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浓
欧克考:我的启蒙老师 精选
2025-9-9 18:43
阅读:3072

从学前班到硕士毕业,教过我的老师估计不下百位。他们不乏院士、海归、博导,然而,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对我影响最大,最让我尊敬,我时常记起的是欧克考老师。

从陌生到渐生亲近

欧克考老师是我们村里人,不过我们村分成两个队,他是另一个队的,上学前我跟他并不熟悉,只是听爷爷讲过他的一些情况,知道有这位老师。我们全村姓叶,唯独他一家姓欧,据欧克考老师及村里其他人说,他父亲是从离我们村十多公里外的另一个镇来我们村做赤脚医生的。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十多公里算是遥远的路程了,时间一长,他们家就在我们村定居了下来。

欧克考老师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凭,上岗前在镇上参加了一个星期的汉语拼音培训,这些就是他全部正规学习经历。欧克考老师的学历可不是道听途说而来,而是他上课时跟学生们说的。欧克考老师介绍他学历时语气平和,表情自信,从不觉得自己学历低,我们学生也不觉得老师学历低,至少我当时不觉得老师学历低。对于学前班一二年级的我来说,五年级已经是很高学历了。更关键的是,那时欧克考老师的确给我很有学问的感觉。

我们村小学叫淡洞小学,只办到二年级,也就是说全校包括学前班只有三个年级,有时还会断层,变成两个年级。例如,村里今年学前班适龄儿童太少,那么今年学前班就不招生了,等下一年的拼凑一起。全校只有欧克考一位老师,他既是老师又是校长,所有科目都他教,我就读的那三年,高峰期包括老师在内只有21人。

学前班数学从阿拉伯数字学起,第一天学写1字,第二天学写2字,……。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再走下讲台,挨个握着学生的手教写几遍。学写4字时,老师来握我的手,我说我会写4字,老师叫我写给他看看,我写了两三个4字,“可以!”老师就去教后排的同学了。第二天作业发下来,在写满一页“4”字的四方格纸上用红色钢笔打了个大大的勾,评分100,下面是一横,这是我第一次满分作业。

学生跟老师一般有距离感,“4”字过后,我与老师的距离感逐渐消失,关系越来越近。现在已想不起什么事情,我去过一次老师办公室,一回生二回熟,逐渐去老师办公室多了起来,到了学前班第一学期中后期,我大概一个星期就有一两个下午放学后去老师办公室。有时看他批改作业,有时看他写日记,有时跟他聊几句。往后更加频繁,有段时间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到他办公室玩一会再回家。学生放寒暑假,老师需要留下来几天批改试卷和做总结工作,一二年级时,寒暑假这个时间我还去学校找老师玩。有一次暑假老师穿着马甲批改试卷,我扯了一下他的腋毛就跑,跑到厨房门口被老师追上来揍了顿。

从风到粉笔

老师办公室的窗户朝北,窗户有两扇对开、木质、轻飘飘的窗门。进入冬季,北风渐渐强劲起来,每次我在老师办公室看到他下班回家前,都会用一根削成一字螺丝刀形状的木棒插在两扇窗门中间,中间形成一条缝,两扇窗门挤向两边,使门窗插销拉紧,预防窗门被风吹开。(注:插销相当于“闩”字里面的一横)

学校处于一片田野的中央,离四周的山还有几百米距离,东南西三面是平整的稻田,朝北是逐级上升的旱地,北风顺着逐级下降的旱地吹下来,还是挺强劲的,所以有时窗门还是会被吹开。特别是周末,有时周一早上去学校,桌面一片狼藉,严重时桌面上的东西都被吹到地上,这种情况我听老师说过几次。

我觉得这个很好玩,冬天我家的窗门也被北风吹得振动作响。我模仿老师,在两扇窗门上各钉一颗钉子,用多根铁丝拼成麻花状的门栓,一端制成圈圈,一端制成钩钩,圈圈套在右边窗门的钉子上,钩钩搁在左边窗门的钉子上。再将削成一字螺丝刀形状的木棒插在两扇窗门中间,果然门栓绷得更紧。

