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课件之惑

已有 2929 次阅读 2011-12-5 16:51 |个人分类:自省自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课件, 交流会, 教研室, 学生处, 麦克风

      最早做课件是在2001年,那时我还在学生处兼职,当时处长要给学生讲一个专题报告,于是让我帮他做个PPT,很快,我就完工了,看的出他还比较满意...
      后来,当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多起来之后,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的课程做课件...最早发现我课件做的比较好的是原来教研室的主任曾老师,一次偶然的期中检查,他过来听我课,完了后,问我,小张,你讲一节课累吗?我说的确有点,教室太大了,麦克风效果不好,所以没有用麦克风,害怕后面学生听不清楚,所以自然很大声,的确有点累....他笑着说,其实你可以给学生讲慢点,就是把语速放慢一点,这样可能就没这么累了。然后,他问我,你的课件是自己做的么?什么时候给大家交流下,我觉得做得很不错...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教研室主任真的组织了一次交流会,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几乎很多老师上课都不做课件,做的话,几乎也不用动画,提示和声音,...那时候,我才明白教研室主任的苦心了...
       后来的日子里,有一位非本教研室的老师特别喜欢跟我交流做课件的事情,她每次都很谦虚,比如问我,小张,你课件里的母版是什么地方找的,我说我不用别人的母版,都是我自己做的,然后,她又会继续问我到底该如何做等问题,当时,我觉得那个老师很了不起,对于做课件时的很多细节问题都会关注到,在这之前,我以为没有老师会关注这些问题的,但她关注了,而且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虚心的态度,她当时比我年长很多,能如此细心向一个小年青学习,实在难能可贵。。。呵呵,她的好学感染了我,让我更喜欢研究课件制作了...之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我的课了。。,。
     在2008年以前,我觉得上课用自己做的课件的确很能提升教学效果,但后来,我却不喜欢做了....现在想起来,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发现长时间伏案做课件,于身体非常不利,因为,我是属于那种做课件可以做到废寝忘食状态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当时给原来系的系主任做课件,赶着参加一个统计系统的课件评比赛,所以经常熬夜,而且当时正值余震多发时期 ,所以,后来发展到蹲在车棚里完成了最后课件的制作,课件制作完后,我的U盘盖子也再也没有找到过,加上晚上熬夜做课件、白天兼职行政到处跑,特别是下雨睡帐篷受了风寒 ,身体也越发比以往虚弱了,所以,后来没有办法保住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记得我的第一个宝贝在我肚子里呆了两个月不到,就流产了。现在想起都很自责和伤感...
      二  转系之后,应新教研室主任的要求,把自己曾在IRM公选课上做的课件发给了她 ,以为她会我的课件推荐到学院课件评比大奖上去,最后却被告知,课件里实质性的东西太少,给人感觉有点空洞,让我郁闷了好一会儿,因为当时还是有些不服气,可能那些课件曾是我的得意之作,曾在授课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是花了大量时间把文字消化了,以比较简洁有趣的方式来表现的授课内容,却....
       三 接到某个杂志社主办的全国课件评比大赛的邀请函,为了证明自己课件制作水平,我把那个曾受到冷落的课件投了稿,却意外得了一等奖,兴冲冲告诉教研室主任,但却被告知那个奖可能对于绩效评审毫无意义,而且她还建议我,最好在课件里多放些文字什么的,尽量多充实下内容!而后,当我积极按照教研室主任的建议继续完善该课件再继续给学生讲课时,发现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在这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课件是分很多种的,具体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定,比如我之前做的课件属于教学用的,提纲接领,点到为止,既有启发性,又不会限制教室在讲课时的思路,可以允许教室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自由发挥,但前提时必须要有老师讲,如果学生不听课,只把希望寄托在看课件上,那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而后来根据教研室主任的建议修改过的课件,则适合学生自学,也就说,没有老师讲,学生看课件也可以 ...明白了这个区别之后,我开始再次调整自己做课件的思路。
        四 也是现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想在教学中被课件束缚,成为那种离了课件就不能讲课的老师....因为害怕潜移默化,成为那种老师,当我一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就开始慢慢尝试课上不看课件。
       呵呵,现在,我可以很好做到,上课既不受教材束缚,也不受课件束缚,可以针对教学班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教学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迎来那个我曾经向往过,但现在已经完全不期待的新一轮学院课件评比大赛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515207.html

上一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下一篇:探讨:大学四年到底该如何学?
收藏 IP: 182.149.140.*| 热度|

5 刘艳红 陈安 陈智文 李欣海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