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卦 醉 话: 静 闻 蛙 歌 喜 观 蛇 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丕鹏 云游天下觅蛇迹 风雨烟云听蛙鸣

博文

生物多样性日——“人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

已有 3537 次阅读 2010-5-21 09:30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命, 保护, 生物, 多样性

应《科学时报》张编辑邀请,确实是在百忙中于凌晨4点多匆匆忙忙完成了这个小文。近来事情非常多,研究生答辩、项目任务书和协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硕士点申报、标委培训等等都几乎挤在了一起。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情对我来说也是大事情,尽管我们才刚刚行动起来。

因此,小文很拙,只表心意!敬请海涵并斧正!

“与环境污染相比,生物多样性距离普罗大众较远,获得的关注也较少,很多人包括科研人员都不知道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更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它。很多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甚至是研究人员带来的,比如外来入侵种有的就是以研究的名义引进的,始作俑者的学生再去研究如何解决这个入侵问题,如此一来倒是出了不少论文和博士,对环境和后人却是贻害无穷。前不久您在博客上也撰文指出,我国两栖动物被油壶菌感染。可能对不少人来说,对人类有用的动植物才值得保护,甚至觉得有些低等动物还觉得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根本没有意识到种间关系的价值”(个人通信)。如上所言,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我们从事研究的人能正确的进行宣传并取得正面的效果,而不要象宣传爪鲵那样,好心却给爪鲵带来了近乎灭顶之灾。如果不能有效保护,就让那些可爱的小宝贝悄悄的自己生活吧,我们可千万别引狼入这些小宝贝之室。

更愿我们的媒体能象热衷绯闻明星那样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抨击那些破坏者和偷猎者。

作者:李丕鹏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20 20:6:54

 

 

“人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

 

 

□李丕鹏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到来的短短几个月里,我们身边正承受着有点发疯的自然灾变。西南的特大干旱、东南的暴雨涝灾、西北的玉树地震……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已成为上至政要下到草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性的工业化和快速经济发展将环境问题导演成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艾滋病”。

 

其实,早在30年前,科学家和国际组织已经注意到这种社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巨大问题和潜在而深远的可怕影响。比我们人类更早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已经在我们这些后来者的主宰下“生灵涂炭”。但当我们这些贵为“天子”的主宰者一旦失去了这些“子民”,那我们人类可就真成了衣食无着的“孤家寡人”了。

 

为了推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从1988年开始联合国建立了专门的专家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门会议。19912月,将该工作组转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负责有关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的政府间沟通与谈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规定公约从19931229日起生效。199411月,缔约国会议建议将公约生效日(12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为了便于人们在春夏之交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活动,2001年第55届联合国大会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22日。

 

生物多样性这个科学名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从生物的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到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演变。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而来的结果,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诸如环境污染、土地开垦、乡镇城市化、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和过度利用等等,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每天数十种的速度消失,许许多多种群也在快速衰减。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到2010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流失的趋势,2005年,来自世界各国的150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又再次重申了这一承诺。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项目官员戴维·安斯沃斯(David Ainsworth20091230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专访中介绍说:“基于我们目前收到的《生物多样性公约》86个缔约国的国家报告,这86个国家当中没有一个可以宣称实现了2001年约翰内斯堡承诺或其后的戈登堡承诺,大幅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欧盟的27个成员国,曾在瑞典戈登堡决定,到2010年停止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但后来在瑞典举行的另一个部长级会上,欧盟成员国得出了他们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结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柏林启动生物多样性年活动的仪式上,敦促全世界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潘基文指出,世界各国领导人于2002年共同承诺到2010年时显著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这一目标此后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看来,目标已无法实现。未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事实已为全球敲响警钟,人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而应当充分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缺失的严重后果。他呼吁世界各国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加入到保护地球生物的全球联盟中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哈迈德·朱格拉(Ahmed Djoghlaf)指出:“气候变化确实是个问题,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因此是多变政治生态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好和我们具有同等生存地位的其他生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保护我们人类的未来。

 

(作者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科学时报》 (2010-5-21 A3 周末评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924-326937.html

上一篇:又是一个不眠夜
下一篇:学生的宣传活动
收藏 IP: .*| 热度|

2 杨秀海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