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男同性恋--第三种性别

已有 9886 次阅读 2011-1-10 21:0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同性恋

在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除了男女两种性别,还有一种独特的性别--第三种性别,被称为Fa'afafine。这类人其实是雄性,但从小被当成女孩来抚养,扮演女性的性别角色,他们得到社会普遍承认。Christopher Ryan博士认为,男同性恋者(俗称gay)就是这样的性别角色,他们自己可能不繁殖,倾向于对兄弟姐妹的孩子充满爱心。用行为生态学的术语,他们就是helper,通过促进与自己有亲缘关系者的生存和繁殖,达到传播自己基因的目标。

Gay 基因能生存下来,他自己不繁殖,而是通过亲缘选择(kin selection)扩散自己的基因,那么他帮助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他们的体内必然也同样有自己的gay基因。这就是说,每个雄性都是潜在的gay,否则gay基因根本不可能被保留下来。个体只生产雌性后代,或者只生产雄性后代,其基因都能得以生存,但一个动物只生产同性恋的后代,其生殖利益就很难实现。生产雌性同性恋(lesbian)后代,还好说,因为雌体的性行为有时是被迫的,即使她对雄性没有任何兴趣,也可能成功地生殖。但如果后代都是雄性同性恋者,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雄性如果对异性毫无兴趣,就可能根本不生殖。

像萨摩亚人的第三种性别,后代的性行为取消是亲代操纵的,这好办,如果父母生下太多的儿子而缺少女人,制造一两个第三性别,或许是有利的。而在其他社会中,性取向不是由父母的意识驱动的,而是“天然”的。这种天然,有多种解释,可能是父亲或母亲的生理代谢特征(譬如激素)影响后代的性取向,也可能是婴幼儿期父母的行为决定的。根据行为生态学的理解,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亲代操纵(parental manipulation),不需要意识或文化的参与。

一个同性恋者,其父母一般是“正常人”,从这一简单的事实和直观的理论都能推论出,同性恋不是基因决定的,或者说,不完全是基因决定的。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实在是没办法,有的个体或家族可能没有这种倾向,或者说其性取向受环境的影响很小,而有些人则很容易“本能地”自动变成第三种性别。不管遗传的成分起了多大的作用,都不可能存在一种严格的同性恋遗传机制。

性取向是大脑控制的,而不是性器官控制的,这一点不容反驳,因为植物人是没有性欲的。在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的某个时期,目前还没确定的生理机制(与性激素有关)影响了个体的大脑,使他的性取向发生变化(或者,如果说默认的性取向是雄性,就是根本没变化),尽管他的性器官仍然是雄性。根据这样的推想,应该不存在一个简单的gay基因,所谓的遗传学基础,可能是激素、酶、或大脑的受体等生物学要素的量或时间性(timing)变异。

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性比),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策略,如果父母的身体条件都很差,生太多的儿子就是严重不利的,因为他们劣质的儿子可能根本不能实现生殖利益。对于绝大多数个体,生男或生女都无所谓,让几率来随机决定就是不错的决策(随机也是一种决策)。然而,对于后代中的同性恋者的比例,多少是合适的呢?对于这种不管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都不容易把握的问题,遗传机制就不应该发挥准确的作用。

所以,同性恋虽与亲代操纵有关,更多的是个体“主动的”选择。在人类,性行为的功能已不单单是交配和生殖,更多的是基于维持一种“关系”(bonding)而进化。如果资源有限(譬如营养问题)或环境严酷(譬如父母的严厉管理模拟了原始的紧张社会关系)或接触异性受到限制(譬如文化禁忌),那么通过同性恋的性取向维持雄性间的亲密关系对他的生存是有利的。如果这样有利于其直系亲属后代的繁殖,这种性状就能被保存下来。

从更多的其他方面综合分析,同性恋不是一种变态,而是一种不得不承认的常态,是个体的一种行为策略,用以维持特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不稳定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肯定是有利的,否则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在远古的采集-狩猎社会中,如果群体内的雄性都是有亲缘关系的,gay们通过特别的社会关系帮助的对象(孩子们)不一定就是他的侄子,但应该是他直接的父系亲属。这样做,对群体的战斗力是有利的,这看起来是群体选择的产物,而实际上还是亲缘选择。他的恋慕的对象,很可能是从小一起长大(像现代社会的幼儿园或小学同学)的同性个体,而不是跑到一个陌生的群体中去找“同志”。根据我的理解,异性恋中一见钟情的应该是普遍现象,而同性恋则可能有微妙的不同。因为没有深入的研究,就不敢妄下结论。

曾几何时,人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现在,这种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受到广泛的认可,许多国家开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对于仍然存在的反同性恋者,一位同性恋心里学者反驳说,什么是自然呢?我们天天刷牙,使用除臭剂,不也是反自然的吗?所以,即使同性恋不是自然的,也不至于让人厌恶吧。他认为,人们对同性恋的厌恶(homophobia)可能不是天然的本能,而是因为一种固有的偏见,以为这样的性取向可能会把孩子教坏。厌恶同性恋的雄性,在观看有关男同性恋的色情材料时,依然会滋生淫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4394-403089.html

上一篇:浪漫情怀--女同性恋
下一篇:Gay的另类解释
收藏 IP: .*| 热度|

3 郭桅 杨华磊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