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学科和成果VS树木 精选
2014-11-30 14:59
阅读:5534
标签:学科和成果VS树木

学科和成果VS树木

一、学科VS树木

学科如树木不知恰当?体育、舞蹈类等科目如“赏树形类”树木,音乐、文学类等科目如“赏叶类”树木,电影、绘画类等科目如“赏花类”树木,建筑、制造类等科目如“赏果类”树木,地学、地质类等科目如“赏根类”树木。。。。。。

有的学科如“独赏树”,有的学科如“遮荫树”,有的学科如“行道树”,有的学科如“防护树”,有的学科如“地被树”,有的学科如室内绿化“装饰树”。。。。。。

有的学科如乔木根深枝大叶茂,有的学科如灌木根浅枝细叶小,有的学科如藤木只能缠绕或攀附它树木,有的学科如匍匐类只能匍地生长。。。。。。;

有的学科如有果的树,有学科如无果的树;有的学科如某些到处都有的树木,有的学科如某些局地才有的稀少树木。。。。。。

有的树能活千年万年,有的树只活不足百岁,学科也如此;有的树需要耐寒耐旱耐温,拼命挣扎顽强生存,有的树长在沃土沐浴阳光茁壮成长,学科更是如此。。。。。。

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生态系统里,从长期和整体上看,所有的树木都很重要,都对保持生态平衡发挥各自作用;但从人类的某一时段、某一目的、某一视角看,不同树木的重要度顺序却大不相同。我们的学科群何从不是一样,它们的功能,从整体上看和从局部看、从长期看和从短期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树木生长是自然规律,树种本身不能随意改变。学人选择和依附于什么学科,可以参看自己对树的价值的认识,看自己愿意成为什么类型的树、在哪里生长的树、起什么作用的树。。。。。。

鸟可择木而栖,学人可择良树而仿之;树可因其果而为人知,但树可因其果而为人摘;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不长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现在我们的育人模式是巴不得能“一年树人”就好!

二、成果VS树木

每个学人的研究成果有如一棵树的某一小部分。

有的成果如树种,能生根、长枝、生叶、结果、繁衍;

有的成果如树的主根,能够为树杆、树枝、树叶、树果提供各种养分,而却不为人所见;

有的成果如旁根,只有依附主根才能成活,但又为主根提供力所能及的养分;

有的成果如树的主杆,挺拔于大地,支撑起大大小小的树杈,同时不停地传输营养给大小不一的树枝;

有的成果如无数的树丫,能够长出和支撑起无穷多茂密的树叶,偶尔也能结出花果,同时还经受着无时无刻的风吹雨打;

有的成果如微不足道的树叶,它们能够为树枝装扮绿色,发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还具有粘尘、减噪等环保功能,但随着春夏秋冬轮回转眼零落入土,无声无息;

有的成果如树果,在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的支持下长成,为人所用所吃,转眼无隐无踪;

。。。。。。

从整体上看,一棵树的所有组成都很重要,而且它们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但从局部看,树的各部分的重要程度的差异就突显出来。无疑“树种”是最为重要的,可惜当今能够成为类似新树种的成果少之又少。更多想成为新树种的成果基本是通过杂交、嫁接、转基因等方法形成的新品种。

一棵树某些部分,如树的主根、主杆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了它们,这棵树必然死亡;有些部分,如辅根、树枝、树叶、树皮等部分缺失,树仍然可以存活和生长。学人开展研究试图获得的成果要成为树的哪个部分?这是自己可以选择和追求的。

当前我们许多科研管理部门和人才培养机构,他们渴望立竿见影就能出大成果和杰出人才,只想多快好省培育出新树、大树、摇钱树、富贵树、霸权树,他们连杂交、嫁接、转基因等方法都不愿意采用,而是采用移栽捆栽、猛施肥料、添加激素、拔苗助长、加模塑造等方式,甚至不惜余力制造人工假树,可想而知,后者长出来的树不可能是新树,而是逆生长出来的畸形树。

伟人早就教导我们说:外因需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的科研部门是不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新树种子的培育上?如果培育不出全新的树种,至少可多试试杂交、嫁接、转基因等的方法,也会得到好得多的效果。

【注:本博文系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时的比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84745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