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的空间-留下生命的痕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伍加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纽约:中央公园 精选

已有 5767 次阅读 2011-9-19 18:55 |个人分类:旅途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旅途见闻(16)】

纽约:中央公园


伍加,2011年9月19日,周一



纽约的生活节奏比较快。清晨,地铁里和街道上的那些上班族,步履匆匆,分秒必争。在颠簸的地铁车厢里,有些人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拿着报纸,一边吃一边看报。有些人西装革履,神情凝重,若有所思;有些人闭目养神,弥补因加班加点而缺失的睡眠。沿着百老汇大街自南向北行走,如同置身于纵横交错的棋盘之上,在每一个横竖交叉点上都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仿佛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走到曼哈顿的中部,眼前突然一亮,在紧张喧嚣的大都市里募然呈现一片绿色,花草繁茂,树木葱茏,鸳鸯戏水,碧波荡漾;动物园、溜冰场、运动场、美术馆、露天剧场等设施分布在这块长 4 公里、宽 800 米、共 843 英亩(约 5000 多亩, 3.41 平方公里)的城市花园里面。在高楼林立之中,竟有这样一片人间仙境:小桥流水,绿草巨石,鱼戏浅水,鸭游成双,真是让人感到柳暗花明,在紧张的生活节奏里放松了神经。在草坪上有人在放风筝,有人在晒太阳,旁边儿童游乐场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
***

上面是我在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游玩时顺手拍摄的几张照片,实际的景色比我的照片还要漂亮。下面的这张图是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把它制成明信片或者印在大挂历上效果肯定不错。用傻瓜相机能拍出这样的美图,还是需要一些艺术修养地,呵呵。



在中央公园中段的乌龟塘旁,有一处高达 130 英尺(39.62 米)的岩石山头,主要由青石和片岩组成,这是中央公园的制高点。在这片岩石之上,屹立着一座维多利亚式装饰性建筑--望景楼城堡(Belvedere Castle)。这类装饰性建筑有个专门的名词叫“folly”,它们一般外形漂亮,内部豪华,但并不实用,只是建在花园里作为景观点缀,很有点像中式花园中的亭台楼阁、假山小桥,或者像十八世纪英式花园中的罗马神殿,它们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或是某种理念象征。这座石头城堡巍峨古朴,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它的角楼是中央公园中各种景观的最高点,这里曾经被用作纽约的气象台,也算是有了一点点实际的应用价值。



登上望景楼的大平台,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的乌龟塘和远处的大草坪(下图)。



在望景楼附近,有一个小巧别致的莎士比亚花园和一个小剧场。最初,这个花园叫做“心园”,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 300 周年时(1916 年)改名为莎士比亚花园。在西方文化中,莎士比亚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和美国有许许多多的莎士比亚花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种植莎士比亚戏剧中提到过的花卉,或是莎翁本人喜欢的花草树木。比如在纽约中央公园里的这个莎士比亚花园,就种植了莎翁的老家--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花园中的花卉。在这块四英亩的土地上,种植了有名的迷迭香(rosemary )和紫罗兰(pansies),这两种名花都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和《无事生非》之中;有一颗玛白莉(mulberry)树更为珍贵,它是经过嫁接的树,而嫁接用的树枝来自于 1602 年莎士比亚亲手种植的玛白莉树。套用一句俗话,这棵树上流淌着莎翁亲手所植之树的血液,带着莎翁老家的遗传基因,这就使得曼哈顿中心的这个莎士比亚花园带上了正宗的烙印。漫步林荫小道,领略花园风景,欣赏插在花丛前牌子上的莎士比亚诗句,令人触景生情。男女牵手在这里徜徉花丛,必使爱情更加圣洁;恋人在这里举行婚礼,会使仪式更有浪漫色彩。

难怪每年到纽约中央公园来的游客数超过 3700 万人次,这里真是一处躲避大城市喧嚣嘈杂的“世外桃源”。不过,要保持这些优雅环境并非易事,纽约市政府和私人机构总共向中央公园投入了 5.5 亿美元,光每年维护中央公园的费用就达到 3800 万美元。这样的花费是值得的,因为中央公园就是纽约的心脏,是镶嵌在摩天大厦之林中的一颗绿色明珠。


伍加,2011年9月19日,周一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350-488126.html

上一篇:电波对人体的损害
下一篇:纽约:帝国大厦
收藏 IP: 168.28.180.*| 热度|

8 陈小润 王鸿飞 曹聪 梁建华 张玉秀 周小洁 孟津 马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