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浓
基辛格论领导力:两条轴线与性格磨炼
2025-7-12 10:29
阅读:342

基辛格99岁时写本书《论领导力》,垂暮之年或许提不出多少新见解,但基辛格毕竟是阅历丰富的国务卿,也是笔耕不辍的学者(曾是哈佛大学教授),出版过《白宫岁月》、《论中国》及《世界秩序》等著作。100岁高领还跟谷歌前CEO施密特合作写了一本人工智能相关的书,可见其头脑之开放,涉猎之广泛。

微信图片_20250712100625.jpg

基辛格认为领导力在两条轴线上展开,第一条轴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领导人接手的不是一个真空,而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你接手一个团队,团队的大小、能力、文化等都是既定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首先要接受过去,接受现实,随后才是构想未来,思考自己能把团队带向何方。

作者引用了丘吉尔《风云紧急》中的一句话:“呼唤政治家不是为了解决容易的问题,那样的问题经常可以自我解决。当力量平衡摇摇欲坠,轻重缓急迷雾重重之时,才是做出能拯救世界的决定性机会。”

第二条轴线是连接长期价值观与人民的渴望。领导人若想让战略起到激励人民的作用,就必须担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宣讲目标,消除疑虑,争取支持。领导人固然有责备乃至开除员工的权力,但依靠逼迫是领导力不足的表现。

带领团队要有目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恐怕没有哪位管理者会承认自己带领团队连目标都没有。你还别说,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以为什么都告诉下属了(也许的确告诉过下属),下属都明白了,实则未必。

很多领导都高估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下属的理解能力,低估了沟通的难度。我2024年4月1日就做过测试,测试结果只能说差强人意,我可不只是懂得重视达成目标共识的道理,而是有实际行动,把达成共识当成重要事情来做的。不信,你可以做个测试。

很多时候领导心目中的目标跟下属心中的目标,其定义、层次、维度、关注点并不相同。比如领导的目标是“以客户为中心”,但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一百个人恐怕就有一百种理解。

性格至关重要,性格是领导人始终需要面对的挑战。领导人在履行这些职责时,勇气和坚毅的性格是两个最重要的品质,勇气和坚毅的性格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勇气有助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决定前进的方向,坚毅有助于沿着选定的道路走下去,最怕的是,领导人自己都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

基辛格认为大部分领导人都不是目光远大,能够引领他人,改造组织的大人物,而是管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用流程、制度指导日常工作,推进任务完成。基辛格并没有看轻管理型人才,每个机构都需要管理型人才推进事情的落实,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局时代,维持现状可能是最大的风险。倒下的公司很多都是流程很完善,管理很规范的公司。

书中用了大约90%的篇幅回顾了20世纪包括李光耀、撒切尔夫人、他的老上司尼克松等6位领导人的故事,他们每一位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导风格,都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出了困境。

书中谈到互联网时代深度阅读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人们固然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信息,但信息过量并未使人增长知识,更别论智慧。深度阅读对领导人来说可以获得保持内心平静沉着的能力,阅读最重要的也许是书籍创造了“代际对话”,书籍记录着曾经果敢行动而大获成功的领导人的故事,也载有因为过于大胆而自食其果的告诫。

最后基辛格认为,伟大的领导力来自与生俱来的品质和后天努力的结合。后天努力仍大有可为,能使人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打磨策略,改进性格。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春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4933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