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羊肚菌的大生产已经有两年的成功经验和数据,奋斗在一线的朋友们可谓是这一行业最大的功臣,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挑战者“世纪难题”,可喜可贺的是两年的成功经历为他们的付出颁发了奖状,逐渐走上自己的星光大道。奋斗在这一行业最前线的张亚兄弟是一位敢为敢干的青年,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总结经验与众分享,努力为创造一个健康的羊肚菌产业而奋斗。本文引自张亚的QQ空间,目的是转播正能量,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4—2015系统内羊肚菌种植各基地情况总结
张亚 20150718
14至15年的羊肚菌人工栽培已经告一段落,在这一季度的生产里各基地表现十分出色,未出现基地不出菇的情况,整体稳定性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品种选定后的区域适应性菌株的大生产应用,品种区域适应性的优势在这一季的生产中得以体现,最终促使体系内整体均产的拔高。
在这一季的生产周期里系统种植面积共550亩左右,其中直属基地80亩,合作基地470亩,系统内最高亩产750斤左右,最低亩产50斤左右。(产量计算以收获干菇后按10斤出1斤干货通拉折算所得)
1.重庆彭水基地
彭水基地由几个版块构成,种植时间为12月14日,种植时间及晚,与前期连续的雨水和菌种生产场地施工进度缓慢有关。处于高山版块的基地出现间隙性冻土,山下则未有冻土现象发生,最大风力5-6级,与去年相比气候温和,区域内最低温度-3度,未遇有大雪,无倒棚发生,1月25日原基大面积发生,出菇前期遇较大幅度降温,造成一定损失,后期晴雨交替较为适宜,区域内基地最高亩产580斤左右。
数据的反馈:
从彭水近几年生产数据情况来看,区域内防涝是工作的重点,种植期与出菇期雨水偏多,需要差异化的安排生产。彭水作为实验田版块生产上做了较多尝试,由此出菇周期缩短至40天,这得益于制种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技术的互相匹配。从技术操作上讲,彭水的技术操作是失败的,在做了技术调整的处理下得以提前激发出菇,却无法继续利用技术手段保全导致批次性的死亡技术处理也便失去了意义。从生产角度来看,高棚优于半高棚优于矮棚,半高棚平均产量350斤左右,高棚均产为400斤左右,矮棚仅为200斤左右,从投入产出收益比来看彭水基地收益比为1:8,从核心团队成员大田生产直接投入与产出比最高为1:21,由此看来技术调整下的羊肚菌不存在几年无法盈利的境地。
2.重庆潼南基地
潼南基地是目前系统内较为棘手的基地,受大区气候的影响,波动性很大,在基地开始试验到现在的四年里有所进展但未有整体突破。潼南基地于11月25日左右开始种植,栽培完全按照团队要求进行,区域内为了安全起见安排了两个菌株,种植后区域气候适宜,出菇期主要问题还是升温较快,气候稳定性差。区域基地亩最高产量300斤左右。
数据的反馈: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气候的影响,前一年的大生产数据出来以后,以此为依托的品种调整而出菇结果恰好与前一年相反,去年大生产上中温型菌株表现比较适合,而低温型菌株表现较差,今年恰恰相反,加上大风在出菇期间将大棚掀翻,.因此多数面积的产量不是很高,小面积的低温品种由于出菇早未受高温及大风影响拉高了均产,折算该区域基地平均亩产120斤左右,不及上一年产量。
3.陕西汉中基地
汉中基地海拔800米左右,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5度,无完全冻土情况,周期内最低温度-5度左右,非常适宜羊肚菌的栽培,于11月20日下种,土壤气候等情况较为适宜,区域内基地最高亩产450斤左右。
数据反馈
从汉中基地的情况来看区域整体高产可能性大,出菇整体较为均匀,但由于后期阶段性的高温天气导致70%幼菇死亡,所以均产有所下降,在汉中地区日照紫外线较为强烈,气候未有四川地区湿润,生产需注意控湿问题的解决以及大雪灾害的应对,不同的几个菌株在该区域表现良好,具有广谱的适宜气候,折算该区域均产为320斤。
4. 青川青溪基地
青溪基地从去年的海拔1200的位置搬迁至海拔900左右的位置,该区域内土地资源较山上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大生产的要求,区域内基地大多在12月左右下种,最晚临近12月25日才播种,播种时间偏晚,种植后雨水等自然条件适宜,该区域基地受大风大雪影响倒棚三次,造成一定损失。区域内亩最高产量750斤左右。
数据反馈:
根据出菇情况来看,青溪基地大面积整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由于种植时间偏晚,部分批次菇型较差,商品性受到了一些影响,在该区域的种植基地应重点做好大雪与大风的防范,出菇期大风导致的大棚倒塌引起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按照各区域的生产安排,每个区域至少3个菌株的生产品种安排,较低温型菌株来看,其余品种表现亦可,但产量有所不及,生产环节把控还是不够,管理还需加强。区域基地平均亩产260斤左右。
5.成都仁寿
仁寿基地地处成都平原,海拔较低仅500左右,种植时间12月10日左右,种植时间偏晚,于2月左右开始出菇,大面积出菇时间为2月底,基地负者人川大研究生刚毕业所以生产经验较为欠缺,生产的进行及流程较为混乱,管理也是在无序混乱的状态下完成,未按操作技术要求一一进行生产,该区域基地亩最高产量400斤左右。
数据反馈:
