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在老家过春节期间,看了电影《黄金时代》,知道萧红写过《呼兰河传》,趁着劲头,加上无其他事,我也为家乡熟悉的两条河写一点纪念文字。
我生长的乡村前后有两条河,村前的称作南江湾,是我们乡村的母亲河,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村民,村后的那条河是西淝河,村民也称为北江湾,20世纪90年代,村民曾从河里引水灌溉稻田。两条河历史很悠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被杀后,尸首分离,有一头母猪拱着伍子胥的衣冠,所行之路便成了如今的南江湾,也称老母猪江。穿越历史长河,河岸留下了农耕文明和村民的沧桑,从我记忆起,河岸先后栽种过荆条、农田、果树、白杨树,生态旅游开发。如今河水清澈,芦苇随风摇曳,河中野鸭悠闲游荡,鸟儿时而飞起,时而栖息。
在孩提时期,也是80年代初期,两条河都被人工重新挖过,那是村民都有做河工的任务,一般在冬季农闲时,苦水季节,政府会组织大批劳动力,用铁锨或铁锹清理河内淤泥,一般是外来村民,他们吃住都在河岸上新搭建的棚子里。
在上小学期间,放暑假期间,我会和村里的一些小伙伴去南江湾割草,我们一般都是吃过饭就结伴去,先是在河坝上打牌,都是摔七、跑得快之类的,有的小伙伴没机会打牌的便在旁边占四码,然后大家就在庄稼地里割草,有时还割点花生秧、红薯秧之类的庄稼放在筐下面,上面覆盖一层草,傍晚时分,大家便到到河里游泳,天快黑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从河里上岸回家,似乎从来没害怕会被淹住,因为大家对自己的游泳水平很自信。
上了中学,从王市回来,会经过王桥,在王桥右边也是一个浴场,我一般都会下水洗个澡在回家,见有人从王桥上面向下跳,我也尝试了很多次。南江湾上的王桥是我家乡最古老的建筑了计建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我心目中的赵州桥。这座桥在2013年被拆除了,现在上面建了一座更牢固、更长的桥,2015年寒假回家,我带着儿子专门去看了新建的桥,但是它永远无法替代原来的那座桥在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可惜的是我没有来得及为原来的王桥留下一张照片。
上高中期间,我到利辛上学,要从北江湾过河到对面的利张路坐车。河上有三个渡口,我主要从前马湾和王张庄两个渡口,王张庄渡口的摆渡的是一个老年人,他是一个善人,给不给钱他不在意,过一次也就是一两角钱。他死了,渡口也就消失了。
大学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几乎每天都到北江湾去洗澡,主要因为张湾的乡民在那里开辟了一个浴场,水很深,也非常清澈,河底的淤泥也很少,去的人比较多。为何不去南江湾洗澡,主要是因为那里熟人太多。好像是大二寒假,记得那是一个暖冬,由于我在武汉有冬天洗冷水澡的习惯,从武汉做火车回来,我和堂弟大峰便到南江湾,我下到闸池里洗澡,从此患上了关节炎。
结婚成家后,每年春节都会回到家乡,我通常都会带着家人到南江湾走一趟看看,也会向他们讲讲我在那里生活的点点滴滴,追忆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青春年少!
(2015年腊月三十下午17:00完稿于家中,正月初二修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