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不是一句鸡汤!
8月6号出差,犹豫带哪本书,最终决定带《思考,快与慢》。下决定的瞬间来了灵感,写了一篇《为什么出差要带旧书而不是新书》的小短文,发布在公众号上。
万万没想到的是,随意写的一篇居然成了我开通公众号一年多来阅读量最多的一篇,现在已经有25900+阅读量了。
在自媒体红海时代,二万五千多阅读量是不少的数目,我查了下总裁读书会这样的大牌公众号近一个星期的阅读量,分别是5934,4422,5561,1362,2677,1852,1138,也就是说近一周连续7篇没有1篇阅读量超过6千,3千以下阅读量的近60%。由知名企业家撰写,有团队运营的公众号阅读量尚且如此。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学会忍耐和等待,不断精进技艺,收获总会有,至于在哪里收获根本无法预测。这个道理我小时候在老家生活就有体会。
我六七岁的时候开始学钓鱼,前两年几乎钓不到鱼。但即使钓不到鱼,我也享受钓鱼的过程,从鱼钩、鱼线、鱼竿、诱饵、下钓地点、提竿、如何提竿等全方位琢磨钓鱼技艺。可能是量变引起质变,两年后我似乎突然掌握了钓鱼诀窍,此后我钓鱼经常丰收,几乎成了全村最会钓鱼的人。
但是即使掌握了钓鱼诀窍,在哪里能钓到鱼仍无法预知,有时认为很有把握的地方确实如愿以偿,但有时认为很有把握的地方钓却不到鱼,反而随便抛一下竿钓到大鱼。
比如去年有一次在老家钓鱼,在一个我认为有鱼的地方钓了一个多小时,毫无动静。我选择换位置,去一个我认为有鱼的地方。在换位置的路上,看到一处水流稍有些急,我纯粹为了好玩,把鱼钩抛下去,让水冲一下,刚抛下,鱼钩下沉估计不到1米,轻轻提了下鱼竿,嗯,嗯……,怎么感觉鱼竿有些沉重?我还以为卡到水草或树枝之类的,就稍用力提了下鱼竿,原来是大鱼,就这么意外钓到一条近两斤的草鱼。
你看,收获很偶然,但它又有必然性,你必须出去钓鱼,待在家里看电视睡大觉是不可能钓到鱼的,这就是收获的偶然和必然。
二三十年来,我不断体会到收获的偶然和必然,无论钓鱼、学业、事业还是爱情,都是如此。要有收获,必须先付出,在哪里收获,要看机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春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49784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