老师闩好窗门就回家,并没有观察过风吹来时窗门的反应。我在家一刮大风就跑进房间去观察门栓紧固情况,有时傍晚洗完澡也坐在窗前观察。大风吹来时,门栓绷得更紧,确实起到稳固窗门的作用。但是我家是东西朝向,加上就在山脚下,风并没有学校那么大,没有出现过窗门被风吹开的情况。

老师的粉笔也是我感兴趣的东西,老师用长方形纸盒装粉笔,上课时端到教室来,下课又端走。我在老师办公室里琢磨过粉笔,觉得粉笔写字很有手感,手上沾着粉笔灰是酷的感觉,不愿意洗手。我想尝试自己制造粉笔。

我想到一个办法,回到家去田里挖一盘泥土,浇上水,搅拌成糊状,用巴掌在晒谷子的地板上来回滚成条状,切断,晒干,就成了“粉笔”。一写才发现很不顺畅,完全没有粉笔写字的手感,除泥土板结之外,更重要的是泥土里有小石子,写不了几笔就有硬硬的卡滞感,开始竟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改进了工艺,去砂石含量低的地方采泥土,再经过仔细挑选,把泥土里的砂石滤除出来,经过几次工艺改进,质量上乘的“粉笔”造出来了。不过不管怎么精心制作,改进工艺,都没法制出老师那种书写手感的粉笔。

技术是逐渐迭代完善的,不可能一步做到完美。后来我做研发团队负责人不会因为员工没有一次性做到位而批评员工,更不会等到实验出问题时责问“怎么这个你都没想到?”

一个冬天的晚上,数学刚学完100,现在我要用我自制的“粉笔”从1写到100。在哪里写?最适合的只有家里的墙壁了。对于学前班的我来说,从1写到100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天气冷,快睡觉,明早还要上学。”母亲几次催我睡觉。我每次回应“等一下,我写完就去睡。”直到写完100,检查了一遍才上床睡觉。墙上的字迹直到2024年老家墙面翻新时还在,从字迹高度看,我当时个子很矮。可惜2024年老家翻新去旧墙面时我不在家,没有留下墙上字迹的照片。

laoj.jpg

翻新后的老家(摄于2024.12.22)

柏树下的课堂

关于粉笔还有一件趣事,印象中是发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一次冬天上午,阳光明媚,室外暖和,室内阴冷。课间老师把桌子搬到校门通往办公室的过道上,晒着太阳批改作业。过道两边各有一排柏树,冬天柏树上蜜蜂较多,稍微安静就能听见蜜蜂嗡嗡响,柏树下是一圈圈的台湾草,还有学生们种的蓖麻,环境十分优美。

baishu.jpg

学校遗址,老师在柏树下批改作业(摄于2025.01.30)

我们先是在柏树下玩,看到老师在过道上批改作业,我和几个同学围上去,看老师批改作业。一会功夫,桌子上一瓶没有盖盖子的红色墨水被我不小心打翻了,洒得桌面上一滩红色墨水。老师跑去办公室拿出几根白色粉笔来,将白色粉笔放到那滩红墨水上,来回滚,将红墨水吸干,白色粉笔变成了红色粉笔。老师把粉笔放到桌腿旁边的水泥地板上晒。转眼间,粉笔又全被我不小心踩碎了。

老师没有骂我,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又是你!”看不出他有半点埋怨我的表情。如果老师当时把我骂一顿会怎么样?没错,打翻墨水瓶,踩碎粉笔都是我干的“好事”,道理上我要承担责任,甚至老师找家长赔偿道理上也说得过去。如果老师真这样做了,他会赢得道理,但不可能赢得尊重。

管理者带领团队跟老师带领学生有很多共同之处。当员工犯点小错误时,尤其是犯一些无心之过时,管理者没必要唠唠叨叨,更不要上纲上线,这时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尼克松在他的《领袖们》一书中提及:“领袖不仅应该学会如何说话,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何时沉默。”

