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墙:话说出口,可能就成了习惯。- 例如,你可能在某次讨论中,无意说出“某党”是我们的朋友。
- 然后,为了论证你的观点,你需要为此观点思考证据进行辩论。
- 然后,在下一次演讲中,你不得不继续你的“理论”。
- 最后,你不得不“前后一致”地维护这个观点,并遭受“认知失调”的痛苦。
这就是语言的隐形墙。
另一方面,如果你能激发他人踏入这个陷阱,你就不用费力说服他了——他会自己主动说服自己。
另一个可怕的隐形武器:
预设(Presupposition):明确地陈述背后隐藏的潜在假设。
阅读:“我可以告诉你,不是每个人都能管好公司的。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每天都是步行上班,并有意的选择不同路径,这样我可以观察。。。。。”
思考:上面句子,那个是隐含的预设?
- 新西兰有个奥克兰城。
- 奥克兰有个办公楼。
- 我在这个楼上有一个办公室。
- 我可以步行。
反思:你基本上不假思索就会认可上面的“预设”!
原因:为了理解一句话的表层意思,我们必须在潜意识中假定背后的暗含语义全部成立!预设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绕开了你的判断雷达,直接进入你的大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1456-427425.html
上一篇:
《简单学》-2:说服力下一篇:
贴标签-《简单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