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科学精要:22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 精选

已有 3875 次阅读 2023-10-31 08:48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注】202211-12月期间,俺在科学网发表了22篇系列博文:“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精要”,近期将其浓缩成一篇文章原想正式投期刊发表,但查重时重复率超过规定,所以作罢也将其作为一篇博文发算了。

安全科学精要:22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

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83

中图分类号:X91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了使职业安全工作者用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安全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核心内容,作者在多年开展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查阅文献法和归纳法等,给出了22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其内容等于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的一个极简版本。本文有助于职业安全工作者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安全科学理论去指导具体的安全工作实践和开展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安全科学;安全学科;基础理论;定义;内涵;综述 

Essentials of safety & security science: definitions and their connotation of 22 branches of safety & security science

WU Chao

(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2.Safety & Security Theory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Center (STIPC),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enable occupational safety workers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core contents of various branches of safety & security science (SSS) in the shortest time, the author, based on years of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SSS an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uction methods, gives the definitions and connotations of 22 branches of SSS, which are equivalent to the minimal versions of the series of theories of SSS. This paper is helpful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workers to select and apply appropriate SSS theories to guide specific safety practices and carry out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safety & security science (SSS); safety & security discipline; basic theory; definition; connotation; overview

0引言

安全科学不是一门元科学。安全科学是以安全的特定角度和着眼点对安全客观世界及其安全规律性的揭示和再认识的知识总结[1];安全科学是关于安全现象与安全规律的知识体系。从科学学的视角,安全科学显然是广义科学的一部分,是广义科学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可以说是广义科学的分支。从科学需求的视角来划分,安全科学属于应用层次的科学,即安全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表明,应用科学的发展过程都需要形成自己的理论或学说,安全科学也一样。由于安全涉及面非常宽广,因而安全科学的应用也非常宽广,这也决定了安全科学是一门大交叉综合学科,而大交叉综合属性也形成了安全科学不同于其它应用学科的特性[1]。从安全科学本身的需求程度划分,安全科学同样可以细分为多个科学层次。

安全科学源发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时期,从孕育、成长到不断壮大,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迄今为止,西方国家的安全研究者创立的各种安全科学理论颇多,然而由于安全涉及的面很宽,许多安全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仍处于分散的状态[2],也没有形成系列的安全科学理论教科书。在国内,过去很长时间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很少有人关注和投入研究,绝大部分安全类教科书的内容基本处于安全工程技术及应用实践层面。很显然,一门学科缺少自己的理论体系及其支撑,是很难得到很好发展的。

近十多年来,作者的课题组看到了上述的问题,因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之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素材[2]为了让安全界同行用较少的时间,就能了解安全科学的整体概况和最核心的精要,并知道安全科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结构及其关联等,作者基于近期以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精要为题撰写和发表在科学网22篇系列博文[3]进一步凝练,形成了各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最核心的内容——定义及其内涵,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以便用最少的时间系统了解安全科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这项工作和内容在国际上过去也是未曾有过的。

1 22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

1.安全科学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

安全科学学是以安全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认识安全科学的内涵、外延、特征、属性、功能、结构、体系、运动以及促进安全学科发展和应用等的一般理论、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安全科学学除了研究安全学科自身以外,还包括安全科学研究的研究、安全科学研究成果向现实安全生产力转化的研究、安全科学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等。因此,可以把安全科学学理解为一门以整个安全科学为对象,研究安全学科自身以及安全科学同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客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利用这种客观规律以促进安全科学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应用理论、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安全科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共同决定了安全科学学的学科性质。安全科学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以安全科学为主体,但它不是研究具体的安全科学内容,而且还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建制,并从社会的角度来对它进行研究。所以安全科学学的学科性质既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而是与多种科学相交叉的综合科学。

安全科学学除了对安全学科自身发展有重大作用之外,安全科学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安全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为国家制定发展安全科技的路线、战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可以促进安全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实现合理化和提高效率;可以帮助安全科技研究人员扩展知识宽度、推进思维深度和提高创新能力等。

