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
雾霾折射合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精选
2015-3-1 07:34
阅读:15739
标签:北京, 雾霾, 柴静

     周末本来是要审两篇稿的,压了有些时间了。不过看到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的纪录片,有些感想,就把过去写的一段东西翻出来,表示一点支持。这段文字是2013年3月9日写的,那天我从北京飞贵阳去看母亲,天气很糟糕,从北京市区到机场,一路可以感到飞沙走石,天空中飞扬着废纸片和塑料袋。两点多的飞机,耽搁到快5点多才起飞,当时因为风沙原因,机场进入飞行管控,关闭了一条跑道,各家飞机得排队等起飞指令。我们在飞机里坐等了两个多小时,写下了这段博文。后来才知道,当天T3航站楼的屋顶又被风掀开了一角。那趟飞机比较空,我自己选了个后部靠窗的位置。飞机起飞后,拍了几张窗外的景色,很霾。而且三个多钟头的飞行,一路霾到天黑,让我相信那天北京的雾霾不是一个局部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污染问题。因为时间的原因,下面的文字可能会有些时间上的不和谐。此外,当时写的一段东西,我已经单贴在《从中国铁矿业说起》一文中。

     我一直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感到困惑,我当年念书的时候,天多半还是蓝色的,现在见到蓝天,觉得跟过节似的。2013年,年前躲过“世界末日”,我写了段《北京,北京》来纪念。没想到年后北京一直雾霾天气,PM2.5值持续飚高,北京的家人、尤其是老人不敢出门。网上也出来了大雾版《北京、北京》,叹息、伤感、无奈。让人觉得北京好像处在末日后遗症中。曾经在一个北京的朋友面前,无意说出一句话:北京人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结果我的朋友说:孟津,不是我们不想有好的环境,我们是没有办法,我也想天天都看见蓝天白云。所以我觉得我的话有点冒犯了。但什么叫做合理发展?我不懂经济,没法说。我在很多偏远的乡村看到的情况,可以给我一点启示。比如我写《又见炊烟升起》,讲在贵州农村的见闻,传了几张照片,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我把难看的部分都剪掉了。实际的情况,我还是觉得有问题的。比如当地搞新农村计划,盖房子,按领导要求的设计式样盖,结果弄得很乱很难看。为什么不按当地的特色,当地的资源,按照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盖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房子呢?以我外行的眼光,我就认为那是一种不合理发展。

     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时,据说是行政命令,工业排放等得到了控制,天气情况好了。那时我对人为调控的说法多少有点怀疑,但也没有什么理由。后来多注意了一点,发现局部气候的可控制性好像是有可能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2009年国庆节前一天,北京一片雾霾,天安门广场上两排民族柱,立在一片灰色中,每排28根从这头差点就看不到那头。当时心里打鼓,明天要这样,城楼上站着的领导,看不见游行的队伍咋办。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天空非常晴朗,可以说是“国庆蓝”。阅兵式上,天上飞机看得很清楚,就别说地上的一切了。十来个钟头的时间,天气变化巨大。后来有人说,国庆那天天气控制得有点好过了头,以至于十一那天阳光过多,让城楼上观礼的领导和街上游行的群众都被晒得够呛,要是能稍微调节到多点云彩,挡点太阳,多点阴凉,就完美了。最近又有了APEC蓝的说法,但我前段时间去国科大山上看时,没有看见蓝色,APEC会场在一片灰暗中。北京的雾霾,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当然,别的城市,也遭遇同样的问题。

     2014年元月,北京出现了20多天的雾霾,PM2.5经常爆表。三月份两会期间,老天也不给点面子,让各地代表的肺不爽。从很多报道和研究来看,雾霾天气和人类活动是有关的。新闻中也有很多如何治理雾霾的建议,但我见到的多数建议,感觉都是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内容。就像为了控制腐败,政府规定领导到基层活动,海参鱼翅燕窝都不能吃,必须四菜一汤。管钱的人给自己定一个菜谱,四菜一汤,光天化日下少吃点,就能让世人相信一切都清廉了,简直是笑话。当钱能由纳税人监管,有道理才给你钱;拿了钱没干事,即使不进笼子里去,你得取下乌纱帽走人,腐败就不会是一个问题,它和吃海参鱼翅燕窝或者四菜一汤没什么关系。

     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和关几家工厂、提高燃油质量,多种树都有关。但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我曾经在一个博友的博文后留言,说了下面一句话:“我比较担心的是中国现在的发展,重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而且各个地方自由发展,没有什么计划,以后会有麻烦。”文革后期,中国的经济处于危机边缘,那时老邓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是正确的。但中国的很多政策,一旦提出,既没有配套的平衡措施,也没有长远的规划,更没有纠错的机制。十多年前,我曾经问过一个做领导的朋友:为什么中国的稀土会以沙子的价钱卖出去?没有回答。后来我慢慢明白,所有看似有道理的东西,都要服从一种发展战略的主流思想。过去的几十年,发展才是硬道理,挣钱才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别的一切都要让路,能够增加GDP就是合理的,否则都是不合理的。一直纳闷,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发展,别的为什么就不能变呢?

