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珍:悠儿,带上果,吃完早茶我们去山里转转吧~
兰悠儿:荔果,走,一起跟着兰姨去巡兰~
兰珍:听说那边山崖的兰花开了,带上纸和笔,还有下午茶篮,去看看兰花仙子们~
兰悠儿:兰姨,您说野生兰花一般会选择背阴、通风、空气湿润、不积水、偏酸性的土壤的山地。这和茶的生长环境很像呢,茶的兰花香是不是也是源于此呢?
兰珍:兰与茶天然默契,兰花不为人赏而开,茶树不为人饮而生,它们都有自己的品性,虽然喜欢独处,但也不妨碍彼此照应,和谐共生。
兰悠儿:听说老班章古茶园里一到春天就会有很多异型兰开放,这些兰花石斛与茶树共生了好几百年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兰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老班章一般四月采摘,那时候的兰花正好开放。在这样的环境里采茶,很容易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之情,淡淡的兰花香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兰悠儿:兰姨,下午茶我们品滇红,如何?
兰珍:好啊。
兰悠儿:兰姨,为什么茶树都喜欢山区?
兰珍:这个问题,荔果就能回答。荔果,荔果,告诉悠儿,为什么茶树都喜欢山区?
荔果:这个问题在1975年06期的茶叶科技简报里就有摘录《十万个为什么》里的相关知识点。接下来果果为悠儿朗读,音乐响起~
酸性土壤为什么特别适宜于种茶?
我国江南的山区和半山区土壤多数是酸性的,这里所产的产业很多,如浙江的“龙井”,安徽的“祁红”、“屯绿”,福建的“铁观音”、“武夷岩茶”,云南的“滇红”,江苏的“碧螺春”等等。都是驰名中外的名茶。为什么这里会出产这么多名茶呢?这除了和当地茶树生长的气候环境及制茶技术有关外,还和这些地区的酸性土壤有关。
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因为茶树生长需要一个酸性的环境。经化学分析,知道茶树根部汁液中含有较多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及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由于这些有机酸所组成的汁液,对酸性的缓冲力比较大,而对碱性的缓冲力较小;也就是说,茶树碰到酸性的生长环境,它的细胞汁液不会因酸的侵而受到破坏,这就是茶树在生理上所以能特别适应酸性土壤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再从酸性土壤本身的情况来看,它还有两个突出的性质。酸性土壤的一个特征,是含有铝离子,酸性越强,铝离子也越多。而在中性及一般的碱性土壤中,由于铝不可能溶解,所以也没有铝离子的存在。铝对一般植物来说,不但不是一种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且多了反而有毒害作用。酸性强的土壤对许多别的作物往往不相宜,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铝离子过多。对茶树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化学分析表明。健壮的茶树含铝可以高达1%左右,这说明茶树要求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铝,而酸性土壤正好能满足茶树的这一要求。
酸性土壤的另一个特征,是含钙较少。钙是植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茶树也不例外。但茶树对钙的要求数量不多,因此要求土壤中含钙也不要过多,过多就要走向反面,而一般酸性土壤含钙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它就特别宜于种茶。
另外茶树根部(主要是细根部分)有的地方局部膨大肿胀,我们叫它为“菌根”。菌根的形成和作用有些象都可植物的根瘤。菌根菌吸收土壤中养料和水分,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把多余的部分转输给茶树,因而大大地改善了茶树地营养条件和水分条件。但是菌根菌自身是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它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几乎全靠茶树供给。由于茶树和菌根菌有这种共生关系,所以要茶树生长得好,还必须使菌根菌也生长很好,而生长菌根菌最适宜得环境也正是酸性土壤具有的条件。就这样,酸性土壤既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也为其共生的菌根菌保证了理想的共生环境,无怪乎它特别适宜于茶树的生长了,也无怪乎世界各国的茶区都是酸性土地区。
兰悠儿:兰姨,滇红是产自哪里?
兰珍:云南的红茶,云南简称滇,所以叫滇红。
兰悠儿:为什么这个云南的红茶香得这么舒服呢?是不是和云南的土壤有关?
