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我的兴趣爱好那么广泛,而且每学一样新东西都学得很专业,很烧脑,难道不累吗?而且学了也不去赚钱,真是有钱任性啊……
首先,我不是有钱人,所以自然不是有钱任性了。
其次,为什么我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和学费去学专业的东西呢?比如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研修、基于多元文化的计算机教育进修、有机新农夫培训、公共营养学培训与认证、TRIZ三级培训与认证、爱阅公益早期阅读指导培训与认证、国龙绞胎瓷终身研修、淮舍茶果子培训……不仅如此,我还给孩子报了廖小儿推拿终身研修……其实,不是我时间精力旺盛,闲得没事,钱多得没处花,而是向专业人士致敬的同时,也是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方法。
最后,我是计算机师范毕业,确切的说,是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教育专业,后来又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又称CIO摇篮专业。经过大量学习,我发现“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专业跟“绞胎瓷”的原理很相似,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先网络搜索两个关键词“绞胎瓷”、“收缩率”。
下面是微信AI回答中的一条参考资料,原文摘录如下:
http://www.wxmuseum.com/News/Details/903f166f-0c0e-41b0-a88a-4690d8d09f1a
您知道古代枕头选用什么材质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诗句里有提到呦,居然使用石、木、玉、铜、竹、瓷等材料。
而古代枕头不仅是寝具,还因其辟邪、辟魅、宜男、服妖的寓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又以陶瓷枕较为流行、数量较多。
无锡博物院藏唐代黄釉绞胎陶枕,还采用了唐代一种新颖的陶器制作工艺即绞胎,它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使之成型后坯体上呈现出白褐相间的自然纹理变化。
绞胎制品由于坯中含有两种瓷土,瓷土的干湿度、收缩率的配合至关重要,配合不当会因收缩不一而产生变形和断裂。绞胎瓷烧造比较困难,因此传留下来的器物不多,此器尤显珍贵。
如果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描述,你对绞胎更好奇了,那接下来就可以点击上述文字的原文链接,里面有无锡博物馆的绞胎瓷枕馆藏~
http://www.wxmuseum.com/News/Details/903f166f-0c0e-41b0-a88a-4690d8d09f1a
看完图片,或者去现场看完馆藏回来再仔细琢磨上述一段文字,不难发现,绞胎需要至少两种泥,而且这两种泥需要在“收缩率”等指标上契合。
什么是“收缩率”,它对“绞胎成型”有何影响?
在微信搜索引擎上键入“绞胎收缩率”,AI网络搜寻整理参考内容如下:
绞胎瓷是一种唐代陶瓷业中的新工艺,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具有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
在制作绞胎瓷的过程中,收缩率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它涉及到瓷土在烧制过程中的尺寸变化,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和美观。以下是关于绞胎收缩率的相关信息:
绞胎收缩率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收缩率是指物体在冷却或固化过程中体积缩小的程度,对于绞胎瓷来说,不同颜色的瓷土在烧制过程中的收缩率必须一致,以避免器物开裂变形。
重要性:绞胎瓷的制作过程中,瓷土的干湿度和收缩率的配合至关重要,配合不当会因收缩不一而产生变形和断裂。
影响绞胎收缩率的因素
1.瓷土的性质:不同颜色的瓷土在烧制过程中的收缩率可能不同,这是影响绞胎收缩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2.制作工艺:绞胎的制作工艺,包括瓷土的混合、成型、烧制等步骤,都会对最终的收缩率产生影响。
绞胎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1.制作工艺:绞胎瓷的制作涉及将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合、拉坯、成型、浇釉和烧制等多个步骤。每一件绞胎瓷作品都是通过精心控制这些步骤来达到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效果。
2.历史背景:绞胎瓷起源于唐代,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失传,直到2002年才由柴战柱成功恢复制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绞胎收缩率不仅关系到绞胎瓷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衡量制作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标准。
看完这段AI整理的参考资料,解下来我们就可以实际来分析并解密一些绞胎作品~
这是昨日国龙陶瓷2025新年首展我发现的一组国龙陶瓷作品,是一个小妹妹从三个展厅发掘出来的,如下图示,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绞胎工艺,具体如何选择泥料,如何确定收缩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6942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