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茶树起源、茶叶种植起源、茶的开发与利用历史,这些看似差不多的主题,仔细琢磨下,还是有区别的。
小拓:是的,存在着蕴含关系。
大智:什么是蕴含关系?茶树起源可以决定茶叶种植的起源。那茶的开发与利用历史呢?
小拓:茶树的起源——》茶的开发与利用历史——》茶树种植的起源
甄妮: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可以指茶树,也可以指茶叶,还可以指具体的某一种工艺加工而成的茶,以及我们打开茶叶包装后,看到的干茶、冲泡好的茶汤。
大智:我发现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何昌祥写的一篇论文“从木兰化石论茶树起源和原产地”,里面写道“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常绿植物。学名全称为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1753年,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根据我国灌木型茶树将其命名为“Thea sinensisi Linne(中国茶树)”。后来,他认为茶树与山茶属有近缘关系,所以又将其改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inne。茶树的命名问题,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位置,曾经引起过长期分歧。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法和对茶树特征的研究,首先确定以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树学名。1981年我国植物学家张宏达对茶树进行系统分类后所确认,目前已被中国通用。
小拓:对啊,我们应该先明确我们研究对象是什么,然后明确名称,以及关键特征,这样才不容易混淆。那我们就用这个通用的名称——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怎么样?
甄妮:林奈——》钱崇澍——》张宏达。
小拓:我先来认识下林奈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Carolus-Linnaeus
甄妮:林奈是瑞典生物学家,确切说,他还做过植物园馆长、医生和教授,现代分类学奠基人,1707年5月23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一位牧师家庭。从小就对植物感兴趣,后来又在一位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法国植物学家和医生研究的植物系统,还有荷兰医生的生理学著作。1727年在德隆大学学医,1728年转学导乌普萨拉大学。1730-1732年在大学花园里教授植物学来贴补用度,后来在同学父亲的支持下拿到了出国津贴,并且应允和同学一起出国研学,并担任同学的学术导师。在1735年出国前,他先与富裕医生家庭的女儿订了婚,约定三年学成后回来结婚。然后开始了自己的研学之旅,最初先去了荷兰,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并获得了医学学位。然后在莱顿寻求赞助,遇到了与东印度公司关系密切的乔治.克利福德,给他提供了植物园馆长的职位,让他有机会完善并出版自己的手稿《自然系统》以及多部著作,这些著作为林奈获得了科学声誉。后来,查尔斯.达尔文祖父还在其诗作《植物园》引用过其研究。1738年林奈回国当了医生,1942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担任教师并持续改善自己的著作。后来他的双命名法得到了国际认可,并成为现代分类学的基础。
大智:原来Camellia sinensis(L.)O.Kunze这些命名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呢?发现所有的科学研究之所以有影响力,一是研究者本身感兴趣,愿意钻研,此外,还笔耕不辍,会坚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要么自己家庭富裕,要么得到伯乐或贵人资助。当然这些都建立在自己有兴趣,也愿意坚持。
甄妮:后来林奈和他儿子都去世后,林奈夫人将其收藏和手稿都卖给了伦敦林奈学会创始人詹姆斯.爱德华.史密斯爵士了。
小拓:那意味着我们还可以在伦敦见到这些手稿和收藏?那真是太不容易了。
甄妮:是的,关于茶的分类问题,看似很简单,仔细琢磨,真的内有乾坤啊。
大智: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
小拓:哈哈,路虽远,但可拓,蛮好,一起继续前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9500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