2.安全哲学的定义及其内涵[4]

安全哲学可定义为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安全科学最顶层的原理,是安全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安全社会科学和安全自然科学的灵魂。就安全哲学研究而言,是一个从非哲学的对象世界中发现和提升安全哲学问题,并以哲学方式来加以处理,最终又返回到非哲学中去的过程。安全哲学不仅可以充实哲学的内容和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理论对安全学科发展和安全实践具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意义。安全哲学作为安全具体学科与哲学的融合,对安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哲学可以反映和反思安全与人的关系,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安全观,是人处理安全与人的关系的准则,可作为最宏观的信念和理想,对人们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行为起着激励、导向和规范的作用。例如,安全预防为主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安全第一是处理安全与其他事物关系的准则,以人为本是反映安全与物质关系的排位,人命关天,生命无价是人文关怀和尊重生命安全观。

3.安全法学的定义及其内涵[5]

安全法学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科学,是以安全法律法规与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是法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学科。安全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安全科学的学科分支。安全法学研究各种安全法律法规现象,如安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安全法的起源、发展、移植、继承、现代化,安全法律法规秩序、利益、正义,安全法律法规观念、思想、制度、事实、规律等。安全法学还研究与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的问题,如安全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发展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等。

安全法律法规作为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安全秩序和生活生产安全水平及公民和企业组织员工的安全权益。作为以安全法律法规为研究对象的安全法学,其核心在于安全秩序、安全权益、安全职责与安全公正等的研究。安全法学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法律法规的支撑理论。安全法律法规是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等工作的尚方宝剑和利器。

4.安全伦理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与文化等共同作用,调控着人们的行为;同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伦理道德与安全文化等共同作用,调控着人们的安全行为。刘星指出,安全伦理学是关于安全道德的学问,即关于处理安全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社会关系的伦理原则、伦理范畴和道德规范的知识体系[6]。王秉等给出安全伦理学的定义是:安全伦理学是以人本价值为取向,以提升人的安全伦理道德水平与塑造人的科学安全伦理道德观念为侧重点,以建构一套能指导、判断和评价安全行为的伦理道德原则、标准和体系为目标,以安全科学和伦理学为学科基础,以安全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与探讨安全道德的起源、特征、功能、发展、本质,以及处理安全获得与财富、利益获得价值关系的原则、标准与方法等而形成的一门融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7]。上面两个定义中,后者同时把安全伦理学的内涵基本都诠释了。

安全法律法规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人与社会的行为安全规则,而且由于其时效性、个性和特殊性等存在许多局限,也不完全适合所有人与社会的有关安全行为的具体内容,当安全法律法规解决不了或不合适时,安全伦理道德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安全伦理道德不是强制性的,当安全伦理道德缺失时,法律法规的缺陷得不到安全伦理道德的填补,人与社会的安全保障将被大大削弱。

5.安全社会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安全社会学是一门以社会安全和谐为目的,以社会体系为研究范畴和载体,以安全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以社会安全为整体研究对象,去研究社会安全现象、社会安全形式、社会安全组织、社会安全进步、社会安全关系、社会安全过程、社会安全行为等的交叉科学。颜烨在他著的《安全社会学》中指出:安全社会学是研究安全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过程、社会功能及其本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交叉学科[8]

安全社会学从安全的视角,研究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群体的安全行为、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中安全组织或者安全团体行为、安全与社会结构、安全与社会转型、安全与社会公正、安全社会特性与社会功能、安全社会制度与社会控制、安全主体社会化过程、安全和谐社会结构、安全社会指标等,安全社会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安全治理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

6.安全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内涵[9]

安全经济学是从安全的视角,研究安全与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安全科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安全经济学主要是关于研究和解决安全经济问题的学科,从学科的地位来看,安全经济学既丰富了安全科学理论和方法,又拓展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安全经济学依据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等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方法,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活动与安全的关系,实现人、机、物、环等与安全的最佳效益匹配。安全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与安全科学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安全经济的分析理论与方法是安全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一些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分析对比法、调查研究法、统计法、模型法等。