冬天在室外批改作业不只有这一次,而是欧克考老师的习惯。只要老师在外面批改作业,很多学生就会围上去。这是老师辅导学生的机会,如果他批改你的作业,刚好你又在场,他会告诉你为什么扣分。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批改看图写话,老师几秒钟就能批完一篇,一眼扫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字体也工整美观就能得高分,缺一项扣多少分。2024年7月份,我看过一本书叫《洞察:精确观察和有效沟通的艺术》(艾美·赫曼柱)。这本书讲述了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多维度观察事物,避免主观臆断。原来畅销书上的道理三十多年前欧克考老师就教过我们了。

从钢笔到全方位模仿

桌子上怎么会有未盖盖子的红色墨水瓶呢?这就有故事了。老师有两支钢笔,一支用黑色墨水,一支用红色墨水,大家知道,学校批改作业和试卷都是用红色笔迹的。但是用红色墨水的钢笔吸管坏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损坏的,反正我记事起就是损坏的,看磨钝的笔尖,那支钢笔估计有些时年了。怎么办?老师有办法,用钢笔尖在墨水瓶里沾一下,打几个√×,再沾一下,再打几个√×,……。我对老师那支沾墨水的钢笔和沾笔水写字的方式十分好奇,也十分向往,要是自己家里有一瓶红色墨水,一支沾水写字的钢笔多好啊。

当老师用完他的红色墨水时,我叫他把墨水瓶给我。我把空墨水瓶带回家,倒进一点凉开水,一摇晃,红墨水就有了。钢笔从哪里来?那可是天价之物。我想到一个办法,将茅梗截成钢笔一般长,一端削成钢笔尖的模样,茅梗芯部是类似于棉花的东西,有吸水作用,可以存储墨水,这样“钢笔”就有了。制出实物,果然能沾水,写字,沾水,写字,只是茅梗硬度低,写不了几个字就损坏。后来我尝试过用树枝做钢笔,效果不理想。还尝试过用竹子做钢笔,我的设想是把竹节下面削成笔尖,在竹节靠近笔尖一边钻一个小孔,竹节上面储存墨水,墨水从小孔引流至笔尖。最终因为工艺复杂,家里缺少工具,没有成功。

我还自制过红色墨水,去河里捡红色石头,当然红色石头是很难找到的,主要是捡红黄色的石头,还要捡浸泡在河里的,因为浸泡在河里的石头松软,容易打磨成粉末。将粉末倒进瓶子里,倒入凉开水,再摇晃就成了红墨水。但是石头粉末很容易沉淀,每次笔沾水前都要先摇晃几下,不然表层水颜色很淡,几乎是清水。

有几次去镇上,看到小卖部货架上的钢笔和红墨水,好向往啊!这个梦想到我小学五年级才实现。但是时过境迁,我三年级已经离开淡洞小学,转到田东小学去上学了,老师不再是欧克考老师,钢笔红墨水对我也没多大吸引力了。此时的我是个无心向学,成绩平平,被老师当面骂不可能有出息的人了。

我模仿欧克考老师的不只有这些,从发型到鞋带,几乎从头到脚全身都模仿老师的。九十年代初,粤北山区的冬天还是挺冷的,傍晚洗完澡,穿着厚厚的衣服,我就坐在床边,照着镜子,梳成老师模样的边分发型。现在跟我弟弟有时还聊起来,我们小时候一洗完澡就“梳老师”。我跟老师穿的是同一款鞋——解放鞋,只不过尺码不同,我觉得父亲系鞋带的款式没有老师系的美观,我就模仿老师的系法。

手表虽坏,时间要坚守

有几回,怎么老师迟迟不叫下课?一堂课不可能有那么长时间,原来老师的手表坏了。全校上课下课时间全靠老师那只老上海手表,手表一坏,就像红绿灯损坏,秩序全乱,需要迅速恢复。手表损坏的当天,最迟第二天老师就会去镇上修理,学校去镇上五六个公里,来回十多个公里,全程走路。记得有两次,下午推迟上课,老师中午走路去镇上修手表。

