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读书笔记:群氓之族。详细的笔记在微信公号“陈晨1008”
2024-10-21 19:28
阅读:901

读书笔记: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哈罗德著,邓伯宸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3

     这书写在五十年前1974年,全书共分十章,前两章做背景介绍,中间七章就族群认同的七个(由小至大的)方面进行讨论,最后一章做总结与展望。      

     这书是从《乌合之众》和《狂热分子》来的,在一次读书会上,有人说讲群众运动的是有三本书的,结果这本书和前两本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这本很学术的,不似那两本,那两本很像宣传手册,以短句金句随笔为主,不似学术著作那般娇柔做作。

     第二那两本很激情,宣泄的地方做,说理的地方少,而这一本说理的地方多。但这一本水灌的比较多,情绪渲染的地方也很多,但宣泄的不多。就不举例子了,因为需要引很长的一段。特别像饶舌的人。有人讲这叫“达克效应”,比如有的人对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听者的我们,有些领域确实所知不多,都判断不了他说的有几分真假。要么一脸懵B地崇拜,要么鄙视他装。但换个角度想,他大概率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嘴炮。可能了解过一两个词,就能自己夸口出一门学问。(哈,身边的人知道我说的是那个副总)。

     第三那两本有一个主题,这一本基本就是呈现,立意并不是那么鲜明,反正是将这个情况叙述给你,你自己去判断,虽然也捎私货。

     第四那两本基本是讨论群众运动,而这本基本上与群众运动无关。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不如前两本那般激情,对于专业人士来讲,水漫金山,删掉三分之一不损其结构。“以为语言是民族常数,其实却是随政治因素而变的变量”。一看就是念完高中的,哈,如果是念过大学的,会说nδ怎样怎样。

     其实我一直想读的是为什么群众运动中会出现偏离我们平时的内心道德约束的群情激昂,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做了,平时不敢讲的话讲了,很自然的就随了大流了,这三本书都没有彻底回答我的问题,书还是要继续读下去的呀。(《画地为牢》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也没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译者是对岸的人,一些用句和措辞对我们来讲有时略显古朴,读起来蛮有趣的。

     比如:  “着力犹深”,我会觉得“着力犹重”更恰当;

  “去今500年”,我们会说“至今500年”;

  “褊狭”,狭窄的意思,空间小,气量小;

  “不克”,不能,难能的意思;

   “厝”,屋,住的意思。人的灵魂或精神只是暂厝在身体里面;这词儿我们极少使用。

  “人死留名,猪死留皮”,哈,我们会说虎死留皮,或者雁过留声吧。

    还有我们觉得不正确的用法,比如“失准”(我们同样发现似曾相识的含混,有时候是故意的,有时候是精心设计的,而且几乎全都不着痕迹,但终究还是含混。他这种刻意的失准提醒我们,他的风格既表现出高超的功力,也有着极大的局限):引这段也是为了看看作者是有多啰嗦。

    虽然全书的字数并不多,但书有多个前言和推荐以及译后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6855-145628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