生产领域的安全经济学主要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为特定的应用领域,这决定了生产安全经济学又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生产领域的安全经济学主要研究安全的利益、投资、效益和条件等,通过对生产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等的最佳安全效益产出。

7.安全文化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0]

安全文化学以人本价值为取向,以塑造人的理性安全认识,增强人的安全意愿和素质为侧重点,以不断提高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安全与文化性特征为实践基础,以安全科学和文化学为学科基础,通过研究与探讨安全文化的起源、特征、功能、演变、发展、传播与作用等规律,指导安全文化实践的一门融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这一定义包含了安全文化学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塑造人的理性安全认识和增强人的安全意愿与素质的侧重点、以不断提高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安全科学和文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为主要理论基础。

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文化,包括一切安全文化现象、行为、本质、体系及安全文化产生、发展与演变规律等;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和情感安全文化等与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方方面面;安全文化学研究内容涵盖安全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安全文化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服务实践等。

8.安全教育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1]

安全教育学是安全科学与教育学交叉的一门分支学科,安全教育学以保护人的安全健康、保障社会生活和生产安全为出发点,研究安全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教育规律及其应用实践等,使安全教育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最优化。安全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安全教育学对安全教育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方面,安全教育的实践也给安全教育学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推动其不断发展。

安全教育学是关于方法论、教育学、安全观、现象与本质、辩证统以及运动规律等的科学论述。安全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与教育学中关于安全教育原理、形式与规律等的渗透与交融,两者的基本规律与理论都可以用来指导安全教育实践与研究,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也可为其发展与实践提供借鉴。

安全教育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探索关于安全教育活动的普遍性发展规律与本质,形成安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用以指导安全教育实践、管理等活动的科学开展;其最终目的通过对受教育者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提高受教育者的安全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安定与企业安全生产、减少事故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和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等发挥作用。

9.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以所确定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文化、体系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与安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

依据安全管理的空间尺度分类,有宏观的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安全管理及以上两者复合的安全管理;依据安全管理内涵,可分为广义的安全管理和狭义的安全管理及其复合的安全管理。现有的安全管理相关著作大都是针对生产范畴的狭义安全管理,或具体称为生产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安全管理的科学[12],安全管理学涉及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法律学、系统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现象和规律及管控方法。

10.安全风险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3]

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可归纳为三类,一是从本源安全开始,二是从风险着手,三是从事故出发,三者彼此相互联系,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劣势,但殊途同归,目标一致。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属于上述的第二类,从风险出发。安全风险管理学是以安全为着眼点的风险管理学。从系统的视角,安全风险管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系统的安全不确定性现象与规律及其存在危险性的预测、分析、评估、控制等的交叉学科。从学科基础上讲,安全风险管理学在理论、方法和原理等的实质内容还是风险管理学的东西。如在生产安全领域,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益处包括:认识安全风险及其对既定目标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有益信息、帮助选择应对策略、揭示系统和组织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明确需要优先处理的风险事件、有助于通过事后调查来进行事故预防、满足监管要求等。

11.安全应急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4]

安全语境中的应急,主要指安全方面的应急,因而安全应急管理学前面的安全两字通常都省略了。按照科学是研究现象和规律的说法,从管理的层面,应急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应急管理现象和规律与方法及其运用的安全科学分支。

应急管理主要是应对特重大事故灾难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一般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行为。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实施有效的应急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优势功能,因而应急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等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等的安全,促进社会安全发展的有关活动。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发生在局部,但在处置时横向涉及绝大多数的政府部门,纵向涉及上下级政府系统的协同互动,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应急管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工程。

12.安全信息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5]

信息可以表征一切,信息可以感知和认知安全与风险,信息可以用于安全管理等工作,信息是开展安全活动的宝库。从安全管理的视角定义,安全信息学是一门以安全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与智慧化为需求引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和手段,研究安全信息现象和信息传播规律及应用方法的交叉学科。

