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rso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narsoil

博文

未来已来——《科学青年》公众号创刊词

已有 11765 次阅读 2016-3-1 21:0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微信, 公众号, 科学青年, 创刊词

未来已来——《科学青年》公众号创刊词

2016-02-29 《》《《》》编委会 


春暖花开之际,《科学青年》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

 

青年科研人员是我国科研界的主力,包括“青椒”和“青稞”两类。其中,“青椒”是网络上对88万(据教育部截至2011年底统计数据)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别称,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约三分之二(62%)。青稞是对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的戏称,在中科院系统,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同样占比三分之二左右。


他们大多是70后和80后,寒窗苦读20余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实验室里,他们处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研究生中,他们是各种学术问题的探讨者;生活中,他们背负压力负重前行。

然而,这一群体的现状长期得不到关注。

 

“青椒”和“青稞”,前者是蔬菜,后者是主粮,虽然不可或缺,但都是被吃掉的对象,这一名称本身就透露着他们面对的艰辛和无奈。

他们面临着职称困境。前一辈人已经占据了所有他们追求的位置,欲上不能、欲退无路。这一层透明的“玻璃天花板”,他们看得见却上不去。


他们面临着收入困境。他们或已结婚生子,或上有老下有小,面对高学历和低收入的矛盾,他们“境遇尴尬”。在家乡人眼中,他们是大城市中的佼佼者,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但现实中,那微薄的工资根本难以支撑高房价和体面的生活。

他们面临着科研困境。作为科研主力的他们,正是施展宏图的时候,却没有人脉、不懂运作,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没有资格招博士生,没有独立的实验室。他们在成果考核、教学评估方面面临重重困境。


GDP是举在经济领域已经遭到唾弃,唯论文是举在科研界却仍大行其道。原本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研究者却成为了完成各种量化考核指标的“知识民工”。原本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却被分解成一个个可以量化考核的指标。数百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数项课题的申请和执行、数篇论文的发表,“成果”无数,却没有什么让自己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事情的可悲之处,在于所有人都看到了问题,却被裹挟前行,无法解决。

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耗散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他们的创新热情被制度长期压抑。长此以往,我们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何时实现?

                                                   

事情并非就该如此。作为最庞大的科研群体,他们不能没有声音,这就是我们创办《科学青年》公众号的最大动力。在大家都选择默默忍受的时候,我们选择站出来。

 

《科学青年》公众号重点关注:

  • 成果转化:促成科研成果与企业和资金对接

  • 科技政策:支持青科与科技政策制定者互动

  • 科学传播:努力传播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

 

未来已来,《科学青年》将坚定地站在未来一边,站在世界一边,站在青年一边。



《科学青年》

用温度让人温暖

用深度让人思考

用态度让人信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青年,微信号:YIPACAS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811-959813.html

上一篇:如何识别“民科”
下一篇:地球妈,我们仨回来了
收藏 IP: 125.39.145.*| 热度|

4 谢平 史晓雷 罗会仟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