从区域基地的生产情况来看生产是有很大问题的,但从结果来看也是非常不错的,除去试验田因污染造成的大规模幼菇死亡外,其余生产田块表现比较好。该区域基地水分管理工作较差,整体田块比较干旱,相信技术操作一一按标准得以落实,产量会有新的突破。基地生产任何环节都有较大瑕疵,但未受此类因素造成灭绝后果实属不易,羊肚菌的风险和魅力也许就是来自于结果的出人意料,我们在说他在挑战行业极限的同时也不忘解释高产的原因:“人品好!”玩笑之后,冷静分析,除去减产的部分由管理引起的产品品质偏差也是影响效益的一大原因,与其它基地出入还是较大,工作只有待下一年继续提高。该区域基地平均亩产量260斤左右。
6.平武古城基地
古城基地海拔600米左右,土壤气候条件与青川青溪基地相仿,由于海拔较低,所以后期的升温亦会比青溪基地快一些。区域基地种植时间为11月20日左右,种植时间比较恰当,全年未曾遭受大雪大风的影响,区域最低温度-4度左右,2月底开始出菇,基地亩最高产量280斤左右。
数据反馈:
从最后提交的数据来看,该基地全年数据都比较合适,无破坏性的自然气候干扰,自然气候算是比较顺利的一年,主要问题出在管理方面,起初在购买遮阳网时购买了三针以及两针的遮阳网,后来在棚内又增加了一层遮阳网得以补救未造成绝收。但出菇后由于经验的缺失,未对羊肚菌进行及时的采收,以至于羊肚菌长过已至自容阶段,重量品质也就大打折扣,平均出货率为16:1,大大超出了其它基地的做干率,在见证了“眼见黄金化成水”之后,又感受到烂货在市场上的“不受待见”,痛定思痛的发誓绝不再犯此类错误。该区域均产210斤左右。若菇未老化自容前采收应在300左右。
7. 湖北宜昌五峰基地
五峰基地分布在不同海拔的不同区域,较为分散,不集中的劣势导致管理的一些漏洞,从海拔1600米到600米都有种植,种植时间11月20日至12月20日左右。出菇情况与前一年情况看还是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这一季的生产当中受下雪影响倒棚两次,区域内亩最高产量500斤左右。
数据反馈:
从五峰基地这两年的情况来看,生产总是不够理想,在大区范围内五峰基地与彭水基地不管是在气候上,还是雨水情况都非常相近,但大生产整体效果相去甚远。工作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完善技术提升产量上,抓芝麻丢西瓜值得反思,区域内有不同程度的冻土期,并伴有雨雪灾害,管理上应注重这两点的把控,区域是一处比较适宜羊肚菌生长的地区,产量有待提升。该区域基地均产110斤左右。
8.绵阳安县桑枣基地
桑枣基地地处龙门山脉一线,气候资源比较适宜羊肚菌的栽培,海拔700米左右,羊肚菌野生资源丰富,无雨雪大风灾害,原材料取材方便,区域内最低温度0度左右,无全天冻土,栽培时间11月20日左右,基地亩最高产量350左右。
数据反馈:
桑枣地区有独特的小气候,气温与雨水情况都好于周边地区,生产原材料组织也很方便,存在最大的问题也是幼菇死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土传性质的细菌感染和杂菌侵蚀,平原地区虽各方条件都好于山区,但土壤情况却不及山区干净,污染比较大,这是值得警惕的一点。区域基地平均亩产300斤左右。
9.汇总
根据各基地今年的生产情况来看,整体稳定性都好于往年,这是因为在之前的生产试验过程中筛选过滤了区域不适宜菌株,差异化的安排生产得以在生产结果上体现,这是对前几年工作的最好认可。
关于区域适应性的生产技术调整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如原则性的:“一区域三菌株”的品种体系铺垫;“一二三------五四三”的三年成本控制体系铺垫;“1 : 8”的区域技术人员培养铺垫;“周年化大田栽培”无间断供应羊肚菌的系统调整铺垫等等都需要长期的综合调整才可达成,得以落实意义也便不言而喻了。
除去以上生产基地版块,其它试验数据收集版块对全国不同区域做生产数据调研,以达成上边所说的原则性目标。如:去年广东基地在年前就已出菇,过年之时进入采收期,弥补年前的市场需求,亩最高产也达450斤产量,之后成都平原地区开始出菇至三月下旬西南山区又大量出菇开始采收,山区高海拔地区5月停止出菇,北方如内蒙地区开始出菇至六月,(北方地区年前九十月种植年后五六月收获周期偏长,技术需调整为年后土地消融后栽培,去年对配方及种植工艺的改进促使40天出菇也是为了北方地区的差异化技术而调整)六月后,北方高海拔地区4月种植的羊肚菌7月又开始出菇并采收,直至秋羊肚菌上市能够达成羊肚菌鲜品的全年供应。现虽然北方版块以及年后4月种植方案版块产量不佳,但通过技术的调整以及高温品系的驯化,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广东基地出菇情况
部分40天出菇情况
2014-----2015这一栽培季上,系统整体版块效果表现良好,在团队各成员的整体推动下,系统有了整体趋好的发展态势,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保持稳产水准。在下一季的生产中对突出的问题做出调整,接下来也不做生产版块的对外拓展,工作重点是对现有生产版块的促进提升以及监管去年实验版块过度到生产版块的盈利模式上来,重点协助伙伴湖北版块的生产布局。而今年的实验版块确定3处,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及北方偏南区域,为技术过度到北方做一些基本的参数。也为“坚持初衷,种菇赚钱”继续寻找开发新的栽培技术而奋斗。并仅以此文感谢团队每一位伙伴的竭诚团结,再接再厉!
张亚
15.7.18
PS:上一篇博文中CCTV所做节目即本系统青川基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3092&do=blog&id=895557&cid=4134706&goto=new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