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泛黄讲稿中的时代印记 精选

已有 6698 次阅读 2025-4-17 09:24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泛黄讲稿中的时代印记

昨天,我在清理书柜里的档案时,又一次小心翼翼地取出存放多年的一大叠分章装订的《矿井通风与安全》讲稿,讲稿上的订书订已锈迹斑斑且快要脱落了,我用手指翻开那些泛黄的纸页,纸上的手写字依然清晰可见。此时此景,两百多页的提纲式文字、公式、草图等,宛如那些年的自画像,又勾勒出自己曾经伏案备课和授课的场景。看到多页字里行间还有红色批注和各种着重点符号,有些纸页还沾着当年写板书时洒落的星星点点粉笔灰,个别纸页还依稀可见自己的粉笔指印。这一切不禁让我又陷入了许久的回忆。

1984年,高校青椒想获得登台授课的机会可不那么容易。那时一门课两位教师主讲,还配有实验员和助教。我的助教生涯就是从给学生改作业和答疑开始,幸好我助的课《矿井通风与安全》公式多,还有复杂的网络分析技术,主讲老教师由于数学知识忘得多,讲透这些内容有点困难,因此就把相关的内容推给我试讲。就这样当了几轮课的助教,我还把那年图书馆仅有的几本《矿井通风习题集》都做完了,其熟练程度能达到学生问起那页那题,我就能说出答案。我这一专长到了期末考试前特别有用,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也使我感受到学生还满喜欢我这个助教。

直到1988年初从瑞典做访问学者回校后,我才获得了主讲《矿井通风与安全》这门课的机会,当然也倍加珍惜,之后花了不少时间在备课上,教案都是手写的。在三十年前,几乎所有上课都是写粉笔板书+加口头讲解的方式,那时没有现在的多媒体,我为了节省写黑板的时间和避免忘词,有时上课要先用毛笔和大白纸写上几页甚至上十页提纲、公式、插图等作为挂图,或是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先把黑板写满,这样一堂课至少可以节省一刻钟的写黑板时间,而且可以使讲课更加流畅,也不至于要边看讲稿边说。我这广东潮汕人上大学之前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后来普通话也没学好,讲课就更加困难了。幸好那年的学生没有像现在那么见多识广,对老师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当我还在沉思那些往事时,突然口袋里的手机一响让我回到了现实。现在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就有机会主讲课程,他们有条件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展示制作精良的课件,轻轻一点就能播放各种复杂公式、实验装置、3D模型、动漫、现代装备,还能实时联网浏览世界典型的工程案例全貌,还能用AI快速获得各种疑难问题的答案,确实与30年前的情况成天壤之别。

从实用功能上看,现在这叠尘封讲稿已经毫无意义了!那我是该把它丢入垃圾箱还是保留着?我沉思良久,失去功能的东西不见得失去了所有的价值,有些东西虽然丧失功能,却还有闪光的灵魂,而这正是AI时代比较短缺的。我的这大叠当年的手工作品,仍然蕴含着某些可以弘扬的精神,而且也是一段真实历史的记录,我决定继续收藏着它![附图14]

注:本文是中南大学关工委近日征文的投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82324.html

上一篇:吴超近两年发表的几篇文章推介
收藏 IP: 120.228.208.*| 热度|

15 尤明庆 钟定胜 冯兆东 王涛 李志林 褚海亮 史仍飞 崔锦华 周忠浩 曹俊兴 胡泽春 杨正瓴 郑永军 葛及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