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世间没有梦想,方有科学革命,读《知识机器》

已有 316 次阅读 2025-4-16 15: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知识机器: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现代科学 (美)迈克尔·斯特雷文斯著,任烨译。 The Knowledge Machine,中信出版社2022

这个世界总是存在两类行为,一是脚踏实地一是怀揣梦想。你也可以依此划分科学和人文学科(哲学)。特别的,科学也是从(早期)哲学那个领域里分化出来的。这本书是说恰恰是因为科学丢掉了(早期)哲学中梦想的那一部分,排除主观和非经验性而只追求经验验证这个铁律,才得以成为科学,并成就了科学革命。世间没有梦想,方有科学革命。

这是一本科学哲学的书,从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讨论为什么会那个时候出现在欧洲,包括现代科学又是如何运作的。其主要观点是科学只接受经验性检验,不涉及任何哲学、宗教和美学因素,也不受人的主观性的影响。公权与私权的分离是科学出现的条件,真实性才是我们这个(科学)时代的美德,(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世界有真实性吗?)

书中认为现代科学研究是遵从牛顿所建立的方法的:不考虑基本性的宏大问题,而是致力于构建一种因果原理,它们给出的预测紧紧贴着可观察世界的轮廓,做出因果解释的浅概念,最重要的是推导而不是理解。在确定什么样的理解是正确的这件事上,不存在脱离历史的永恒标准。(从而真实的科研生活真的如同书中所描述的那般:枯燥、无效还无意义,而不是伟光正那般高尚。)

每一代科学家的思想本质上都是主观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主观性其实无关紧要。随着一代代思想家的更替,观察结果不断累积,最终会揭示出哪些理论的解释力更强,哪些的解释力更差。最终的结果是对真理的趋同主流的意见越来越倾向于某种理论,这种正确的理论能够解释累积证据的各个方面。

所以,科学建立的过程就像珊瑚礁一样。科学家就是珊瑚虫他们在离开时会把自己分泌的外骨骼留给珊瑚礁。所谓的外骨骼是他们经过杀菌的公开的研究记录,是观察或者实验结果的汇编,可能还会包含从已知的理论和辅助假设得到数据的解释性推导。当有机体消亡时,人性也随之消失,只剩下其科学生涯中留下的基于证据的外骨骼。

那些认为科学研究不可避免的引入主观性的典型错误是从科学活动的日常背景去推断长远的时代脉络。无论珊瑚礁还是科学都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活跃、轻松而短暂。它们实际上都是由更简单的东西构成的,这些东西在周围的有机体消失后还依然在在,形成了一个宏大、无情而且严苛的结构,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既然谈到科学哲学,波普尔和库恩是绕不过去的两道坎,波普尔认为科学并不存在一个体系的问题,而是一个剔除错误的过程,余下的“正确”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再不断的进行剔除。而库恩的科学观是一种“相对主义”,库恩将科学范式与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的类比,也暗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依然是社会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否定的。你会看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冷静的波普尔式批判精神存在,也没有证据表明大家普遍遵从某种范式。事实上,科学家在思考理论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时,似乎根本没有遵循任何规则”。

书中也提到了爱丁顿和鹅颈瓶的故事,都是《勾勒姆》系列的那三本书中的例子(但这本书没强调出处,也不清楚是否标注了引文)。讲人们对实验结果的评审过程中所展示的科学活动中对客观性追求的“杀菌”过程。

书中也提到了索卡尔的科学大战,并说很多科学界的人对此事并不了解,不是因为他们傲慢,而是因为他们狭隘,他们只关心自己所在的科学研究领域,不是说他们不关心戏剧电影春天的美景甚至哲学,只是说他们不太关注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哲学问题。

书中还比较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充实与科学思想的匮乏以及科学思想的有效性与人文思想的无效性。科学研究主流更关注细节上的现象与内容,而非主流以及学科外的一些研究者或者兴趣者都会更关注如何理解,比如薛定谔的猫撬动实在性的盲信多世界诠释”令人们思考可能世界的本体论地位量子达尔文主义暗示范式转换的暴力性等。我个人的经验就是,越宏大叙事越可能不是主流的科学研究。

最后说,科学哲学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微乎其微,就像小鸟图鉴对小鸟的飞翔没有任何作用。做科学的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过“范式”这个词儿,但却在政策研究的人中有极广泛的市场,就像这篇文章所讨论的内容与范式真的关系不大。

 图片1.png

当然科学的哲学意义当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就像《1984》这本书,其思考和预见性以及精准的描述都可视为经典,但对于生活在铁幕之后的人们来讲,是否读了这本书对生活完全没有影响,甚至不需要读这本书就明了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但对于铁幕之外的人正确的认识那种生活还是大有裨益。

这是很好的一本科学哲学研究的普及类读物,包括科学的专注与人文的广博之间的区别以及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力的区别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启示,也有很多科学史上的八卦故事,比如相互对立的两位诺奖的获得者在获奖现场对撕。当然也没有“推荐序”说的那般好,道理清晰、文字通顺问题不大,但理论的建立还只是一个小成就,与波普尔和库恩的贡献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都不如索卡尔那般有成就,更谈不上开宗立派了,只是一朵浪花吧。

“知识机器”是指狭义的科学研究,是产生和运用现代知识的主体;“浅概念(浅层解释)”是指贴近客观实在的那些概念;“非理性”是指摆脱传统与宗教与主观意念只尊重事实的体系;这些词儿都是一些不太友好的定义,够不到作者也只能怪译者了。

s34253299.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6855-1482252.html

上一篇:地球的本质是海洋、太阳和心醉。读书笔记《盖娅》
收藏 IP: 139.210.14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