     中国以一种独特的社会制度,走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上。追求眼下的物质丰富,而不是遵循传统,量入而出去发展,不仅考虑现在活着的人的利益,也考虑后代的利益。而这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个人行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得好一点: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好的食物,多有几件衣服换,能坐汽车就不骑车…。所以,雾霾天气的根本因素,来自我们自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批评政府、制度的同时,每个人也许可以检讨自己: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一致性。

     很多人,都把西方的工业化当作一种进步的参考标准,按那个标准去判断对错。我们一定要开着轿车去上班,才叫做社会的进步吗?我们为什么不把它视为一种慢性自杀行为?最糟糕的是,所有这些,似乎都在一种无序状态下进行。看看北京五彩缤纷的各种大型建筑,就能理解什么叫做无序。到各个地方上去看看,漂亮点的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多会建一围墙、修一门,坐地收门票。明明是一种破坏,但却被认为是发展了,因为收到了门票,收到了钱。钱再换来了宝马,宝马们又都喝油,油又在中东,只好千里万里去买去运,甚至还要担心油路被断。那么多的小煤窑低效率地开采煤炭,煤老板们赚到了钱,地方政府收到了税,但煤炭资源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但谁能说这不是发展了?那可是硬道理。人们毫无顾忌地消费着子孙后代的资源,来满足眼下的生活。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协调发展,每个地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很难想象长久下去,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任何社会,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选择、调整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战略。如何合理的发展,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发展是要有代价的,只有对全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合适的发展,才是合理的,才是应该进行的。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不是只算眼下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在对环境、资源、土地等问题上,中国可以向日本学习。日本的农田,每一个角落都修整得合理到家,很少看到垃圾乱扔的现象。到了夏天,城市里的酒店、会议厅中的冷气,也没有北京的酒店、会议厅开得那么凉爽。日本的国土资源和中国没有可比性,又坐在火山带上,危机意识比较高,他们不得不那样过日子。但中国的国土中,可耕地面积,适合居住、发展的土地,也没有960万平方公里,可使用的土地中,很多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地力衰退,没有化肥就没法长庄稼。人们如果没有办法去加大可使用土地的面积,至少不要用各种污染,去破坏和减小这个可使用面积。

     城市是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地。去年1月26日中国经济年会中,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57%。但政府的持续发展方针,似乎仍然希望通过“城市化”来拉动经济,保持GDP的增长。为了持续的经济发展,预计还有几亿人进入城市化的队伍中时,中国有相对的资源应对政策吗?能源、矿产、粮食、水、空气、土地,等等,是否都准备好了?全方位发展成以物质丰富为标准的社会,即使做到了,如何维持,可以维持多久?城镇化一定是持续发展的好方法吗?农村现代化能够成为一种替代模式吗?说到底,人类文明,除了物质满足的路径,难道就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了吗?

   柴静的报道很中肯,它的正面意义我就不说了,我对她的工作和奉献鞠躬致敬。我只说一些她没有说到的东西。第一,雾霾和发展有关,而发展和中国的历史和老百姓过日子有关。中国需要发展,这个前提需要交代清楚。不发展就只能挨打,这是硬道理,尤其是在过去百年的历史中来看这个问题。这对一个有悠久历史、众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和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国是没有可比性的。第二,在和西方国家的比较中,中国巨大的人口,改革开放前发展的严重延迟这个事实必须得考虑。比如她让住家附近的工地把土堆盖上,减少风沙这个例子,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北京在20年前到处开挖建房的时候,和现在基本建好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同样的道理,修高速路,修地铁,修高铁,都会有类似的问题。发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如何能在合适的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调整,把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理性。第三,柴静的报道,似乎把解决雾霾的办法集中到用煤还是天然气上,并且拿伦敦的例子来做样板,这个概念我认为多少有点落伍了。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结果是类似的,来源也是有限的。而且柴静的报道,对于中国的化石燃料资源过于乐观,对可能涉及的国际政治问题也完全没有考虑。你需要的东西,别人也需要,而不能人人都同时拥有时,你怎么办?第四,我觉得她没有拓展其它的能源可能,比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再生生物能源,是一个不够完美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她很精彩地展现了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从用天然气替代烧煤,到每个人的节制、举报、参与行为,但解决办法不够完整。有些地方,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幼稚。不过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东西。她没有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西方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一定是人类进步必然要走的路吗?柴静的思路,依然是以西方社会发展的轨迹为参考,并以此来判断对错。但中国,甚至人类有没有不同的、更好的发展路径?

   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的幼稚,但我们的领导和老百姓,应该都希望能在蓝天白云下过日子,大家一起努力吧。以此文顶一下柴静同学,她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3年3月9日北京

2013年3月9日北京机场

2009年9月30日下午天安门广场

2009年10月1日空警2000过场天安门

2015年元月20日鸟瞰APEC会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孟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87089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