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
读杨卫文章中译文的一点感想
2016-6-25 06:26
阅读:10961
标签:无题

    今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跑野外,能上网和写博文的时间有限,所以这块菜地有点荒芜了。刚从罗马尼亚野外回来,这是今年第二次罗马尼亚野外,周末本来想写点那边的见闻,结果被两件事吸引:一是《自然》上关于中国科研的专题,二是英国选民选择脱离欧盟。可以感到这个世界在快速转动和改变中,这对个人来说,也是人生经历的一种,赶上了好时光,好多热闹可以看。《自然》有关中国科研的专题报道本身,说明中国的科研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还有一堆亮丽的数据,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说说读了杨卫先生文章的一点感想。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有充分的资料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科研的现状和未来。我觉得杨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中国科研的不端行为,重数量轻质量的价体系,科技对经济献率相对较低,基研究的投入在全部研投入中的低比例(和很多其它发达国家比),科研质量必须重于数量,科研信…等等,都是很切合实际的。能把这些拿到国际舞台上来说和讨论,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不过我在读杨卫文章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时,发现一点微妙的差别,那就是原文最后一段小标题“Much to do”下面的内容,在中文译文中被分成了两段,分别以“造福经济”和任重道远”两个小题目来表达。谁这么大胆,敢乱改题目?我想这个中文译文,应该是官方认可的,所以这个改动也该是官方认可的。这个微妙的变化,体现了某种气氛。基金委的钱,严格来说是资助基础研究的。这个在前任主任的那些年中,已经是一个基本的定论。更不要说,中国研究的投入在其全部研投入中只占4.7%。对于基础研究来说,比如在我的家乡贵州建的那个500米口径球面射远镜,想看深空啥模样,要它“造福经济”,是撒一把米就要鸡下蛋的妄想。但是,内行外行之间,领导和科学家之间,政治和科学之间,总是有些灰色地带,需要有高人来和点稀泥。

在中文译文“任重道远”下,我再较点真。原文中的第一点,我觉得就是官话。我很希望看到具体的说法,怎么才能“不是置障碍”?其次,“制定并施一套能衡量学声望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个译文,把原文比较广泛、含糊的“merit”译成了“声望”,这是个败笔。这个要说起来话就多了。简单来说,学声望这个东西和merit有差别,声望能用什么样的标评价体系来衡量,需要费点脑筋。看看基金委能否做出什么标准来。有些政策性的文字,最好严谨一点。胡适当年嘲弄过“差不多先生”,但他的文学水平差点,没有让差不多先生比鲁迅先生的“阿Q”更能流传。但现在的社会中,更需要警惕的是差不多先生。最后,支持杨卫先生的第三点:“造健康和的学研究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研究上,而不是将大量精力浪在填表等文工作上,被迫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以及纠结目的财务细节等方面。”科研人员不应该听行政管理人员指挥,而是相反,因为后者是靠前者才有饭吃的,就这么简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孟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9866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