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茶树的起源、茶树种植的起源与茶的开发与利用

已有 600 次阅读 2025-7-23 18:59 |个人分类:可拓青创联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拓:甄妮,我发现“茶树的起源”这个问题里还蕴含着“茶树种植的起源”与“茶的开发与利用历史”,三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相提并论。

甄妮:是的,浙江省考古研究中心,发现的余姚田螺村遗址存有6000年前人工种植的茶树根,属于茶树种植的起源。在这之前,有传说西汉时期吴理真在四川雅安蒙顶山种植七颗茶树,也属于茶树种植的起源。而陈椽先生研究的是“茶树原产地”属于茶树的起源问题。中国先民利用茶做药、做羹、做饮品属于“茶的开发与利用历史”。

大智:看来你们俩专注起来,比我还专注呢!不错的思考和讨论,那我们就“茶树的起源”这个主题里的“茶树原产地”问题继续讨论?

小拓:上次筛选罗列的参考文献,大家都看了没?

大智:我看了一下,发现有几篇文章涉及茶树命名的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茶树的命名和分类,不同茶树的命名和原产地可能有差异。

小拓:好嘞,其实我也注意到了茶树命名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这个命名问题的确需要达成共识,不然看似都在研究茶,但研究的可能是不一样的茶。比如:有的是大叶种,有的小叶种;有的是乔木,有的是灌木。

大智: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半乔木”的说法,最近发现茶叶培训课上,有把茶树分为“乔木、半乔木和灌木”,这个划分依据是什么?生物学、植物学?茶修老师说是树高,当时我就挺迷糊的,不太好确定。

甄妮:我们从生物学、植物学的角度来研究茶树的命名和分类吧,这样更容易达成共识,至于树高,这个是个不确定因素,因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树高是会有改变的。

大智:除了陈椽先生的文章,我这里还有三篇文章,大家可以先看看。14号文献,虞富莲的“论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21号文献,邹元辉的“历时百多年的世界茶的起源之争”;24号文献,何昌祥的“从木兰化石论茶树起源和原产地”。

甄妮:还有一篇也不错,关于大叶茶的命名:赵东伟的“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的命名、模式及自然分布”。这篇论文很有启发性,意味着我们之前研究的“茶的起源问题”中的这个“茶”其实是有歧义的,我们需要挖掘出具体茶树品种的生长规律,以及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小拓:那我把这篇文章加到参考文献中。那就作为52号文献如何?我更新一下文献目录~

甄妮:可能不太合适,之前文献你是按照时间排序的,这个是按照种类,另起一个目录,先把大叶种的命名弄清楚。

小拓:好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94911.html

上一篇: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寻找茶树原产地
下一篇: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为什么要去研究“世界茶的起源地”?
收藏 IP: 117.175.134.*| 热度|

3 王涛 郑永军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