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琳
康奈尔笔记法——阅读笔记
2025-3-31 14:53
阅读:587
图书规格

【 书 名 】康奈尔笔记法

【 作 者 】柳柳

【 ISBN 】978-7-115-62406-2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笔记

金句收集

  做笔记是思考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复制。真正改变你的,是通过做笔记带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的改变。

  

  

  改变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通过日积月累,愿你有一天蓦然回首时,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的人生已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通过康奈尔笔记格式,一页纸被分为3个区域:笔记栏、线索栏、总结栏。

  线索栏将右侧的笔记提炼成一个个问题。

  总结栏归纳总结这一页笔记的内容。

  

  

  密集型笔记、无脑抄书型笔记、半途而废型笔记、失忆型笔记、过度花哨型笔记、混乱笔记都是无助于工作生活的。

  高效笔记应该:

  • 帮助理解

  • 概括总结

  • 有清晰的格式和结构

  • 简明扼要

  • 图文并茂

  • 条理清晰

  • 易于回顾

  

  

  康奈尔笔记-笔记栏

  • 在第一行写下课程名称、章节、日期、会议名称、标题等,方便后期查阅。

  • 有选择地记录重点。

  • 不要原封不动地抄,不要一字不落地记录,不要只记笔记不听讲。

  • 用自己的话,复述后写笔记。

  • 简洁明了,用短句记录。

  • 灵活运用缩写、符号、小标题、缩进等方式,使笔记整洁。

  • 每一页只记录一个主题。

  • 笔记是浓缩的课本。

  

  

  康奈尔笔记-线索栏

  • 复习时填写线索栏,用于梳理笔记内容。

  • 将笔记内容提炼成一个个问题。

  • 整理过程是发现哪里还没掌握的过程。

  • 线索栏不是关键词栏,而是你要考右边笔记的内容会如果出题。

  • 最好课程结束之后就书写。

  

  

  康奈尔笔记-总结栏

  • 将一页笔记内容概括成几句话。

  • 总结时可以问自己,从这一页学到了什么?

  •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思考、将知识梳理成网络的过程。

  • 可以在下次课前快速回顾后书写。

  

  

  康奈尔笔记要求学习者:①理解;②记笔记;③提炼问题;④总结。

  

  

  现代社会似乎每个人都有“注意力缺失综合征”。现代人沉迷社交媒体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展现形式。浏览社交媒体时,大脑像一个走在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变通,跟着传送带走就可以。

  当我们在处理多个任务是,并没有真正同时做两件事,只是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每次切换任务时,都会消耗更多的注意力。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一次只做一件事

  

  

  提升专注力的方法:①增强内驱动力;②开始行动;③减少外界干扰;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笔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记忆。大脑倾向于记住我们认为有意义的内容。

  用康奈尔笔记法整理笔记,就是为了提炼线索与关键词,赋予笔记意义。

  

  

  读书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历史上的伟人、真正聪明的人和行业领袖的思想。书中的文字,是我们与他们交流的桥梁。

  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传记类、历史类和科学类的图书都会带来启示。

  

  

  读书笔记应该:

  • 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 用自己的话复述,而不是抄写。

  • 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 记录好的例子、好词好句。

  

  

  只有写下来,我才能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只有写下来,我才会主动思考。

  

  

  充分利用符号:

  • 因为 ∵

  • 所以 ∴

  • 举例 e.g.

  • 或者 /

  • 如果 if

  • 和 &

  • 问题 Q

  • 答案 A

  • 相同 =

  • 不同 ≠

  • 导致 →

  

  

  在笔记一段结束后,或者一个主题结束后,都要习惯留白。这样笔记可以被区分为一块一块的,易于浏览。也有足够的空间补充笔记。

  

  

  拖延是你明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却不去做。

  

  

  延时满足,就是当面对诱惑时,人们可以为了未来更大的目标,抵挡住诱惑,表现出自制力。这并不是压制欲望,而是长远目标更有价值,能带来更大的喜悦。

  

  

  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红与黑》

  

  

  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方法:

  • 将负面情绪写下来

  • 腹式呼吸法

  • 适量运动,20分钟左右

  • 规律作息时间

  • 睡前一小时不看手机

  • 不和别人比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4801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