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物元分析理论及可拓学研究历史初探记录1

已有 840 次阅读 2025-2-16 09:57 |个人分类:喜欢学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日晨起,先开窗通风,整理房间,然后选好米,先熬上一锅粥,然后嘛,再泡上一壶好茶,接下来,就可以穿越爱希丽时光隧道啦~

原创学科是如何实现从0到1?

如何验证一个学科的科学性?

如何持续改善一个原创新学科?

如何用更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科普,吸引更多青年学习与应用物元分析理论与可拓学?

这些都是我初次接触物元分析理论与可拓学时好奇的几个问题。可能也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兴趣,让蔡文先生开始观察、支持并指引我自己去找答案。

回溯可拓学发展历程,看似很简单,但行动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需要时间,更需要拓、严、谦、信。除此之外,就是真诚和美好的心态,不以名利喜,不以误解悲。

一个偶然机会,幸得张、李两位可拓学研究前辈之前整理的蔡文先生在2017年4月9日的讲话稿。最近又梳理了一些1976年之前物元分析理论与可拓学诞生的背景知识,分享给更多同我一样依然好奇的小伙伴~

蔡文先生1942年出生于广东澄海,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并被分配到学校工作,然后开始深入到工厂和农村实践锻炼。1972年返回学校,后来在图书馆读到吴学谋先生的一篇文章《数学进展中的若干问题》(目前还没查到),发现了矛盾问题解决思路的数学表达及数理逻辑这一新的研究空白。

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实践经历,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做点什么。1976年,他开始选题,并聚焦该问题并长期蹲守图书馆查资料,寻找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字记录过的矛盾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并对其进行分类,探究这些矛盾问题解决思路的数学表达及数理逻辑。

1981年7月21日,蔡文将自己在1976年~1981年期间的研究心得撰写成一篇论文,名为《可拓集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分享。得到以主持人汪培庄教授为代表的模糊数学领域研究学者的认可、鼓励和指引。

1983年,历经两年的修改和完善,从最初的《可拓集合与矛盾问题》更名为《可拓集合与不相容问题》并在吴学谋先生主编的杂志《科学探索》学报上发表。

1986年,汪培庄教授带着国家科委做预测的总工程师传凯先生找到蔡文。传凯很欣赏蔡文,并对其物元分析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一是将“物元分析”更名为“物元学”,二是不要采用主流的“科学研究所”模式发展这一新兴原创学科,要精简研究团队,集中时间精力,选几个能干事的人在身边就行,其他人放到全国各地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73321.html

上一篇:【可拓数据挖掘案例】你是哪吒、土拨鼠,还是太乙真人?
下一篇:物元分析理论及可拓学研究历史初探记录2:善假于物,用纳米AI搜索来辅助原创学科研究
收藏 IP: 183.221.29.*| 热度|

2 张学文 池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