从上述安全信息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安全信息学涉及到安全信息规律传播模式、各环节自身信息的处理机制和环节之间信息的衰减、扰动、噪声和变异等规律的研究,涉及到安全信息各环节之间的信息等量、等质和等时问题,涉及实现信息传播中的最优化均衡对称等,是一门内涵非常丰富的新兴交叉学科。

安全信息学的中心任务是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安全信息服务,通过对安全信息的有效分析与筛选、管理与控制、开发与应用等,实现安全信息的充分利用与共享,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和可靠。

13.安全情报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6]

从系统的视角,安全情报是指对系统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有影响的安全信息;从安全管理的视角,安全情报是指对安全管理行为有影响的安全信息;从信息量的视角,安全情报是用于特定目的和经过筛选的安全信息。安全情报是一个情报学与安全科学交叉研究的边缘性新领域。

安全情报学是一门研究安全情报和运动规律及其运用的新兴交叉科学。安全情报学是一门适用于所有安全领域或行业的具有普适性的情报科学和安全科学交叉的新分支。从安全管理的视角,安全情报学旨在解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情报缺失问题,在当今高风险社会和信息时代,安全情报学研究意义重大。

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安全管理工作者更有效地开展安全情报活动,如安全情报搜集、安全情报传播、安全情报分析与安全情报利用等,从而有效解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情报缺失问题。

14.安全史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7]

安全史学不同于安全史,安全史学是关于安全史的研究;安全史学也不同于安全科学史学,安全史学的研究内容比安全科学史学的要宽广得多。安全史研究是安全史学家挖掘、整理安全史料,以语言形式重现安全现象历史,进而发现安全发展规律的过程。在安全科学体系中,安全史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安全史学可以定义为:安全史学是研究安全的历史,借助史料研究历史上人的活动、使用的工具以及所处环境等与安全的关系以及历史上发生的各种灾难事件现象,分析人类认识、掌握和避免危险灾难的过程,找出人类安全活动的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安全史学的研究兼具历史学和安全科学的特性,安全史学是安全学与历史学等的交叉学科。安全史学具有历史学的研究特性,如历时性、不可重复性等;安全史学也具有安全科学的研究特性,如普遍性、复杂性、模糊性等。我国典型的安全史研究成果有自然灾害史、消防史、采矿安全史等,对近代和现代事故灾难史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但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安全史学仍然需要夯实,历史上大量的事故灾难规律仍有待深入挖掘研究。

15.安全科学原理学的定义及其内涵[4]

安全原理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各层次的所有安全规律,安全原理可以包括安全科学层面的原理、安全技术层面的原理、安全工程层面的原理,内容可以非常宽泛。安全科学原理学中的原理通常是指具有相对普适性的安全规律,是多门安全科学分支所共享的安全原理。

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得出的安全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安全科学原理是被安全实践和事实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为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对安全科技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性,是一切安全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及基本原则。安全科学原理学是一门研究安全科学原理的科学。

安全科学原理一般具有多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既可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事故致因,又可用于概括事故灾难规律,既可用于指导预防事故灾难,又可用于确保人的安全健康等。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学科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是构筑安全系统的指南。综上,安全科学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6.安全系统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8]

安全系统学是以安全科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安全风险等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与优化等,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学科。安全系统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

安全系统学主要包括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协调学、安全复杂学等分支内容。安全系统学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整体思想,因而安全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整体论,但在安全系统分析时也经常运用到还原论。一般说来,整体论与还原论对安全系统学可以同时使用,在实践意义上具有同等重要性。迄今安全系统学还处于发展之中,现有的安全系统学论著主要侧重于微观的安全系统学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17.安全人机学的定义及其内涵[19]

人与机及其关系是生产生活中最典型的系统。安全人机学是从安全的视角研究人与机的协同关系及其合理匹配,从而提升该系统的安全性和确保人的健康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人机学中,环境要素也归属于的范畴。在生产生活领域,安全人机学在满足一定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活动的同时,从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等诸因素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去着重研究人从事生产或其他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作用机理和规律,为制定预防与消除危害的标准与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能在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条件与环境中从事各项活动。

