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湖北省保康县的穆林头遗址作为屈家岭文化时期一处较高级别的聚落遗址,而备受关注,曾被列入湖北省2023年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穆林头遗址位于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重阳村,当地也有媒体称之为“穆岭头遗址”。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披露,此地经过2017及2022两次发掘,先后出土象征权力的玉璇玑、玉钺等玉器。此外,此地还出土了铜矿石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
但这并不是位于沮河岸边的穆林头第一次发现重要文物。据查,1995年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第304页就印着:“ ……1995年曾在穆岭头遗址东约500米处出土“大宋元帅征镇之印”铜质印章一枚…… ”。
这里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其一,1995年就已经有“穆岭头遗址”的说法了,说明发现文物时间会更早一些。第二,1995年出版的书籍,以当时的出版速度,通常是来不及等级当年的文物的。第三,碰巧我小时候随父母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1983年前后离开当地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这件事情了,虽然那时候我只有十来岁,但已经很能记事了。那时候,穆岭头发现过穆桂英宋朝元帅大印的说法就已经开始流传了。
穆岭头发现过穆桂英宋朝元帅大印的说法在当地很流行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枚“大宋元帅征镇之印”铜质印章就已经被发现了。大概经历就是,某位成分不太好的富农分子,偶然间发现了一枚铜印,但并不太认得上面的字,所以就跑到县上或者是市里面上交了,期待能够立功改变一下家里面的政治面貌。上面的专家告诉他这是“大宋元帅征镇之印”,给了他一些钱和粮票之类作为奖励,后来组织上好像还真的帮他撤消了地富分子的身份。
个人记忆的细节或许有偏差,但是总体应该是如此。
穆岭头发现过穆桂英宋朝元帅大印的说法,后来已经在当地人心里面生根了。戏本上穆桂英执掌帅印后最著名的“穆桂英大战洪州”的故事,已经演变成“重阳就是洪州、穆桂英曾在这里打过仗”。
一位当地出来的考古专业人士也知道这个说法
考证者甚多
连AI都相信了。
但是很遗憾,穆桂英不过是一个人们杜撰出来的女英雄人物,史料中并不存在。而历史上的洪州更是远在河北。
那么这枚“大宋元帅征镇之印”到底是谁的呢?这个疑惑也一直挂在我的心里。
2006年夏天,我路过襄阳米公祠,顺便进去拜访了一下,记得展厅里面除了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书法作品之外,也有一些其他文人墨客的作品,还有当地一些代表性的印章。其中一枚铜质“大宋元帅印”,我记得是有手柄的小型铜印,和我们印象中的玉玺和虎符很不太一样,字体也是复杂的“九叠篆”。铜印来源我记得就是说明就是来自于保康重阳。可惜当时没有相机没有拍照记录下来。
但是这种型制的铜印,我却是见过几枚类似的,其中包括河南省博物院展出的元代龙凤三年(1357年)铜“元帅之印”,1955年出土于河南固始县。
各地铜质九叠篆“元帅印”
河南固始县和穆岭头发现的这种铜印,应该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所铸造。元朝时期,农民起义军刘福通、韩林儿等以推翻元朝、光复宋朝为口号,他们所建北方红巾军的政权国号恰好是“大宋”。他们的活动区域,大约是在江苏、安徽、河南和湖北一带。
公元1352年正月,孟海马等在襄阳起义,攻占襄阳后,进军荆门、房州、均州、归州、峡州,被称为“南琐红军”,是北方红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琐红军在襄阳城展开了反复争夺,王权等将领先后牺牲于此地。
公元1353年9月,元军答失八都鲁率军攻打均州、房州。红巾军在武当山等地筑山寨坚守,但为元军所破。12月,元军彻底攻下均、房等州后,又转战峡州,红巾军将领赵明远驻守的木驴寨被攻破。公元1354年初,答失八都鲁攻占峡州,南琐红军遭到元军镇压宣告起义失败。保康、南漳等鄂西北地区至今仍然遗有很多古山寨,建造年代众说纷纭,但是至少其中一部分为南琐红军所建造显然是较为可靠的说法。而保康重阳与房州(今房县)、均州(今丹江口)、峡州(今宜昌)相邻,出土的“大宋元帅征镇之印”,很可能是南琐红军的帅印。这枚铜印如果是金元时期农民起义军的遗物,对南琐红军的政治制度、职官设置,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穆林头的得名,看来是与穆桂英确实是没有什么关系。
而穆林头之所以以“穆”得名,也确实另有出处可考证,且听下回分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9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