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听琴思源,中正平和

已有 1465 次阅读 2023-7-8 09:47 |个人分类:幸福记忆花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听琴思源 中正平和

      相对于弹琴,我更喜欢听琴,探寻琴声背后的琴理。上天待我很好,送来了一个喜欢弹琴的爱人。其实,他原本对琴一无所知,只是一个偶然的机缘让他想要一把琴,所以,他听从内心的声音,默默练习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第二年再参加自然老师组织的雅集,他真的得到了那把琴。虽然有了新琴,但大多数时间,他还是喜欢弹蜗牛帮我挑选的那把老琴。其实老琴有一些瑕疵,稍微留意,就能听出会对琴声产生一些影响,发出有点沙哑的琴声。曾经我也想换一把琴,但最终我接受了老琴的不完美。

      现实世界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每每心情郁闷的时候,总会想起2018年左右看到的一个关于古琴历史的纪录片,现在每当想起那部纪录片,我的脑海里就会萦绕出一段不知名的琴声,然后飘出“中正平和”四个字。慢慢发现“中正平和”不同于“循规蹈矩”,是上古天真之祖先留给我们的处事智慧。何为天真?夏隆江先生在讲素问时说“积精垒气以为真”,要想保持上天赐予我们的天真之心,真的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保持中正平和之心开始。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保持中正平和之心?这是一个所有想保持天真之心的人必须要面临的一个考验。有时候与其反复琢磨,不如顺其自然就好。找个安静的地方,放轻松,听听琴就好。当然,不是所有的琴声都能让你的心中正平和起来,不同的时空,适合的琴声会有一些差异,但同样一个人,不同时空喜欢的琴声会有一些阶段性。比如最早喜欢听《太极》,后来自然老师推荐了《神人畅》,后来又自己发现了《鸥鹭忘机》,再后来发现爱人弹的《笑傲江湖》、以及偶然发现的《梅花三弄》也很好听,再再后来,发现《流水》很不错~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度假时发现了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吕兰兰、周昌乐的一篇论文,名字叫《古琴音乐的情感分类及表现力浅析》,提到了音乐的“母题”,就是音乐行为(包括创作、演奏、演唱等)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或题材。文中提出“任何民族、任何类型的音乐,都有一些经常出现的母题;而要了解一种音乐的母题,又必须了解这种母题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中国的古琴音乐主要有自然、情感、理想和花鸟四大类母题。

       大自然在中国文人精神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会经常以自然为师,体验自然博大胸怀,从而拓展自己的胸襟、情趣和人格。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伴侣和归宿。这类自然母题通常会表现出”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特点。比较常见的物有月、山、水。

       情感母题有思念、哀怨和宗教三种比较重要的类型。思念母题比较幽婉、深邃、低回、缠绵。哀怨母题主要表现人对悲剧性的独特感受。宗教母题通常多表现为祈愿的心情,表达对安详、平和、舒展,拒绝嚣张和狂躁的生活向往和追求。

       理想母题突出表现在”崇圣“、”企仙“、”慕隐“三个方面。其中,文中提到了”仙“是一种离开当前的生存状态而超升到另一生存状态,亦即理想的生存状态。对仙境的向往和期盼是自由理想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此外还有对隐逸的羡慕和赞美,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平和脱俗、不苟富贵、不慕荣辱、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花鸟母题通常有不同花和鸟,比如梅花、兰花、莲;鸿雁、鹤,以物展现文人的品格、情思、节操和抱负。

     通过四类母题,文章先归纳出6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感,分别是思念、哀怨、宗教、崇圣、企仙和慕隐,又加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类似酒狂表现出来的愤闷情感,从而形成了7类情感语义词。根据这7类语义,结合现代人情感思维的特点,最终根据情感色彩的明暗程度形成了”愤闷、悲怨、思念、壮美、平静、高洁、愉悦“情感语义词。

     以下列举一些文中情感语义词相关的代表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阅览~

     思念:阳关三叠、忆故人(梅花三弄)

     崇圣:文王操、华胥引(神人畅)

     慕隐:渔樵问答、渔歌、良宵引 (笑傲江湖)

     企仙:广寒游、天风环佩(鸥鹭忘机、流水)

     宗教:普安咒(太极)

     哀怨:古怨、离骚、胡茄十八拍

     愤闷:酒狂

    你喜欢哪些琴曲?欢迎分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394543.html

上一篇:五指游戏: 自我定位
下一篇:智能大数据统计1:从数学角度重新认识统计
收藏 IP: 183.220.74.*| 热度|

5 宁利中 尤明庆 郑永军 晏成和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