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有没有人工智能国家标准?
大智:这是个好问题~你的思维简直太好用了~
小拓:啊哈,我马上搜寻下~
大智:真的有呢,跟“人工智能”相关的标准一共27个,强制标准1个,推荐标准25个,指导性技术文件1个。现行23个,即将实施4个。
甄妮:嘿嘿,赶紧看看,有没有我们“可拓茶博士”萌宠具身机器人用得着滴~
大智:好滴,好滴,不着急,不着急,不要激动,不要激动,慢慢来,先来浏览一下~
小拓:最早的人工智能相关的都是采标,GB/T 5271.28-2001信息技术 词汇 第28部分:人工智能 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是关于专家系统的(expert system),2001年的标准。
标准号:GB/T 5271.28-2001 |
中文标准名称:信息技术 词汇 第28部分:人工智能 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 | |
英文标准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Vocabulary--Part 28: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ic concepts and expert system | |
标准状态: |
甄妮:哎呀,太开心了,可惜看不到全文。
小拓:除了2001年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还有2006年的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语音识别与合成(Speech recognition and synthesis)
标准号:GB/T 5271.34-2006 |
中文标准名称:信息技术 词汇 第34部分: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 |
英文标准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 Vocabulary Part 3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Neural networks | |
标准状态: |
标准号:GB/T 5271.31-2006 |
中文标准名称:信息技术 词汇 第31部分: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 |
英文标准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 Vocabulary Part 3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Machine learning | |
标准状态: |
标准号:GB/T 5271.29-2006 |
中文标准名称:信息技术 词汇 第29部分:人工智能 语音识别与合成 | |
英文标准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 Vocabulary Part 2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ynthesis | |
标准状态: |
大智:连续四个采标,从2001年的专家系统、到2006年的神经网络、再到机器学习、语音识别与合成,然后到了2021年,开始有了自己的标准,这意味着什么?
甄妮:很正常呢,2002年我们刚接触专家系统时,那可是很前沿,只是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没有现在这么幸福,只要想学,目标明确,奋起直追,就一定可以赶上,什么时候都不晚,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惊喜,会有超越的一天呢~
小拓:啊哈,可真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大智:赶紧,一起先来好好学习~
甄妮: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推荐标准GB/T 40691-2021 人工智能 情感计算用户界面 模型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ffective computing user interface-Model)发布于2021年10月11日,2002年5月1日实施。那是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呢~
大智:我们来看看具体写了些什么~
甄妮:这个标准涉及很多起草单位和起草人,首先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其次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然后是一家企业: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接着又是两家企业: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是王宏安、徐洋、朱频频、陈辉、王慧、李志浩、陶建华、刘烨、马万钟、熊友军......
小拓: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什么是“情感计算”? 情感还可以计算?啊哈,我想到了一部电影,是计算爱情的,人的情感变化莫测,想要对其进行计算,首先要对信息进行记录,采集相关数据,比如,今天喝的茶,一开始闻着香,感觉还比较愉悦,但看干茶,颜色不怎么明快,有点灰蒙蒙滴,有点疑惑。接着润茶、香味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开始警惕。最后被甄妮品出酸味,心情开始有点失落,可惜了这个凉爽的清晨时光~
大智:快看,快看,不要想太多,思维不要发散,特别是小拓,做好记录。这个文件给出了基于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的通用模型和交互模型,描述了情感表示、情感数据采集、情感识别、情感决策和情感表达等模块。适合用于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的涉及、开发和应用。
甄妮:听起来还不错,我们可以用它来设计“萃智云”的交互界面。这里提到了一个关键术语“情感(affect)”,是指用户对感知信息产生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反应。刚刚小拓说得没错,很有意思,它表达了自己今日辰时茶品鉴过程中得情感。
小拓:是的呢,你看这里对情感有五个备注:注1:情感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得心理和生理状态;注2:情感产生于内部动机和外部环境刺激;注3:情感有三个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注4:情感有四个特征:通用特征、文化特征、个体特征与情景特性;注5:情感可以描述用户的情绪、倾向、喜好和个性等。
大智:甄妮,你想要的好像都有呢,整个品茶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记录、计算和反馈,都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甄妮:真是太懂我了,还有情绪(emotion),情感交互(affective interaction),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情感计算用户界面(affective computing user interface),情感表示(affective representation)。
大智:这里把情绪、情感是做了区别的。其中,情绪(emotion)是指人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或表达。这里还给了示例,比如开心、悲伤、恐惧、惊讶。这里还有一个备注,情绪是多种复杂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表现综合产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情感(affect)则是指用户对感知信息产生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反映。意思是,情感其实是用户对情绪所产生的反映?
小拓:就像很多人开心的时候,会嘴角仍不住上扬,悲伤的时候,眼泪会止不住的流,恐惧的时候会发抖,惊讶的时候嘴巴会不由自主张开。
甄妮:我很好奇机器到底如何进行情感表示,如何对情感进行形式化描述呢?
大智:这里提到了,情感表示(affective representation)是对情感进行形式化描述的方法。还可以进行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就是在人机情感交互过程中,信息系统可以对用户情感进行采集、识别、决策和表达。利用情感计算用户界面(affective computing user interface)进行情感交互(affictive interaction)。
甄妮:这里还对情感进行了分类,还设置了情感类别(affective category)情感空间(affective space)、情感维度(affective dimension),还有从用户处采集的、参与情感计算的情感数据(affective data),还可以进行情感识别(affective recognition),通过分析和处理情感数据,得到用户情感状态的过程和方法。
小拓:还有情感表达、使用语境呢,所谓的使用语境(context of use),是指用户、目标、人物、资源和环境的结合。这里又有三个备注:注1,环境包括技术、物理、社会、文化和组织环境。用户包括用户基本信息资料,需要通过用户配置体现。还有资源,包括采集设备、存储设别和计算设备等。里面还有情感特性的描述以及通用模型。
大智:快来看这个模型,先画下来。瞧,看起来很简单呢,就是一个简单的IPO模型。
甄妮:的确,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运行起来,就不简单了。这里有一个用户视角下的计算机系统流程,包括认知(数据采集)、理解(情感识别)、决定(情感决策)、行为(情感表达)。
小拓:情感怎么识别呢?
大智:这里有情感识别流程图:输入视觉/视频;听觉 /音频;触觉/力触觉;神经生理和心理数据。然后系统对其进行归类,归为视觉数据、听觉数据、触觉数据和神经生理与心理数据的情感识别,然后通过多模态融合,进行分类生成情感类型、进行度量生成情感数值。
小拓:怎么输出呢?
大智:这里也有表达的输出方式,也分视觉(显示器)、听觉(扬声器)和触觉(电刺激器或振动装置),可以是音乐、图片、姿势、符号表情等各种信号。
甄妮:这里附录了一个实例,看起来也不复杂,感觉很像聊天机器人。哈哈,文字、语音和图片都安排上了。
大智:还有参考资料,原来参考了Rosalind W.Picard(1997) Affective Computing ,MIT press.小拓,赶紧去找一找这个文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942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