荔果:接下来,果果为悠悠介绍云南茶叶,音乐响起~
云南茶叶
苏芳华
云南,四季如春,花香鸟语。云南茶叶更是以它的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
资源丰富 历史悠久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茶树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是茶叶的故乡。云南野生茶树资源遍布全省,解放以来,在滇南、滇东的勐海、普洱、金平、师宗、罗平等县接连发生野生大茶树群,为考证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云南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茶树品种近两百种。云南大叶种茶为云南特有品种,具有芽叶肥壮、发芽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的特点,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荣称全国,适制外销红茶,为我国优良茶树品种之一。
云南茶历史悠久,据傣文记载,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茶树栽培。宋代,普洱县就是著名的茶马市场。清朝中叶,普洱茶就畅销西藏、西北、内蒙和东南亚等地。抗战前夕,全省茶叶最高年产量曾达十九万六千担。由于反动派的残酷统治和掠夺,解放前夕,茶农破产,茶叶生产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全省茶园面积不到三十万亩,产量只有五万担,收购量两万担。
发展生产 增加出口
解放以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茶叶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目前,全省茶园面积一百五十万亩,产茶三十五万六千担,与解放初期次昂比,面积增长了四倍多,产量增加了六倍多。茶叶产值占全省经济作物的第五位,茶叶产量名列全国第六位。
云南茶叶色艳味浓而驰名中外。主产滇红、滇绿和普洱茶,在国内外市场和外贸出口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九七七年销量46%供应出口,18.8%调运西藏、四川、新疆等25个省、市、自治区,35.2%省内销售。出口以滇红为主,占全省出口量的85%,普洱茶占15%。解放以来,我省产业出口逐渐增加。一九五五年出口占茶叶销售总量的16%,一九七五年则上升到39.4%。除供应港澳市场外,现已扩大到日本、马来西亚、美国、波兰、加南大等十六个国家,与我省直接订货客户达五十多个,对发展对外贸易,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茶区辽阔 茶类繁多
目前,云南茶区分布在东经97°~105°,北纬21°~29°,面积约为39.4万平方公里,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广阔地方。全省128个县有120个县种茶,已有年产茶五万担的县一个,三万担的县一个,两万担的县两个,万担县七个。全省按照历史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
滇西茶区:是全省茶叶生产的主产地,包括临沦、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地州,面积占全省52.2%,产量占全省65.45%。滇西茶区是滇红的主产区,集中在凤庆、云县、双江、临沦、昌宁等县,占全省滇红产量的90%以上。其他各县则主产滇青和滇绿。这是我省耕作管理水平比较先进的地区。
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栽茶历史悠久。富有种茶经验,包括思茅、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地州,面积占全省32.69%,产量占全省30.82%,耕作管理水平低,除西双版纳的勐海和景洪普文产一部分滇红外,其他地区主产滇青和少量滇绿。红河州则是我省新发展的茶区。
滇东北茶区:是我省唯一的小叶种茶区,包括昭通、曲靖两个地区。昭通地区主产南路边茶,曲靖地区的宜良产“宝洪茶”。
云南茶叶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滇红、滇绿、普洱茶、紧压茶、花茶五大类。
滇红又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滇红工夫茶外形条索肥硕,金豪特显,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滋味浓醇,香气馥郁,在国外有传统的市场。滇红碎茶外形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亮,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金圈突出,相似印度阿萨姆品种,加牛奶引用最宜。
滇绿:又分为烘青、炒青和晒青三种。洪青为窨制花茶的原料。炒青的香气特高。晒青是制普洱的原料,主产于凤庆、勐海、德宏、思茅、下关、昭通、曲靖等地,其品种特点是,条索肥硕,香气馥郁,滋味醇厚,耐冲泡,主要供内销,其花色品种有宜春、宝洪茶、银针、滇青、颠配等。
普洱茶:久负盛名,为港澳同胞所喜爱。主产于思茅、西双版纳、下关、昆明,系采用青茶原料,经过发酵作用精制加工而成。外形条索肥壮,匀实,冲泡后汤色红浓,香气独特,滋味醇厚,有甘美的回味,饮后令人心旷神怡。它有普洱散茶、长方形的米砖,正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沱茶,园形的七子饼茶,心脏形的紧茶,小如乒乓球的球茶,大如人头的园茶等等。普洱茶耐储藏,性温和,深受国内外饮茶者所喜爱,许多中药铺常年存备,作为药料配方之用。
紧压茶类:系采用晒青茶原料经蒸软装入茶模压制而成。外形紧结端正,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持久。其花色品种有紧茶、并茶(饼茶?)、方青砖、康砖等,主产下关、昆明、盐津、景谷、墨江、勐海、绿春等地。主销西藏、内蒙、新疆以及丽江、迪庆、怒江等民族地区,是联系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物资。
花茶类:系采用浓郁芬芳的鲜花和上等洪青绿茶窨制而成。因窨制的鲜花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茉莉花茶中又以窨花的次数不同,分为单熏、双熏、三熏。主产于昆明、宜良、景东、峨山的化念农场等地,主要供内销。(中国茶叶,1979年03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9608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