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抗战时期的《清华昆虫学会通讯》

已有 3632 次阅读 2011-4-5 23:16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清华大学, 农学院, 《清华昆虫学会通讯》

现在的清华大学虽已没有农学之设,但1934年却曾有成立农学院之议,其结果是有了一个农业研究所。其最初有植物虫害与植物病害两组。该所早在193411月即拟订了河北农作物害虫的调查研究计划,在两年多时间中,分别对47个县、450多个村庄、上百种作物、500余种害虫进行调查和研究。这些成果不仅在《昆虫浅说》发表,而且组织编写《世界昆虫名录》、《清华农业研究所虫害组病害组工作报告》等。抗战爆发后,农业研究所随校先迁长沙,再迁昆明,并在昆明扩为病害组、昆虫学组和植物生理组,研究所的工作亦由原华北转向西南地区。“昆虫学组到达昆明后,先后派出科研人员深入到河口、婆兮、思茂、普洱、车里等地进行考察,采集昆虫。考察是极其艰苦,极其危险的。考察团赶在冬季洪水下去的时候启程,骑马赶路。晚上常常住在老百姓的马棚中,遇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则自搭帐篷,露天宿营,还要时刻防备野兽的袭击”[13]

19381024日,刘崇乐教授等发起成立清华昆虫学会,8年间曾先后举行常务会议36次,并于19421月出版《清华昆虫学会通讯》。这是一份半年刊,出版至194810月,共出14期,现存国家图书馆。其内容主要为昆虫研究论文、会员学术讲演稿、学会会务、会员动态等。此前曾见有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于19351月创办的《昆虫浅说》不定期刊(共出5期,当年停刊,现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图书馆)。《清华昆虫学会通讯》的印刷极为简陋,为蜡版手写体刻印,每期20多页。从所见194671出版的第10期来看,曾“力求篇幅扩充,印刷精美,终以人力财力有限,去理想中之通讯尚远。”[14]然而该会的学术活动非常活跃,到1946年时,竟曾举办过164次演讲会,先后有:刘崇乐教授的“一种寄生于食植瓢虫幼虫的小蜂”;陆近仁教授的“峨眉山采集旅行”;燕京大学胡经甫的“昆虫研究之困难”;汤佩松教授的“开远建水农业概况”;等等,大多陆续摘要刊载于之后创刊的《清华昆虫学会通讯》。并且,在抗战复员途中,“所论讲之讲员先将题目及摘要书就交与会长,由会长随身携带,途中按期将地名及讲题填入本会会务记录本中,俾演讲会不致中断。”[14] 特别是在贵州永宁镇、湖南长沙、浙江吴兴和上海四地举行的4次演讲会,代表该会于数省内之行迹,颇富纪念意义。通讯所载,亦即主要为演讲摘要,另有会务撮要、会员动态、基金报告等。这份期刊,包括前述之《昆虫浅说》,虽极简陋,也比南京江苏昆虫局于1923年创办的《中国虫害报告》为晚,但它却是三四十年代与南通大学、西北农学院等校所办的昆虫类期刊并存的、仅有的几种昆虫学期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430026.html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清华大学工学院研究季刊》和《工程季刊》
下一篇:西北大学清明缅怀物理学家岳劼恒教授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1 孟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