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华
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幽兰纯美,定当自珍~
2025-8-1 08:54
阅读:232

小拓:大智,大智,我的资料整理好了,有空你审核一下~

品哲:我的资料也整理好了,大智,你一起审核一下。

大智:资料太多了,我脑袋根本不够用了,昨日才跟秭归请教,知识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其价值,想着用平台来运转。

小拓:什么平台,我们的可拓智能甄别系统研究要对外了?

大智:确切的说,是青少年科教统计平台。

品哲:是不是跟上次EISA申请的“人工智能背景下青少年科教统计平台与可拓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有关?

大智:不仅如此,我们一直缺经费,所有很多研究成果都没有验证,大多都停留在脑海里,笔记本电脑里,甚至草稿纸上,所以一直没有发表。就算要发表,一两篇论文也说不清楚。

小拓:有两篇论文说不清楚,那就多写几篇嘛!

大智:如果我们十几年来都不怎么发文章,现在突然发一系列文章,是不是会被怀疑论文造假?

小拓:造什么假,我们可是货真价实,这也证明科学研究需要时间,时间一到,一定思如泉涌,搞不好还会呈井喷状出现呢~

品哲:我也赞成小拓的观点,不要担心别人说什么,我们做该做的事情,至于别人说什么,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的事情就是尽量先把资料整理出来,思路理清楚,然后先做一个大的提纲,然后大家分工协作,自己整理自己验证过的研究成果,然后先通过论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再形成合集。

小拓:就像甄妮说的,幽兰纯美,定当自珍。现在这个社会,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向着理想的方向一直前进的不多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也要给自己信心。我们的信心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积淀下来的。

大智:但很久没有写论文,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品哲:大智,我很少看你对自己如此没有信心哦。

小拓:他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基于UCL的可拓智能甄别系统初探,一开始的确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准备交稿时,才发现要求是7000字,所以就开始纠结了,舍不得删掉。

品哲:那怎么办?他就没有交稿吗?

小拓:被我把重点删掉了,然后给他投稿了!

品哲:你为什么把重点都给他删掉了?

小拓:重点部分刚好4000多字,删掉了就符合要求了。反正他纠结的不是稿子能不能发,而是为什么要限制7000字。

品哲:那很正常啊,一开始要求1000字简介,然后7000字的详细阐述,这样也可以理解。

小拓:大智觉得可能是版面问题,他不期望有人删减他的东西,所以就直接放弃不投了。反正他都放弃了,丢在笔记本电脑那里也占用内存空间。所以我就故意把重点给删了,故意投出去,如果投出去能中,那就证明我们的研究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把意见拿给大智,大智觉得自己的研究框架被认可,他就不会逆反了。

品哲:我很少看到大智逆反的一面。

小拓:大智平常看起来挺理性的,因为这种理性所以看起来不通情理,固执刻板。他还经常说甄妮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其实他自己也是,思维一跑起来,谁也拦不住,你要想拦住他,他就会跟你急。所以,你想一想,他思维刚跑了一圈落地,发现自己跑太远了,再看看后面的终点,肯定不愿意回头。

品哲:那不是逆反,而是对终点不屑一顾。

小拓:就是他的不屑一顾,所以我们的经费一直很紧张,现在我们的研究经费都是他和甄妮的工资维持着。

品哲:给我们的劳务费也是他们的工资?

小拓:是啊!他还想开发什么平台,用平台来跑,昨日秭归已经给他泼了冷水,让他回来写用户需求,估计他又没时间帮我们审核资料了。

品哲:那我们交换着审核吧。

小拓:好主意,等我们自己审核完了,再给甄妮,就不给大智了~

品哲:甄妮还忙着和凌绝琢磨有机茶呢,我们找兰珍吧~

小拓:兰珍,幽兰纯美,定当自珍,寓意很深的名字,难怪被甄妮经常挂在嘴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9605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