安全人机学是一门典型的大交叉边缘学科,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环境学、设计制造学、管理学等学科。安全人机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高效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愉快地活动的目的。

18.安全复杂学的定义及其内涵[20]

如今世界的安全复杂问题日显突出,安全复杂性成为客观存在和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安全复杂性研究也成为安全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难题。安全复杂系统主要是人为的复杂系统,安全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动态性、混沌性、突变性等特征。从事安全复杂性研究的科学就称为安全复杂学或安全复杂性科学,通过安全复杂性研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构成了安全复杂学及其内容。安全复杂学是安全科学与复杂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安全复杂问题的判断途径可以基于复杂科学的判断标准、基于安全系统涉及要素的复杂特征、基于安全问题的演化过程和基于安全复杂问题的研究方法等来推断。安全复杂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有:隐喻法、效应法、象形法、涌现法、模型法、数值法、虚拟法、大数据法、综合法等。安全复杂系统控制的策略主要有:安全子系统适度开放平衡策略、安全系统局部和谐策略、子系统容量安全策略、安全复杂系统的降维策略、系统紧急事态下的隔离策略等。安全复杂学的基础理论尚有待建立之中,目前还基本处于运用复杂学的理论解决安全复杂问题的发展阶段。

19.安全科学方法学的定义及其内涵[21]

许多安全科学分支的研究内容和核心都是方法学的问题。安全科学方法学是一门针对安全特点而形成的方法学,安全科学方法学的内容主要源于普通方法学和各门安全科学分支,当形成了安全科学方法学之后,又反过来运用于各门安全学科分支之中,并且相互促进,循环发展;与此同时,安全科学方法学自身的研究又可能创建新的方法来服务于各门安全学科分支。

安全科学方法学是以解决安全问题为着眼点,以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手段和遵循的途径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始创新和组合创新安全科学方法的同时,既分别研究各种安全科学方法的内容、特点、作用及其合理性,又从整体上研究这些方法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共享与渗透,概括出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和孕育出新的方法成果的一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学的构成主要以一般科学方法为主体,并赋予了安全的具体特征和程式。安全科学方法学主要是针对安全科学技术各分支学科都适用的方法理论。

从更大的视阈,安全科学方法与一般科学方法也可以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及互促发展,许多一般科学方法已经在安全领域中得到大量应用和拓展,并发展成为安全科学领域特有的方法,同时也丰富了一般科学方法。

20.安全统计学的定义及其内涵[22]

当一种方法具有普适性、使用很广泛并且发展了很多相关的新方法和内容时,该方法也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或学说。由于安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很多安全规律或原理或法则都是由大量统计结果得出的,因此从历史悠久的事故灾难等的统计研究发展到安全统计学,也是正常的结果。

安全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客观事实大量观察,来分析安全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反映安全现象发展变化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等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件及事故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安全统计学为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等提供统计方法与技术手段,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数据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可分析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和潜在规律性。由上可进一步定义:安全统计学是综合利用安全科学、方法科学和统计学的原理,研究人们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信息的数量表现和关系,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对安全生产、生活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保障安全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1.安全比较学的定义及其内涵[23]

由于安全科学的大交叉综合属性,它具有巨大的时间和空间及维度,为了提取不同时间不同领域的共性安全科学问题并使之相互借鉴和渗透,比较研究方法是最有效的途径。安全比较学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意义。

基于比较科学理论与系统学的原理,安全比较学可定义为:安全比较学是从安全的视角出发,按照一定的程式或方法,通过对安全系统中的元素、要素、组分或子系统等的特征和功能等进行对照,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并得出有利于相互借鉴和得出安全优化决策的一种安全科学方法。安全系统的组成由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不同时空的人、事、物、环境、行为、社会文化、知识等,在安全科学研究中,人们为了要认识某一种事物的安全本质,就必须对事物的内部矛盾及其矛盾着的每个方面进行比较,把握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进行抽象与概括,以求认识事物的安全本质,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得出共性和差异的规律。