为什么手表一坏只有推迟下课,没有提早下课?老师在某次课间跟我们说过,他不想让家长觉得他不负责任,早早放学生回家,所以他要确保课堂一定足够时间才放学。成年以后我有时还会想起这件事,从中学到许多人生道理:很多时候,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要让别人吃亏;有些事等别人产生怀疑再做解析,不如防范于未然,避免别人起疑心;引起别人的疑心有解析的机会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别人不给你解析的机会,永远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开眼看世界的启蒙人

欧克考老师见多识广,也很健谈,不管有多少人在场,他通常都是说话的主角。

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再到当下时事新闻,无所不谈。他跟我讲过人民公社时人们的劳动状态是“三长”:出门脖子长,总要伸长脖子看看别人有没出门;干活腰长,个个锄头柄撑腰,有气无力;收工腿长,犁耙锄头泡在水田不管,拔腿就跑。“饿死老实伯,撑死调皮鬼”是欧克考老师跟我说的另一句形容人民公社状况的话,意思是干活的只有少数老实人,调皮捣蛋会来事的却分到更多。

现代企业管理同样的道理,如果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严重失衡,诚实做事的得不到肯定,欺下瞒上逢场作戏者反而成为红人,甚至做多错多责任多。在这样严重缺乏公平感的环境里,员工不可能积极工作,这是人性决定的,与时代无关。宁高宁在他的《三生万物》一书中说:“一家企业的员工认为你是有多公平公正,他们就有多热爱你;他们有多热爱你,你的企业就会有多大发展。”

有输入才会有输出,见多识广必定是有原因的。欧克考老师的信息来源我猜与他看电视和坚持订阅报纸有关,当时他好像还是村里唯一订报纸的人。我们村八十年代末通电,九十年代初有几户人家有电视,欧克考老师就是村里最早有电视的几户人家之一。有时早上课间老师会跟我们说昨晚他在电视里看到的事,记得老师从没跟我们提过电视剧,他只跟我们说新闻联播的事。有时下午放学后老师在办公室看一会报纸才回家。

欧克考老师开眼看世界还体现在另一件小事上。时候记得是春夏之交,有一回上午的课间,我们在操场上玩,学校对面公路上来了一部装载机(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叫装载机,称其为推土机),一部铁牛一样的庞然大物,同学们立即停止游戏,都朝着那部庞然大物望去。老师叫我们去看,见识见识新鲜事物,可以推迟一会上课。全校十多二十个学生沿着田埂跑到对面的公路去看装载机,走近装载机时有地动山摇之感觉,让我们大开眼界。跟着装载机走了一段路老师才喊我们回去上课。不知是不是天意,我第一次进公司实习就在主打装载机产品的广西柳工。

多接触外界信息,以防闭门造车是我现在带领团队的原则之一。广泛阅读、多样性团队、互相交流、参与展览会和学术会议、请外部人事做培训和讲座等都是我推崇并践行的方式。

别样的日记

欧克考老师还有写日记的习惯,字体也十分工整美观,他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中写字最工整最美观的三几个人之一,另两个是我父亲和我叔叔。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的,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不再写了,反正我在那上学的三年,他一直坚持写日记,我也没问过他写日记的目的是什么。反正我经常翻看他写的日记,有时老师写日记我就站在他身边看着他写,他主要用黑色钢笔写,有时也会用圆珠笔写。日记以年月日、星期几、天气情况开头,内容主要是当天做事的流水账,以及对一些事情一两句画龙点睛的点评。

欧克考老师的日记本很独特,不是买来的笔记本,而是把上个月撕下来的日历用订书机装订起来,在日历背面写日记。我也模仿过老师写日记,写我每日做事的流水账,但没坚持多久。首先我家的日历本子很小,比老师的小很多,其次我家也没有订书机,最重要的是当时我还不怎么会写日记,写不出几句话来。至今我也不写日记,不过毕业工作后从写QQ空间开始,到后来写博客和发微信朋友圈,那种几百到一两千字的小短文倒是比较常写。我毕业后爱写些短文是否跟当年看老师的日记以及模仿过老师写日记有关?其实很难说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跟老师写日记一样,我手写我心,没有人逼自己写,而是自己要写的。

