《西安高等学校学生会主席联席会议给交通大学全体同学的信》等两篇文章。《光明日报》刊登“新华社西安27日电”,题目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和交大本身的前途着想,交大西安师生大部分主张西迁”。《解放日报》刊登“据新华社西安27日电”,题目是:“交大西安师生中大多数主张迁校,西安党政方面热烈欢迎交大迁去”。

图007从支持西北工业建设着眼考虑迁校问题(《陕西日报》1957年6月28日)

  

  周总理的讲话既然在校内已全面传达并组织讨论过,为什么还要在《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上同时发表杨秀峰部长谈“周总理对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呢?至少可有四点启示:①对先前校内的传达与讨论不满意,再次由杨秀峰部长转达周总理讲话的全部内容与核心精神。②在对全国舆论具有导向作用的《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上,同时发表周总理关于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应该得到总理本人的同意。总理关于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应该是周总理会见交大部分校领导和教师代表时所谈过的内容。③将《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在上海谈周总理对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与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发表在同一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上,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并关注交大的迁校问题。④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局部利益要顾全国家利益。

  把总理的讲话向国人公开,既是让交大人重新讨论西迁事宜,也是让全国人民参与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总理意见发表后,关于交大迁校问题,不仅西安、上海两地的报纸接二连三地发表相关专题报道,而且全国不少报纸都参加了这次大讨论,钱学森、黎照寰、伍特公等老校友也纷纷来信勉励交大整体西迁。在全社会一致呼吁交大应该响应周总理讲话全部西迁的社会舆论氛围里,交大人立足于高起点,认真学习和讨论周总理的讲话精神,全面衡量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大多数人认为交大应该全部迁西安”的认识,提出新的迁校方案(由全部西迁改为主体西迁)并得到中央批准。在新迁校方案的鞭策与敦促下,交大人战胜了各种困难与思想包袱(包括反右扩大化),积极回应周总理的讲话,一度停滞的西迁工作又开始快速运转,1958年夏,宣告迁校任务胜利完成。

图008周总理关于交大迁校调整方案的批示(1957年9月5日)

(杨秀峰部长:八月四日报告和九月四日你的来信均阅。关于交通大学解决迁校问题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前已口头同意,现再正式函告批准,请即明令公布,以利进行。    周恩来,一九五七.九.五。”)

图009周总理关于交大迁校调整方案的批示(1957年9月5日)

 

  图010 分别独立建校与我校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1959年9月26日)

 

(注:原载《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第1期,有删节。笔者曾任西安交大档案馆馆长,主持建设“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3560-1420408.html

上一篇:吴小铁《当代诗词手迹选》与霍松林为该书撰书墨宝序言
下一篇:交通大学谱写西迁精神
收藏 IP: 219.245.135.*| 热度|

4 尤明庆 宁利中 郑永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