安全比较研究的视角可以从时间、灾种、地域、行业、人文等不同维度和安全科学的不能内容等出发,因而可以构建的安全比较学的学科分支或研究方向也很多。

22.安全逻辑学的定义及其内涵[24]

当逻辑学在研究各种安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用安全工作性质和需求的思维形式、结构和认识方法等之后,人们习惯将其简称为安全逻辑,进而发展成为安全逻辑学。安全逻辑学是用普通逻辑原理来研究安全问题所涉及的思维形式结构、逻辑思维基本规律以及认识现实和使用逻辑方法的逻辑学。安全调查、分析、评价等大量工作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逻辑学的许多理论和方法,例如为认定事故性质、确认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等,都需要运用演绎、比较、分析、因果、归纳、综合等方法。

安全逻辑学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与安全有关的各种事物及其关联和运动规律,如正确总结安全工作结论、正确分析事故原因、正确制定安全对策等,是各种安全工作的有力工具。安全逻辑学是一门新的应用逻辑学分支,也是安全科学的一门新分支。

2 结语

任何一门科学或学说,最核心的内容或精要是该学科的基础定义及其内涵,安全科学各分支学科或学说最核心的东西,也是其定义和内涵。本文系统归纳了安全科学的22门主要分支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这些内容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是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的极简版本或学术精要。作为职业安全工作者,只有系统地了解各种安全科学理论,才能更加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安全科学理论去指导具体的安全工作实践,本文有助于职业安全工作者用最少的时间达到系统了解各门安全科学理论精要的目的。与此同时,本文也可以拓展职业安全工作者的视野和有助于他们开展相关研究的选题。特别是对于高校安全类专业的教师,如果系统了解安全科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精要,则有利于他们认识其所教的课程内容在安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及把握好与其它学科分支的关系等,这对提升教学效果也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吴超.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1):5-15.

  2. Wu C., Wang B., 2019, Safety science research: Global research trends,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77, 1015-1020. https://doi.org/10.3303/CET1977170.

  3. 吴超. 小结:我为何要写“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精要”.[EB/OL].[2022-12-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68177.html.

  4. 吴超. 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5, 20.

  5. 侯春平,金哲. 安全法律法规[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3.

  6. 刘星. 安全伦理学的建构——关于安全伦理哲学研究及其领域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2):22-29+1.

  7. 王秉,朱媛媛,吴超. 现代安全伦理学基础原理及其推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09):1-7.

  8. 颜烨. 安全社会学(2)[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前言.

  9. 吴超,王秉. 安全经济学应用原理及新观点[J].安全,2019,40(10):27-33.

  10. 王秉,吴超. 安全文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0-21.

  11. 吴超,孙胜,胡鸿. 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2.

  12. 傅贵.安全管理学: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 7-9.

  13. 阎春宁. 风险管理学[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1-14.

  14. 刘圣汉. 应急管理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4.

  15. 王秉,吴超. 安全信息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2-23.

  16. 王秉,吴超. 安全情报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1-26.

  17. 石英,吴超,阳富强. 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05):3-10.

  18. 吴超,王秉等. 安全系统科学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4-6.

  19. 张建,吴超. 安全人机系统原理理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06):14-19.

  20. 吴超. 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为安全科学新高地奠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 7-17.

  21. 吴超. 安全科学方法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21-22.

  22. 吴超,王婷等. 安全统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13.

  23. 吴超,易灿南,曹莹莹. 比较安全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8-16.

  24. 郭振龙, 朱兆华. 安全逻辑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07834.html

上一篇:43年前大学寝室里拍的两张老照片及其故事
下一篇:New concept of safety and security civilization (SSC)
收藏 IP: 110.52.211.*| 热度|

7 郑永军 周忠浩 崔锦华 许培扬 刘俊华 刘新建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