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数据挖掘案例】一盒草莓引发的链锁反应
2025-1-17 08:32
阅读:346
人的思维很有意思,同样一样东西,一段话,不同的认知和偏好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同样一盒25元的草莓,有的人看到,问了价会直接掏钱拿走。有的人看到,却会视而不见眼前的草莓,而去想象对比琢磨自己在别的地方看到过的更便宜的草莓价格。
为什么有的人对草莓敏感,而对价格不敏感。而有的人对价格敏感,而且其敏感度远远超过了草莓本身?
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会这样处理,有的人会那样处理,这不同处理方式背后的思维逻辑是想通的么?
如何表达并呈现人类解决矛盾问题的思维推理过程?
A=(草莓,价格,25/18/50/100)
B=(顾客,对草莓的价格合理度判断,合理/不合理)
A1,A2,A3,A4
B1,B2
B1A1,B1A2,B1A3,B1A4,
B2A1,B2A2,B2A3,B2A4,
A1A2,A1A2A3,A1A2A3A4,
B1B2
设:
1.B1A1=1,
2.B2A1=0,
3.B1A2=0,
4.B2A2=0,
5.B1A3=0,
6.B2A3=0,
7.B1A4=1,
8.B2A4=0
🈶
1+2=1,3+4=0,5+6=0,7+8=1
B1A1——》B1A4——》 BxAy=1,x=1…n,y=1…n.
其中,Ay=高品质的草莓,Bx=觉得品质好价格贵是合理的顾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69163.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