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人的悲哀,读《直到时间的尽头》
直到时间的尽头:追寻宇宙、生命和意识的最终意义,布赖恩格林著,舍其译, 海南出版社,2023
这是一本因为译者而选的书,看了前言之后就觉得阅读体验一定很好,至于内容原本没有什么期待的,不料确实极佳,有几个自己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本书给了很好的解答。
这书标准的题目应该是“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样,比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高端吧。作者希望从物理的角度去追寻宇宙、生命、意识等等的来源和去处,也就是讨论人类的终极意义。
但开篇没讲“涌现”,没讲无中生有的宇宙观,而是从熵入手的。熵的二步论很新颖,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过去却没想过,而如此这般的讨论而容易得到熵增(弥散)的过程中会有熵减(聚集)的现象。在万有引力和核力的指引下,在走向熵增的宇宙中形成有恒星和行星的“短暂”结构。相同的原理下,在均匀的海洋中,产生“自组织”的细胞乃至生命。一个不断熵增的、注定只会越发无序的宇宙,能够在此过程中创生出大量的秩序,这是我的第一个收获。
恒星的光和热,让生命有了涌现的可能。跟熵地位相当的另一位大佬“演化”参与进来后一起共同塑造了宇宙中最精妙、最复杂的生命结构。熵的两步论解释了在这个越发无序的世界中有序的团块是如何形成以及其中某些团块(恒星)可以保持数十亿年的稳定。在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中粒子集合的复杂行为从模式复制到修复、从能量提取到代谢、从运动到生长等活动成为可能,并且具备思考与学习、交流与合作、想象与预测等能力的粒子集合更适合生存,演化于是选出了这些能力的集合并在代代传承中对他们不断改进。这个集合便是生命乃至人类:其细胞可以对能够指引生物维持功能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加以利用;还可以驾驭、储存并有效利用执行生命维持功能所需的能量。虽然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蔚为大观,但生命过程的细节却都一模一样,也就是生命依然是物质构成的结论。这是我第二个收获。
虽然咋一看演化在建立结构而熵增在破坏结构,但二者却并不是在互相角力。熵的两步论允许结构在此处繁荣昌盛而只要熵能从彼处排放出去就行;而演化的最高成就之一“生命”就体现了这一两步机制:生命消耗高品质能量用以维持和增强自身的有序排列,并将高熵的废热排入环境。熵增与演化的合作上演了数十亿年,最后得到了无比精美的粒子排列,其中包含生命和心灵,有的能产出第九交响曲以及许许多多还能体味到该作品的崇高的灵魂。粒子集合的有序排列会学习、思考、合成、互动、响应,会为采取的每一项行动印上“我”的个性,标上“我”的责任。意志的自由性与物理定律那寸步不让的控制没有矛盾,虽然感觉上好像很自由,说起来也好像能自主控制,但实际上完全受物理学定律支配的意志,因为物理定律没有被超越,也不能被超越。生命并不是什么超脱于粒子的东西,是粒子有序排列的结果,人类也是一种普通的生命,是粒子有序排列的结果。虽然现在的科学无法将意识神圣化,意识的具体存在方式物理学并没有办法具体描述。这是我第三个收获,但这个收获只是一个新的视角,对这种结论还是存疑的,逻辑上好像并不完整。
艺术、语言、宗教可能都是为了群体适应而产生的进化效应,艺术无须为缺少适应性而自惭形秽,但人们一直在寻找直接的达尔文式解释,即尝试找到艺术活动与我们祖先的生存机会直接联系起来的解释。在人类历史中,艺术和宗教都并非“每周为它花一个早上是没别的什么事情好做时”的业余闲事,“也并非可以彻弃绝的多余消遣”。而是为了进入“连通彼此”的出神状态而疯狂地击鼓、舞蹈、歌唱,艺术和宗教一样,被编织在古代生活的织锦中就可能有适应性作用。这是第四个收获,也就是这些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样是在演化中进化得到的,但我同样的也不是太明白。
总之,作者不但要用物理学解释物理现象,而且还希望从物理学中找到哲学意义、人文社科的意义,这有些可怕了(咱也不好讲自不量力呀)。从另一角度讲,也就是现在物理学没啥做的了,只能玩起哲学人文之类的“玄学”了。物理学同东方史一样,都是祖上曾经辉煌过,但这种自嗨只能是自嗨,而为了保持住祖上的荣光,便开始意淫,特别是在统一力场失败后(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译成了“一地狼籍”,我到是觉得“一地鸡毛”更合适),各种奇谈怪论之外也只剩奇谈怪论了。这些年的物理进展基本上没法看,去年(2024年)的诺奖是最尬的(AI拿了物理奖),实在是,嘿嘿。
遗憾这么美妙的一本好书没有找一个名家来写个序,反倒是那一本“破”书(《哥本哈根的浮士德》)找人了一个写序,估计是这书太长,约40万字,请个人写序的话,那人更不会认真地读一遍的了。
唯一担心的是此书的阅读或许会需要一点科学知识,比如热二律、进化论、宇宙学等等,中间数章讲意识、宗教、艺术那一部分我就是读的囫囵半片的,读不太懂。
书翻译的相当好,搜了一下,译者接近三十本的作品了,我是读了《迷失》和《哥本哈根的浮士德》之后,感觉译的不错,才买的这本顶尖的。译者基本上是按照中文的书写习惯在翻译,中文的结构、成语、俚语经常可见,其实字词上的准确对应不好说谁正确或不正确,因为标准的翻译也是约定俗成的,但文字中的那种畅快与浪漫还是拘谨与紧张怕是看译者的功力了,没研究过翻译的理论,只是知道有些翻译就是蹩脚,但可能好坏是需要专业人士的观点了。这次又下单买了八本,但愿也是这般的好。
这书还有一个特点,没去谈时间和空间性,时间的尽头真的就是在谈时间,而不是在争吵时间本身是什么。听说作者是一个平行世界观点的推崇者,印象之中在那本《世界为什么存在》中读到这个人物,但书中并没有谈自己所熟悉的平行世界,这到是令人尊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