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彬,景勇.传承优秀文化和勾绘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历史轨迹的重大成果——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 [J]. 科技与出版,2019(1):49-51.
传承优秀文化和勾绘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历史轨迹的重大成果
——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
李文彬1),景 勇2)
1) 清华大学出版社,100084,北京; 2)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110023,沈阳
摘 要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的两位作者因研究会而结缘,有着30余年的合作经历。他们的研究,既回溯历史,又关注国际前沿,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实—历史—未来探索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并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的理论成果。基于多年的研究积淀,该著作深入剖析了百余年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重考据廓清历史,说事实讲明贡献,并由此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不仅有编年史价值,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期刊史;科技期刊;学术期刊;高校期刊;学报;历史研究
1 因研究会而结缘,由共同志趣而合作
姚远与颜帅的最早合作缘于“青年委员会”。他们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人和60年代人,岁数相差七八岁,但却志趣相投。二人在初入职场不久,就都是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青年委员会的委员,后来姚远连任三届副理事长(1996—2009),颜帅也连任三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0—20004)、连任三届理事长(2004年至今),二人有着30余年的合作经历。在期刊编辑出版的时间坐标上:姚远老师以科学史博士生导师的身份向历史回溯,逐渐形成以博硕士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团队;颜帅则立足本土,走向国际,打开了面向世界办刊、开放办会的大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以现实-历史-未来探索相结合的探索策略引领高校科技期刊学术理论与实践发展,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然而,他们认准了同一件事——完成一部《中国大学科技期刊百年史》,这成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重大选题之一,成为主管部门重点支持的期刊研究和出版项目之一,也是颜帅老师作为理事长亲自抓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这个平台,不仅成就了姚远、颜帅的合作,也产生了一批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根据2000—2007年8年间的引文数据,选出97种“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国内学术著作”。其中包括1919年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和1927年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时间跨度达89年。按影响力依次总排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著作被列入的有:陈浩元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排第1名;李兴昌的《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排第6名;钱文霖的《科技编辑方法研究导扬》排第17名;姚远的《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排第24名(历史分类排为第4名作者),是唯一入选的科技期刊史著作。
姚远与颜帅的第二个交集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005年至2006年,姚远老师到清华大学高访,在合作导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杜文涛教授的指导下,修订了清华大学学术期刊史,参与《清华学报》创刊90周年的筹备,在《科技与出版》《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被杜文涛老师誉为“清华的李约瑟”,姚远老师在结业时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访问学者”。机缘巧合,自2011年3月起,颜帅到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工作,任出版社副总编兼期刊中心主任,同时继杜文涛教授之后任《清华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并在2015年筹备《清华大学学报》创刊100周年纪念。于是,姚远再度与颜帅合作,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历史性贡献”学术讲座报告、筹办清华大学学报创刊百周年展览等。同时,他们得到了《科技与出版》的大力支持,合作发表了《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简史(1912—2015)》《基于中国知网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在本校期刊发文的初步分析》等专题学术论文。
姚远和颜帅两位老师通过对清华大学科技期刊史的研究发现:截止2014年, 76名清华大学两院院士中的62名院士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11种本校期刊发文883篇,其中当选院士前366篇,当选院士后517篇;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文629篇,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发文129篇,两刊合计758篇,占11种期刊院士总发文数的85%以上。这表明,清华大学的期刊形成了对教学科研全方位的立体支撑,并在展示与引领学术研究潮流、记载和传承科学文化、培养学术顶尖人才、扶持学术新秀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姚远与颜帅两位老师的合作,以及姚远在清华大学两个时段的研究,对《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深入解剖了百余年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个案剖析到群体分析,揭示了一般规律。这不仅为正确认识高校学报百年发展史和进一步发掘学报作为本校科学编年史册的功能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缘分让姚远和颜帅两位老师走到一起,合作共事30年:进取之心促使他们孜孜不倦地研究高校科技期刊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成就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
2 重考据廓清历史,说事实讲明贡献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这部著作有多处创新。
其一,认为中文期刊大致源于清中期以来的教育活动,如《吴医汇讲》(1792年)源于江苏吴县(今苏州)一带的中医讲学活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源于英华书院的教会教育活动,《中西闻见录》差不多是我国最早的外语学院京师同文馆的“学报”。
其二,认为中文期刊的起源有三大源流,即在中国传统的《进奏院状报》《邸报》等新闻报纸传统中衍生出来的似报似刊的报刊(如《京报》)、在以南宋《儒学警语》为代表的丛书、丛刊等连续出版物背景中衍生出来的期刊(如《吴医汇讲》)和传教士引入的西方期刊形式(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并由此提出报刊同源和分流离析说。
其三,否定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吴大学堂创刊的《学桴》(《东吴月报》)为我国高校最早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的说法,而将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1905年改为圣约翰大学)创刊的《约翰声》(The St.John’s University Echo)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
其四,认为清华学校于1915年创刊的《清华学报》(Tsing Hua Journal)为我国最早使用校名+“学报”组成刊名和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的高校学术期刊,并与北京大学1919年创刊的《北京大学月刊》一起,在民国年间将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模式发展到了极致,并被蔡元培、梅贻琦提高到了文理融通的理论高度。
其五,首次论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术社团的起源,将1947年7月至1950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科学期刊协会认定为我国最早的科学技术期刊社团,并且认为高校科技期刊为该协会的主要发起者。同时,该书论及各省市高校科技期刊社团的起源和发展,认为1980年12月东北地区高校学报同仁在长春成立的东北地区学报工作者协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高校学术期刊社团;1983年1月在沈阳成立的辽宁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是我国第一家省级高校学报研究会,等等。
其六,首次论及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在促进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方面的重要作用。该书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证实,高等学校及其所办科技期刊在报道全国科学大会精神、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发起真理标准讨论,酝酿改革开放的理论氛围、培养所需科技人才、消化引进设备、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结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部著作只是中国科技期刊史研究的一个侧面,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成果会不断涌现。笔者由衷地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期刊史研究这一行列,从世界、全国、区域、学科、类别、语种、民族、时段等各个不同的侧面探索,以不断丰富这一研究领域。同时,也衷心希望姚远与颜帅两位老师的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和清华大学为平台的合作,能够成为期刊研究的一种范式,不断创新发展,不断结出硕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