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来临,珠三角“五停”,梁启超的故乡江门全市交通信号灯统一亮红灯,禁止所有社会车辆通行。今天终于“复了”,小孩上午去了学校。
图片来自网络
一说到台风我就条件反射,想到2003年高考时一道数学题,这道题是当年数学试卷唯一一道到现在还记得的,题目大意:
海岸线东南方多少千米处海面上生成台风,台风中心沿西北方向以多少速度向大陆靠近,同时台风半径以多少速度扩大,问几小时后受到台风侵袭?
2003年数学高考试题很难,考完很多同学担心不到60分(满分150),特别是台风那道题目,很多人不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但我觉得这道题是最简单的一道,我数学考了653分,广东当年是标准分,如果每科都有653分,总分就有700多分,这样除清华北大外,中国大多数名校都能上。可惜我其它科目成绩不好,尤其文科,连一直来成绩最好的物理才考了470多分,所以只上普通二本。
这道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纯数学题,而是物理和数学的综合。说它简单,是因为涉及的物理和数学知识都十分基础,就是位移、速度、几何位置、勾股定律,再一点加减乘除计算。
虽然不满上普通二本决定考研,获得了硕士学位,但我解决实际问题很少用“高深”知识,能用小学的就不用中学的,能用中学知识就不用大学知识。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如果你不能把技术问题还原为中学物理,说明你没理解透彻。在我的书中,专门用了一节,共3篇文章讲中学物理知识的应用。
世上本没有学科之分,学科是为人划分的结果。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一个人根本无法通晓所有学问,为了便于分工学习,才分成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等等学科。
实际问题往往是多学科的问题。比如解决建筑问题就需要力学、地质、审美、工程造价、组织管理等知识,甚至还要“风水”这类非科学知识
掌握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就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坚持学习不同学科的人比那些专攻一个学科的人更懂得合作,得到解决问题需要不同知识不同才能的人,在组建团队时,就会更注意组建多样化的团队,看问题也更加全面。
部分文章不方便在科学网发布,可关注我的公众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春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50354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