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3日,午饭后陪着侄子、大外甥女和女儿爬北山。北山虽然不太陡,但没有路,碎石较多,而且荆棘丛生,很难爬。看着对面的南山,女儿建议不如去爬南山。于是领着三位小朋友向南山脚下进发。
路边的蒲公英。
到了山脚下,抬头看到山坡上一株小柿子树叶子已经变色了。
沿着西南方去翻峪的路前进。
路边像小灯笼一样的酸浆。
这只马陆的头部被侄子踩了一脚。
用35分钟爬上了黄丘鞍,留影纪念。
看来瓦松是晚婚晚育的模范,我不禁怀疑:在这草木即将凋零的时候才准备生儿育女,赶趟吗?
这一株植物应该是委陵菜,不知叶片上面结的毛球是何物。
东北望,上午我爬过的几个山头历历在目。
向西继续向上爬。
合个影。
破碎的岩石。
一块很大的叠层石。
在找什么呢?
扑着了一只小蚂蚱!
西北望,青龙山南坡被开得千疮百孔,与其相连的棋盘山快被开掉一半了。
山顶高处向东北望。
累了,小憩一下。
这两位小朋友还在全神贯注地扑蚂蚱、螳螂。
合影留念。
小心翼翼。
整理一下发卡。
西面近山顶的山坡比较平缓,两侧前伸如向北开口的簸箕,名称为张家洼顶。由于“风障效应”,承接了第四纪以来沉降的红土、黄土,形成了较厚的土层,被开成了水平梯田。
西北方向看到的龙山后溜西端。
东北方向看到的龙山后溜。
杠柳的两个蓇葖果顶端相对,我们当地称其为羊角蔓。
梯田中还有未收获的庄稼。
高粱红了。
沉甸甸的谷穗。
荻花飘飘。
开始下山了,回望张家洼顶。
张家洼顶下是老墓田峪,老墓田峪的东、南两面是悬崖峭壁。
采一束野花。
成熟的地稍瓜蓇葖果。
东边是放咁岭。
下山的路边,含有红、黄色泥灰岩的灰岩。
采石大坑。
下山喽。
山坡上的这棵软枣树,生产队解体时分给了俺家。
这个土崖顶早年生长着一棵槲树,现在则长满了葛藤。
继续向北跨过北阳河,向东顺着大路回家。本次爬山总爬高163米,总路程3.3千米,用时2小时40分,把三位小朋友累得够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