平等关爱,廿年萦怀

有几次我发烧早上没有去上课,遇到这种情况每次老师上完早课都会来我家看望我,问我的情况。学校在村里两个队的中间,我家在村的最北边,老师家在村接近最南边,所以老师来看我不是顺路而来的。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有此待遇,我相信是有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欧克考老师是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他不会只围着成绩好的学生转,而不顾成绩落后者,这一点跟我后来接触到的很多老师都不同。

欧克考老师也会批评学生,很多学生被他批评过。我也被他批评过,不但在班上当面批评我,还把我偷懒的事告诉我爷爷,让我回到家再次挨批。还有些学生被他从座位上提出教室门外去,也有学生被他划圈罚过站。但跟我后面遇到的很多老师相比,欧克考老师不算严厉。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犹如书塾,整体氛围轻松欢快,有时天冷还围着火堆上课,课程也丰富多彩。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劳动、手工、自然等课程都有,唯独作业不多,也没有英语课。

读完二年级,我就从淡洞小学毕业了,三年级我转到别村的学校去寄宿上学。三年级开学大约两个月后,一次周末回家在路上遇见欧克考老师,他问了我在新学校的情况。这时的我已经不如之前活泼了,我在新学校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和一些我不喜欢的老师,成绩也由原来的佼佼者变成了在及格线上徘徊。但我并没有把不愉快告诉欧克考老师。此后多年,每当我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时,我就想起欧克考老师。

离开淡洞小学后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中,我见过形形色色的老师,没有一位像欧克考老师那样形象鲜明,让我久久怀念,发自内心地尊敬。

从“老师”到“考哥”

我上高二时,村里的学校因为学生太少撤销了,欧克考老师调到别的学校去教了两年左右就退休了,也就是差不多我上大学时他退休的。

上大学之前我称他为老师,上大学后自己是成年了,我不再称他为老师,而叫他考哥。因为他跟我们村的人不同姓,辈分没有可比性,所以我们村里的成年人,只要年纪比他小,大多称他考哥。上大学后我几乎每年都到考哥家里,有时是找他儿子办事,他儿子是村干部,有时是去找考哥聊聊,考哥太太也是热情好客的人。

欧哥很早就犯有肺气肿,教我们的时候就经常咳嗽,又有吸烟的习惯,一吸烟咳嗽更厉害。说来奇怪,他的很多习惯我都模仿,偏偏吸烟我就没有模仿。考哥退休后养成早晨慢跑或散步的习惯,有时跑步跑到我家里来。我参加工作后有段时间听我父亲说考哥早上经常跑步到我们家来,有时还问我的情况。

大约2011年,有一次回老家,早晨在路上遇到考哥在慢跑,他停下来问我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我说我在顺德工作。他说到广东省政府某大领导是顺德人,我说是(我在顺德听同事说过那位大领导),考哥还跟我聊了顺德勒流镇的一些事情。足见他见识之广,消息之灵通。

2012年4月份是我最后一次去他家,那时他刚出院,咳嗽不止,看起来肺气肿有些严重。那次我去他家看到他家门口砌起花坛,地上还有黄泥,他跟我说了在家门口种花的计划。

2012年底我孩子出生了,此后两三年我回家相对较少,即使回去也是匆匆忙忙,没有去过他家。2016年清明节回家扫墓,不能再拖了,我想去看看考哥,我弟弟跟考哥儿子因为村里的工作有交集,于是问了我弟弟考哥现在情况怎么样。

“去世好几年了,你还不知道?”

“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世的?”

“12或者13年。”

虽然那次看起来肺气肿比较严重,但考哥生活规律,又注重锻炼,除咳嗽外,他一直身体很好,我完全没有想到已去世几年了。当天下午我就在微信朋友圈写了点记念考哥的文字,此后有两年教师节我也在微信朋友圈写过记念他的短文。我跟村里一些人说过,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中,考哥是最让我尊敬的。我也跟我的同事说过,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中,第一任老师是教我最多,最让我尊敬的,但他只有小学五年级学历。如果考哥现在知道三十多年前一位常去他办公室的学生为他写下一点文字,想必会感到欣慰吧,也祝考哥的家人健康!

本文写于2025年5月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春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50118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